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千年古街钟楼街,位于太原市的核心地带,是太原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钟楼街因一座钟楼而得名,这条街由早年的钟楼街与按司街、东羊市合并而成,以“大钟寺”(大中市)和“开化寺”(开化市)相互依存。钟楼街不仅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br><br> 钟楼街始建于公元1015年,地理位置正好处于连接内城和外城的两个东城门之间,因此又叫东门正街。钟楼街得名于一座明代钟楼,该钟楼楼阁中高悬巨钟一口,每逢清晨报时,声闻四达,是全城百姓的计时依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长期使用,钟楼颓废残败,最终被拆除。<br><br> 大宁堂药店<div><br></div><div> 大宁堂大宁堂药店为山西中部地区有名望的中药批发庄,创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大宁堂原址位于按司街17号(现钟楼街帽儿巷口东侧)。“大宁堂”牌匾,初建时由山西著名医学家、书法家傅山先生题赠。重建后为阎锡山题写。傅山不仅在大宁堂坐堂行医,留有和合丸、二仙丸、脾肾两助丸等秘方。在这次的保护更新中,大宁堂将复原1913年建筑立面风格。</div> 毡房巷位于柴市巷内东侧,北与咸肉巷平行,因历史上集聚了制作和销售毛毡的作坊而得名。 乾和祥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茶叶老字号。它创立于1918年,专注于茶叶零售,是当前全国仅存的八家茶零售行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乾和祥主要经营茉莉花茶,同时还有绿茶、红茶、砖茶、乌龙茶、药茶等六大系列数百个品种。 钟楼街邮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钟楼街121号,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钟楼街邮政支局的一部分。该邮局建于1901年,是山西最早的邮局之一,曾被称为“太原邮政总局”,并在1913年改称“山西邮务管理局”,之后又经历了多次改名,最终在解放后成为太原邮政一等邮局。 钟楼书院前身是“兴业钱局”,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采用二进院带后院式布局。书院内部布局别具一格,一进院两侧厢房内摆满了图书,涵盖文学、历史、经管、儿童等各类领域,之后便是文创区。二进院东侧厢房为图书区,西侧厢房为DIY手作区,图书中有不少专门研究山西地方文化的专著。<br><br> 靴巷是一条南北方向的狭长街巷,位于太原钟楼街的西段。靴巷在明清时期便以靴子作坊和店铺闻名,是当时太原人购买靴子的首选之地,见证了晋商“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 开化市场始建于1920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开化市场最初得名于开化寺,这座古寺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民国初期,开化寺被辟为市场,形成了今天的开化市场。 开化市场依据历史资料进行了还原,成为钟楼街的一道风景。市场不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太原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观和购物。 钟楼街二市场巷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巷,全长百余米,宽约六七米。这条巷子位于钟楼街的背后,与钟楼街北口交叉。二市场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早期,当时钟楼街的西边是开化市市场,东边是第二市场,而二市场巷则是市民进出市场的必经之路,因此得名。 钟楼始建于明代,由傅山的祖父傅霖倡导集资重修。钟楼分为台基和楼阁两部分,楼阁高三层五丈,重檐宏甍,椽拱飞扬,十字结顶,内部悬挂着一口巨钟,声音宏亮,可传至方圆十余里外。钟楼不仅是时间的计时工具,更是太原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钟暮鼓,声闻十里,成为全城士民的计时依托。<br> 近年来,钟楼街进行了改造和提升,钟楼也得到了修复和重建。重建后的钟楼高度提升至30米,成为街区的视觉焦点。夜晚的钟楼还会上演灯光秀,恢复了其报时功能,每天清晨的钟声激荡,为太原府城增添了仪式感。 钟楼街不仅是太原的地标性商业文化街,还被誉为“小王府井”,是太原最热门的步行街之一。无论是平日还是节假日,钟楼街都人潮汹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街区两旁的中西合璧仿古建筑和丰富的商业业态,使得传统与时尚在这里碰撞,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h1><b>汾河夜景</b></h1> 太原汾河夜景以其独特的灯光效果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汾河是太原的母亲河,历史上曾因污染严重而一度失去往日的光彩。经过多年的治理,汾河再现了流水哗啦啦的景象,成为市民们休闲、旅游、健身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汾河夜景不仅展示了现代城市的美景,还保留了古晋阳的文化特色,成为太原的一张靓丽名片。<br><br> 汾河夜景的灯光璀璨,两岸的建筑和桥梁被装饰得格外美丽。夜晚的汾河波光粼粼,灯火辉煌,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梦幻感。汾河两岸有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适合步行或骑行,沿途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夜景。汾河公园内的楼、台、亭、榭、廊在华灯的照耀下更加古典,增添了古晋阳的文化韵味。 游客可以在夜晚沿着汾河岸边漫步,感受绿树、流水、清风的融合之美。汾河两岸的灯光与河水交相辉映,编织出一幅光影交融的动人美景。<div><br></div><div>谢谢观赏浏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