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西海固是一片带着粗粝质感却又充满坚韧生命力的地域。与宁夏的北部被黄河水滋润的土地不同,这里已经是黄土高原,那些连绵起伏的丘陵,<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载着阳光的炽热与风沙的雕琢,</span>是岁月捏出的褶皱。在西海固沧茫的天地画卷中,固原散发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芒,如牧歌奏响在西海固苍凉的壮美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这个称谓的出现也就几十年的时间,专门用来指代宁夏南部山区中这几个地理位置相邻且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印象里,西海固是充满故事的,它的名字带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民族气息。想到西海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古老的窑洞和那些在风沙中依然坚守的身影。我这次来到的固原在西海固有着关键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俯瞰宁夏版图,整个宁夏宛若一只从东向西展翅翱翔的鲲鹏,而固原恰是宁夏南部绚丽多彩的翅展。</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固原处在西安、兰州、银川三省会城市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这也成就了固原在联通方面的区位优势。处在三角的中心意味着可以同时接受三个省会城市的辐射,作为货物的中转节点,连接三个城市,成为区域性的物流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这也有利于整合来自不同区域的物流线路,实现货物的高效汇聚和分拔。</p> <p class="ql-block">不了解固原的人,往往会把他当做西北一座默默无名的小城,但是在2000年漫长的岁月中,这里曾是“声震九边”的要冲,也曾经是一处地位重要的特大都市。</p> <p class="ql-block">从固原出土的排水管、瓦当以及鸱吻等建筑构件中,我可以遥想这里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在固原,我见到了固原老城的沙盘模型,城池始筑于北周时期,历经多朝代的扩建、维修和加固。回字形布局的城墙分较为罕见的内城和外城。从建筑规格和墙体材质上看,外城一律用青砖所包,是古代北方规模宏大、屈指可数的砖城之一。固原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的城门不止一道,城门的名字也非常有特点,我能够查到的名字有安边、保宁、镇夷、威远、靖朔等等,这些名字可以把我们瞬间带回遥远的边塞烽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赫赫有名的萧关就在固原的境内,这座关隘地处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也是北出关中平原的咽喉 。</p> <p class="ql-block">萧关是著名的"关中四塞"者之一,所谓的关中四塞,其实就是进入关中平原的四个主要关口,也就是“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南武关和北萧关”。从军事防御来讲,四塞是长安天然的屏障,地势险要且易守难攻,能够为关中地区阻挡来自各个方向的军事威胁,让关中地区的政权能以较少兵力抵御外敌。在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时,萧关便担负起关键的防御作用,成为守护古代关中和中央王朝安宁的北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固原这片土地成为千百年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剧烈冲突的地区。在那些雪马弓刀的年代,如若萧关门户洞开,北方游牧者的马蹄将沿着泾河河谷,一路直奔关中。长安的大门就会轰然洞开。“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四关之中,故曰关中。”这是司马迁笔下的军事地理框架。在这个框架中,萧关成为一个防御性的屏障,并由此闻名。</p> <p class="ql-block">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这些关口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找到了一张地图,从图上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东段,也就是关陇河西部分拥有数条道路,穿越固原的北道距离最短几乎是一条直线,这也就是著名的萧关古道,而且固原距离西安最近,因此它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也是北出长安之后的第一个大型贸易城市。交通要道的地位对物资的交换、商旅的往来起到了关键作用,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固原是有历史的基因的。当然外来的文化通过关隘传入关中地区,关中文化也由此向外辐射。各个民族、地域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融合发展。</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次的固原之行是从银川启程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南下的,车窗外的景致也如时光的卷轴般徐徐展开,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被这一路的所见深深触动,沉浸在对这片土地深沉而复杂的感怀中。一路向南,贺兰山的雄伟在身后渐行渐远,黄土丘陵逐渐映入眼帘。那连绵的黄土上,挺拔的白杨伫立在寒风中,低吟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望着这片略显荒芜却又充满力量的黄土地,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悯,为它曾历经的金戈铁马、干旱贫瘠而伤怀;又生出无限的敬意,敬佩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无论环境何等严苛,依旧扎根坚守,繁衍生息,延续着大地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戈壁的荒莽与风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让我想起了边塞诗中的那些感怀。遥想唐时边塞,金戈铁马踏破征尘,诗人笔下的壮丽,真切地映入眼帘。<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此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戍边的艰辛,岑参在这里写下了“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span>王昌龄也曾在此留下足迹,“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八月的固原,桑林里蝉鸣阵阵,萧关道上黄芦草摇曳,多少幽州并州之地的豪杰,在这漫漫尘沙中老去,那声声劝诫,穿越时空回荡在固原的山川之间。</p><p class="ql-block"> 固原的土地,在这些边塞诗的吟诵中,宛如一幅雄浑壮丽又略带悲凉的画卷,在岁月里徐徐展开,每一寸风沙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道残阳都映照过戍边将士的身影,让后人在诗词的余韵中,久久回味它那厚重的历史与深沉的底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许许多多和固原有关的边塞诗中固原,王维的那首《使至塞上》总能让我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这片苍莽之地的独特魅力与深沉沧桑。</p><p class="ql-block">“单车欲问边,</p><p class="ql-block">属国过居延。</p><p class="ql-block">征蓬出汉塞,</p><p class="ql-block">归雁入胡天。</p><p class="ql-block">大漠孤烟直,</p><p class="ql-block">长河落日圆。</p><p class="ql-block">萧关逢候骑,</p><p class="ql-block">都护在燕然。”</p><p class="ql-block">王维的笔触,勾勒出固原边塞的雄浑与苍茫。我仿佛看到那孤独的车辙印在黄沙之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诗人对未知边疆的探索,也是心灵在辽阔大地上的放逐。</span>征蓬在风中飘荡,远去的大雁没入胡天,大漠中孤烟直直升起,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简洁的语句背后,交织出一种独特的张力,隐藏着边塞生活的紧张与忙碌,也暗示着曾经的动荡与不安。在这样的旅途中再次默诵《使至塞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和着王维的脚步踏上这片当年的塞外疆土,感受着诗人的感怀和壮志豪情,去聆听那一段历史的回响。而那个年代的边塞诗更像是一幅幅永恒的精神画卷,激励着我们去追寻那份对家国的热爱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渐近固原,我摇下车窗拍照的时候,真切的感受到凛冽的寒风中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质朴气息,将固原这片即将抵达之地的期待与向往一并带来,尚未踏入,早已被这独特的况味深深吸引。</p> <p class="ql-block">除了边塞诗人当中的刀光剑影,固原也是诗经里吟唱过的城市。《诗经》的《小雅·六月》中提到的“薄伐玁狁,至于大原” 。(“玁狁”读音是“xiǎn yǔn”)“玁狁”是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是西周时期北方的主要边患。“薄伐玁狁”意思是去征伐玁狁这个民族。“大原”就是如今宁夏固原和甘肃平凉一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固原成为自古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见证了秦始皇的出巡,经历过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也因城坚池深,被称为"高平第一城"。高平是固原古时候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来到到固原,一定不会略过一座著名的山,这座山便是六盘山。行进在六盘山中,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遥想当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登上六盘山主峰,面对辽阔的西部风光,豪情万丈地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与信念!长征的艰辛难以想象,而六盘山是一座见证过历史的山峰,雄伟起伏的山峦更因为这一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而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我从小就能背诵的一首诗词,如今在六盘山的脚下实地吟诵,更加真切地深刻了我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六盘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7日登上六盘山,进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在固原城里的许多地方,我都可以看到1961年伟人亲笔为宁夏书写的这首词,酣畅淋漓的笔墨和豪情满怀的诗句一样,令我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子路过过一个叫做青石嘴的地方,当年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战斗。</p> <p class="ql-block">从快速行驶的车窗外,我可以远远的望见,位于青石嘴山巅的青石嘴战斗纪念碑,红军战士手持大刀骑战马冲锋的雕塑,诉说着青石嘴突袭战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在一路的回想当中从银川来到固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命以坚韧而顽强的方式延续着,让我这片土地的敬意油然而生,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到了固原,当地的领导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固原市的情况,从好几个方面,固原市都成为了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首先,固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脱贫攻坚的窗口。从历史的尘埃中走来,固原曾是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历经沧桑的固原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面临着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诸多难题,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如今,在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这里的脱贫策略多元且精准有效,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产业扶贫在这里也见到了显著成效,比如大力种植冷凉蔬菜,这种蔬菜在固原的气候条件下品质优良,随着不断拓展销售的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固原也获得了“中国冷凉蔬菜之乡”的称号。固原气候冷凉,土壤肥沃又有洁静的环境,为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兰花、菜心、芹菜、辣椒等蔬菜品种大受欢迎。迅速完善的仓储和物流体系,能让蔬菜在采摘后迅速得到妥善的储存和运输,及时、新鲜地供应市场。“固原六盘山冷凉蔬菜”品牌的建立也提升了固原冷凉蔬菜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曾在奏折中称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区“苦瘠甲于天下”,认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p> <p class="ql-block">1972年的时候,联合国粮食开发署曾经因为这里干旱的气候和频发的自然灾害一及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将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区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今天,经年累月的努力,固原已经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这里曾经被破坏的生态得以很好的恢复, 固原市森林覆盖率超过了1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7%。固原市成功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名单,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这是对固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 。</p> <p class="ql-block">一位在固原出生长大并工作多年的固原人告诉我,几十年前,这里的山和田原都是光秃秃的,所有能开垦的土地都被开垦了,所有的草木都成为了燃料,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可想而知。这些年生态改善的自豪,真切地在流露这位固厚人的言语之间。</p> <p class="ql-block">固原生产的冷冻薯条,已经行销到世界各地。这也让我感受到这里的生态优势,变成资源优势,进而变成经济优势的这种强劲动力。</p> <p class="ql-block">固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回族、汉族、东乡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世代交融,像一家人一样共同生活。固原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固原称得上是一个几千年没有中断的民族博物馆。汉、回、匈奴、戎、鲜卑、月氏、羌、蒙古等20多个民族曾在此繁衍生息。与此同时,古代印度、伊朗、阿拉伯、希腊、罗马的文化元素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而来,与东来的中原文化渗透、融合。在这漫长的月岁里,固原形成了一种兼收并蓄又自成特色的文化。这些从固原的考古发现也常常可以见到其独有的风姿。</p> <p class="ql-block">由于固原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这座古城既有着游牧民族"安逐水草,习涉猎"的古风,也有"城郭之可守,墟市之可利,田土之可耕,赋税之可纳,婚姻仕进之可荣"的城邦农耕文化的繁荣。长期的文化交融使固原成为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馆",这里是中原文化、游牧文化与西域文化的大熔炉。</p> <p class="ql-block">文化的交融,让这里有了非国产的国宝,来自北周大将军李贤夫妻合葬墓的国宝级文物"鎏金银瓶"就有这样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壶把手的上方铸有高鼻深目的人物头像。</p> <p class="ql-block">壶体中部打压出精美的三组人物图像,表现的内容是古希腊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这件来自萨珊王朝的鎏金银壶体现的不仅仅是高超的锻造技术,更体现了始自久远的文化交融始自。丝绸之路在将陶瓷和丝绸源源不断运往西域的同时,也将这些美妙的异域工艺品带回了中国。</p> <p class="ql-block">萨珊波斯风格是指萨珊王朝时期(公元224-651年)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与文化风格。</p> <p class="ql-block">同一个墓葬出土的凸钉玻璃碗,也展示了同样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胡旋舞的舞姿也被以浮雕的形式刻在了中亚粟特人墓葬的石门上。起源于中亚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的胡旋舞,魏晋以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在唐朝达到盛行,成为盛唐宫廷教坊杂舞的代表性节目。有不少唐诗都记载了胡旋舞旋转如飞,轻盈快捷的特点,又以白居易《胡旋女》最为著名,“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同一首诗中“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的诗句,又生动地给我们介绍了两位胡旋舞的代表人物杨贵妃和安禄山。</p> <p class="ql-block">还有许多家族沿着繁荣的丝路来到了固原,落籍扎根,死后也永久留在了这方大地上。然而,一个完全不同于汉族习惯的丧葬细节还是在不经意间透露了他们异域来客的身份,死者会口含金币入殓,我第一次在固原见到了拜占庭金币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我特别欣赏,据说是一位宁夏的诗人对固原所作的诠释,固原是一枚钉在胡服和汉裳纽结处的纽扣,而一只只载着茶叶、丝绸或西域珍宝的驼队,便在金戈和弓角的缝隙中穿针引线。</p> <p class="ql-block">在晚餐的餐桌上,我吃到了固原的土豆,当地人风趣着告诉我,固原有三种最著名的特产,分别是马铃薯、洋芋和土豆,其实它们是同一种作物。其实就连这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甘肃人的土豆,也是域外的舶来品。</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的房间里,我发现了一本文学刊物,叫作《原州》。我哪里起来读了读里边都是一些关于当地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它让那些即将被遗忘在岁月长河中的方言、民间技艺在文字中重现生机。</p> <p class="ql-block">而且我在固原的这个文学杂志上还遇到了我认识的山东老乡写的作品,觉得这个世界好小。</p> <p class="ql-block">我只在固原住了一个晚上,却也十分珍惜这种短暂的交互。固原收纳了西海固的沧桑,又绽放出独有的希望之光。从西海固那略显悲壮的情感底色中走来,固原宛如一抹亮色,让每一个靠近它的灵魂,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历经旅途跋涉而抵达的这片土地于我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是心灵深处曾经拥有的远方。我在这里聆听过它穿越时空的低语,也品味过它沉淀的岁月芬芳。</p><p class="ql-block">祝福固原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