渔港光影

微风

<p class="ql-block">作者:微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06639</p> <p class="ql-block">国内大大小小的渔港,我游历过很多,它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总结起来无怪乎就是三“多”:人多、船多、海鲜多。而在这众多渔港之中,胶东的龙口渔港,却有着别样的韵味,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龙口渔港在全国范围内或许知名度有限,但在山东当地,却也享有一定声誉。它不像那些热门旅游景区,以壮丽景色或独特人文吸引游客,其魅力更多地体现在旅行之外——能让人真切体验渔民的生活百态。只有站在渔港的码头上,才能真切感受到这里的氛围,知晓鱼货的收成情况,体会渔民的日常点滴。</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座对外开放的普通渔港,龙口渔港允许所有人自由出入码头。游人可以漫步其间,欣赏海边风光,挑选新鲜海鲜,亦能与渔民畅聊,深入观察他们的生活。这种景象对于海边居民而言再熟悉不过,但对于内地游客来说,却宛如发现新大陆,充满新奇与惊喜,有无数奥秘等待探寻。</p> <p class="ql-block">在禁渔期,所有渔船整齐地停泊在港内,船上的国旗随风飘扬,场面蔚为壮观。这些渔船虽规模不大,但想到渔民们驾驶着它们在浩渺大海上漂泊捕鱼,敬意便油然而生。若恰逢休渔期结束,龙口渔港的 200 多艘渔船倾巢而出,奔赴大海。待渔船归航时,港湾内船只穿梭,码头上货车往来不息,游人如织,渔民们忙碌卸货,好一幅热闹非凡的丰收盛景。</p> <p class="ql-block">我偏爱在清晨与傍晚时分前往渔港。清晨,整个渔港尚在沉睡之中,一艘艘渔船静静地依偎在港湾怀抱,船上红旗于微风中轻轻摇曳。当朝阳缓缓升起,金色光辉洒在海面上,波光闪烁,如梦如幻,满是诗意。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将天空与海面染成一片金黄,渔船满载而归,鱼货纷纷上岸,渔民们迅速投入到分鱼、卖鱼的忙碌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而夜幕初降时的渔港,则是另一番绝美景致。落日渐渐隐没于海平面之下,余晖如金纱般铺洒在海面,随波荡漾。归航的渔船从夕阳余晖中缓缓驶来,轮廓愈发清晰,船身划过海面,犁出一道道银色的浪痕,海鸥在夕照中欢快地上下飞舞,仿佛在为渔民们的归来欢呼雀跃。</p> <p class="ql-block">若论龙口渔港人气最旺的时刻,当属夏日傍晚。夏日昼长,天黑得晚,此时的渔港码头热闹非凡。不少垂钓爱好者在此悠然垂钓,享受着片刻宁静;当地居民也会来到海边,或静坐赏景,或漫步闲聊;海边公园里,游客络绎不绝,或悠闲散步,或尽情舞蹈娱乐。还有一些老人静静地坐在海边礁石上,面朝大海,神情安然,那凝固的姿态仿佛在默默守望,盼望着出海亲人的平安归来。</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码头上与一位年逾花甲、正在整理渔网的张大哥闲聊。他坦言,渔民的生活平淡且辛苦,常常一出海便是数日。归来时,满船的海鲜便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上岸后,他们需即刻将鱼售予预订的商贩,随后匆忙赶回家中,修补、更换渔网,筹备船上生活用品,紧接着又要为下一次出海做准备。我问他是否觉得辛苦,他只是憨厚地笑笑,说日子就是这般日复一日,大家都一样。</p> <p class="ql-block">是啊,习惯成自然,渔民们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日复一日地驶向大海,不惧风雨,不畏辛劳。正如刘震云所说:“独自驶向黑暗,为了家人有光。”他们在汪洋大海中拼搏,只为给家人撑起一片温暖。</p> <p class="ql-block">对于生活在内陆的人们而言,很难理解大海、渔港与渔船在渔民心中的分量。渔民生于海边,长于海边,大海早已融入他们的生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倘若离开大海,他们心中便会空落,仿佛失去了灵魂寄托。只有真正走进渔港,深入渔民生活,才能体会他们对大海的深厚情感与独特情怀。</p> <p class="ql-block">渔港的晨昏交替,光影变幻,渔民的生活对我们而言或许充满神秘与诗意,但于他们自身,不过是平凡岁月里的日复一日。每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每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每一次出海与归航,都书写着他们朴素而坚韧的人生篇章。</p> <p class="ql-block">注:此文以同题发表于2025年1月7日的公众号“中乡美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