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腊八粥之思

湘汉煜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腊八节的清晨,城市的喧嚣还未完全苏醒。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寒意,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这个节日的特殊意义。我起来站在窗前,俯视着窗外的雁城,薄雾中的高楼大厦依稀可见,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腊八粥,是这个节日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心灵的寄托。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在清晨煮上一锅香浓的腊八粥,用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粥中的各种食材,如红枣、花生、莲子等,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北京一位战友的朋友圈,说是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早早地去雍和宫领粥。记得在成都上班时,去文殊院吃过一次“福寿粥”,都说吃了这碗粥,就能得到佛祖的庇护,拥有一整年的福寿。起初,我并不理解这种习俗,总觉得佛寺与腊八粥之间有些违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了其中的深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刷到洞见写的一篇文章《觉醒自己》,颇有同感。腊八节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佛教的习俗中,腊八这天也被称为“法宝节”。相传,释迦牟尼正是在腊八这天顿悟大道,立地成佛。腊八粥,便是为了纪念佛祖开悟成道。除此之外,腊八当天还有一项习俗:受洗沐浴。以法水洗心垢,希望众人可以除去尘垢,去除遮蔽,觉醒自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国平曾说:“人生实苦,觉醒是唯一的救赎。”一个人唯有觉醒自己,才能不至于沉沦苦海,不至于庸庸碌碌。这让我想起了释迦牟尼的故事。他本是皇子,从小锦衣玉食,却在29岁那年选择出家,抛弃所有荣华富贵,在菩提树下悟道。从此,世间少了一个稀松平常的王子,却多了一尊现世之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许多人常常感叹中年危机。除了车子、房子、工作之外,更重要的一项是中年精神危机。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就开始迷茫痛苦。不是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是感觉人生突然没了方向。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里所说:“中年危机,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危机,而是‘繁华过后成一梦的意义危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百年,匆匆而过。再多的繁华,都将灰飞烟灭。其中的虚无,是谁也无法承担的痛苦。只有把生命放入更大的秩序,让易朽的生命勾连恒久的意义,人生才能获得解脱之道。明朝大儒王阳明也是如此。他的父亲是当朝状元,他从小也被寄予厚望。然而,他却为自己开启了另一条路——立志成为圣人。这便是王阳明的人生觉醒。他明了此生的使命,明白此生的意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立地成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自我与价值。在名利喧闹之下,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明白这一生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听从内心的召唤,才能圆满自己的生命,才算没有辜负自己,没有辜负这匆匆百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腊八节,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祭祀的小节日。它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关于如何觉醒自身的寓言。释迦牟尼的成佛之路,王阳明的成圣之路,并不是艰深晦涩的理论,而是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学习的法门。人生百年不易,与其懵懵懂懂,不如让自己获得清醒一点,明白一点。找到自己,磨炼自己,放过自己。也许每个人的天赋不同,领悟也不同,但是天下没有白费的功夫。只要一步步往前走,一点一点往上登,就能看到更美一点的风景,活得更有气象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