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繁忙的高强度压力的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向往一场远方之旅,向往如诗如画的生活。可是,当我们有了休假时间去远方,却还是在匆匆的走马观花之中追逐着那心中不可企及的诗。</p><p class="ql-block"> 在紧张的行程之中,心中泛不起波澜,来不及入情入境去感受美好,就为奔赴下一场工作而情绪紧张。于是乎,诗和远方就匆匆成了传说。</p> 也许,我们可以不是为了旅行而太匆匆,也许,我们可以为了休闲而找一处远方住上些时日,找一处咖啡屋坐上一晌,只为了细细品味咖啡和彼处的风土人情。也或许,诗的情怀也会油然而生。<div> </div> <p class="ql-block"> 可不是吗?诗人能写出美妙的诗篇,首先得有诗的情怀。而许多诗人笔下的诗,就是在这样的悠闲时刻喷涌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既然自己来不及写诗,那就去读读别人的诗,读读诗人和远方吧。</p> 有人说,读诗,就要进入诗人,要深入了解诗人,理解TA的经历,TA的情感,TA的诗的意境和内涵。<div> 此话不假。如果您不了解诗人,又如何读懂TA的诗呢?</div> 去年去了一趟北欧。踏上挪威的时候,脑际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本《挪威的森林》和伍佰的那首歌。在挪威我听说伍佰曾经在挪威住了一段时间,可是后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伍佰写这首歌只是从那本书得到的灵感。但亲身在挪威旅行,感受美景之余,也细细体会了一下歌曲之中的弦外音,于是对这首歌的诗意有了一种更清晰的理解。 <p class="ql-block"> 去丹麦之前,就因为自己很喜欢丹麦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而对丹麦充满向往。乃至于站在安徒生塑像之下时,心里想的是:为何不也给老特弄个塑像摆摆?</p><p class="ql-block"> 走过了冰岛,走过了丹麦,回家后再读老特的诗又是一种全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而因为读特朗斯特罗姆,我又知道了诗人李笠,也读了李笠的一本诗集《雪的供词》。其中有一首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午夜太阳》。</p><p class="ql-block"> 初读之时很是奇怪,为何午夜有太阳?为何题目如此矛盾鲜明?等到了北欧才恍然大悟。。。</p> 我喜欢诗歌,喜欢读中外诗歌。而在读诗之前,就从不同渠道去读懂诗人,这样有助于我更深刻去理解诗歌的内涵。 <p class="ql-block">注:图1和图4来源于网络朋友分享,其余各图均为泠泠与友人所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