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 若 古 亭 <p class="ql-block">咸若古亭:建于宋孝宗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咸若”二字,出自《尚书·皋陶谟》,咸若古亭由石构建筑,为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又称奏乐亭、奏乐亭,是古时候祭祀大禹时乐师奏乐的地方。</p> 碑 廊 <p class="ql-block">碑廊:集中展示了众多历史碑刻,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最高大的碑叫“会稽刻石”,又称为“李斯碑”,还有明成化年间所镌刻的“山会水则碑”、“戴琥水利碑”等,均弥足珍贵。“水利碑”,据说是最早的一块治水的图。</p> <p class="ql-block">碑廊每一块碑刻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或歌颂大禹的丰功伟绩,或记载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碑廊的设计也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p> 会 稽 刻 石 <p class="ql-block">“会稽刻石”:一个历史传奇般存在的刻石碑。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多次巡视四方,每到一处,便命宰相李斯撰文刻石,以颂秦德,彰显伟业,先后留下七座刻石,立于各处山巅,而会稽刻石便是其中一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来到会稽,祭祀大禹后所立。</p> <p class="ql-block">因历史久远,原碑已无踪迹可寻,现碑为清乾隆绍兴知府李哼特根据早期的拓本请高手篆刻而成,这块刻石碑原立于会稽山脉刻石山之巅,后迁移至大禹陵的碑廊,这块石碑以小篆写成,不仅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意义重大,也是秦始皇祭祀大禹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祭大禹陵记碑:碑高165厘米,宽82厘米。隶书。民国24年(1935年)10月立。广西容县黄绍竑记,吴敬恒篆额,永新贺扬灵书。镌记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等人缅怀先圣,至大禹陵祭拜事。</p> 登 山 步 道 <p class="ql-block">登山步道:可直达在石帆山顶的大禹铜像。这条步道全部为石阶路,总共有957级台阶。石阶每隔50级都会标注台阶数,让游客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在哪个位置。</p> <p class="ql-block">禹定九州:我国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豫州、扬州、徐州、雍州、荆州等九州。</p> <p class="ql-block">大禹纪念歌碑:1947年,中国工程师学会为崇敬先哲,策励后者,决定以农历六月六日大禹诞辰日为工程师节,并公开向全国征集大禹纪念歌词、曲,共收到应征作品96件、经评选,阮璞撰词、俞配作曲的"大禹纪念歌》名列第一。2016年1月1日,《大禹纪念歌》碑建成。</p> 大 禹 铜 像 <p class="ql-block">大禹铜像:高21米,重118吨,建成于2001年,是大禹治水时亲躬劳作的形象。他手持木程,脚踏巨舟,气势雄伟。屹立在石帆山顶,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铜像后方入口处的地上刻着一座龙头吐水的雕塑,正对着大禹铜像。</p> 禹 绩 台 <p class="ql-block">禹绩台:纪念大禹的功绩而作。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他的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这里。</p> 石帆山顶禹绩台上一览绍兴全景 菲 饮 泉 <p class="ql-block">菲饮泉:泉水清冽,浅而不涸。"菲饮"出于孔子对大禹的赞颂。泉旁有宋代崖刻"菲饮泉"三字,民国廿二年(1933)重建"菲饮泉亭"。</p> <p class="ql-block">重建菲饮泉碑记:碑高156厘米,宽73厘米。楷书。民国22年(1933年)6月立,上虞王延松、裴铭撰文,余姚鲁指南书。镌记旅沪同乡集资重修菲饮泉事。碑阴附刻捐资者姓名。</p> 菲 饮 泉 亭 禹 怀 颂 禹 阁 <p class="ql-block">千古禹帝: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他是华夏治水英雄、立国始祖。上古时期洪水滔天,禹父鲧因治水不力被赐死于羽山,禹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率众与洪水作斗争,耗尽心血与体力,摸索出一套"导"、"疏"结合的办法,历经十三年终完成治水大业,成为中华民族的上古英雄。舜因禹治水有功禅让帝位给他,禹遂在茅山(今绍兴会稽山)会计群臣之功,划分九州版图,让各州献铜铸鼎,作为权力统一的象征。</p> 岣 嵝 碑 <p class="ql-block">岣嵝碑:禹王碑,因最先发现于湖南衡山岣嵝峰,又称岣嵝碑,位于岳麓山顶禹碑峰东,与黄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护界誉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p> <p class="ql-block">禹王碑镌石崖壁,宽140厘米,高184厘米,碑文9行,每行9字,凡77字,末有寸楷书“右帝禹制”。字体苍古难辨,郭沫若花三年,仅识三字。有人说是蝌蚪文,有人说是鸟篆。碑文系宋嘉定年间摹刻。禹庙所立岣嵝碑是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张明道根据长沙岳麓书院本翻刻的。</p> 禹 庙 <p class="ql-block">禹庙:供奉大禹的庙宇。位于禹陵北侧,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禹王庙坐北朝南,周以丹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禹庙总体布局沿南北轴线展开,前低后高,左右对称,主要建筑物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p> <p class="ql-block">午门: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正门称作"午门"。其后,古代宫廷建筑的正门多以此称之。大禹陵禹庙的"午门",单檐歇山造,清乾隆年间修建。属古代宫廷式建筑格局,故此正门有"午门"之称呼。</p> 拜 厅 <p class="ql-block">拜厅:为古代帝王、文武百官、地方士绅及大禹后裔祭祀大禹的地方,亦称祭厅。</p> 大 殿 <p class="ql-block">大殿:5间,高24米,1953年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清代木构建筑形式,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有大禹立像,高2.85米,雍容大度,光彩照人。像前楹柱上书“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联。</p> <p class="ql-block">钟亭</p> 乾 隆 御 碑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碑:位于禹庙大殿前的御碑亭内,上面镌刻着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祭拜大禹陵时所亲笔题写的一首诗句,也显示出乾隆皇帝对大禹丰功伟绩的敬仰之情。</p> 后 记 <p class="ql-block">摄于2024.12.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