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其历经多次修改与变动,最终形成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大型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中轴居中,两翼对称,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图书馆分为总馆南区、总馆北区和古籍馆,总馆南区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图书馆共设有阅览室25个、阅览座位5000余个,在编员工1529人,设有33个机构部门。</p> <p class="ql-block">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2年7月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国家图书馆加挂牌子成立,国家图书馆同时成为国家典籍博物馆;位于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于2014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105岁生日当天正式开放。该馆是我国首家典籍博物馆,为国图增加了一种全新的图书典籍阅览形式。自2014年8月1日起,国家典籍博物馆将开始接受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当天,还将举办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此次展览共设置9个展区,汇聚了800余件难得一见的典籍国宝。每件国宝背后,都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6811730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327815人。</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观园(Beijing Grand View Garde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街12号,为一个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是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其占地面积1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6万平方米。1983年,因中央电视台筹备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开始筹备建造大观园。1984年,北京大观园开始建造,分为三期工程,1985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而后又于1986年、1988年相继完成二期、三期工程。期间,1986年10月,北京大观园在完成二期工程后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北京大观园被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为“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北京大观园由5处庭院景区、3处自然景区、1处佛寺景区、1处殿宇景区以及40多个景点组成,其主要有怡红院、曲径通幽处、省亲石牌坊、顾恩思义殿等景点。北京大观园的修建实现了《红楼梦》的梦外梦,为研究和弘扬红学提供实体,还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创造新的经验。</p><p class="ql-block">作为集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场所,北京大观园于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又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另外,大观园还成为《还珠格格》《甄嬛传》《上错花轿嫁对郎》等热门电视剧的取景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