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村志稿』 修志始末

人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标T:修志始末</b></p><p class="ql-block"> 《乃莫板村志》的编修撰写成书,说来也是很不容易,从2012年开始构想、酝酿编撰,直至2022年初稿完成,整整跨越了十年光阴。可谓十年磨一剑。</p><p class="ql-block"> 2012年初,主编(编者)卸任了科级小领导职务,但离岗退位时还未到达退休年龄,只能转做一些其它方面的普通兼职工作,但毕竟不在单位领导岗位上,当然有了一定的空闲时间,因此,才萌生了为故乡(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乃莫板村)撰写一部《村志》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编史修志(村志)这项文化工程,一直以来不是各个村庄都能做到的事情。即使有个别大村、名村、古村编修出过《村志》,大都也是由个人撰写付梓,很少有村集体组织编写而成书。</p><p class="ql-block"> 直到近些年来才有一些村落,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并牵头,聘请专业人员为村里编修志书。</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会知道,村志的编修,不像县、乡志编修好操作。一是一些县、乡有过旧志,可作参考续编;二是有一些历史档案一直留存至今,有历史资料可查;三是县、乡级均以官修(政府)为主,且支付编写稿酬及印刷出书之费用。相对而言,《村志》的编修工作就没有以上这些有利条件。在编写中,没有资料可查,完全靠老者口头忆述,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采访、询问、调查了解村里的传闻轶事,历史事件等。加之村里能操笔杆子的人也不是很多,甚至是由一两个人来执笔写作完成。</p><p class="ql-block"> 在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水文、气象、气候、物候)等记载方面,根本没有单独对一个村的专探、监测及考察资料(记载书籍),只能参考上级县(区)乡(镇)志的大概为依据略记一笔;显然不够准确。另由于村里缺少经费,很难为编修撰稿人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和印制成书的费用。这些困难使得编写《村志》难上加难,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这就需要编修者要持之以恒,沉住气、稳住心,不怕费时费工,只能是慢慢地来,慢慢地记,心记、笔记、录音都用上。此外见人就问,尤其是对一些老者(知情者)一个一个地询问,记回去写出来还须再印证一番,同样是通过多个老者以口碑来完成,可想之难处之大。</p><p class="ql-block"> 这十年间,编者走遍了乃莫坂村的每一个角落,拜访了村里几乎所有的老人。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珍贵的收获,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那些老人们回忆起过去的日子,眼神里充满了回忆和感慨。编者一边听着,一边认真地记录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小小的细节,编者需要反复询问多位老人,直到得到一致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编者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老人的记忆已经模糊,有些老人已经离世,有些历史事件已经难以考证。但是编者没有放弃,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完成这部《村志》。</p><p class="ql-block"> 编者不仅在村子里进行采访调查记录,抽空还要查阅大量的市、县(区)乡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试图从中找到与乃莫板村相关的信息条目。虽然这些资料并不能完全满足编写《村志》的需求,但也能为编写提供一些参考。编者还积极向其他编写过村志的人请教经验,学习他们的编写方法。编写《村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能够记录下乃莫板村的人文历史,还能够让后人了解先辈们的生活习性,传承乃莫板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经过十年的努力,《乃莫板村志》终于完成了初稿。这本村志凝聚了编者的心血,也承载着乃莫板村的历史文脉。</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