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京城的繁华脉络里,南锣鼓巷,如同一颗被遗落的明珠,于岁月深处静静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北京人对它的情感,就像一阵风,在记忆的深处,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在他们心中,南锣鼓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胜地,它似乎一直徘徊在大众视野的边缘。但当置身其中,那些隐匿在胡同拐角、四合院深处的历史故事,宛如沉睡已久却被悄然唤醒的精灵,每一个细节都扣人心弦,令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过去几十年对南锣鼓巷的认识只是知道“中戏”这所孕育了无数明星的艺术殿堂,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曾经,这里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热闹非凡。街边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好似夜空中的繁星,勾勒出一幅繁华热闹的画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灯红酒绿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喧嚣与纷扰。</p> <p class="ql-block">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了备受瞩目的景区。当我踏入这片土地,那浓郁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可在这繁华背后,我却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遗憾。这里的商业味道,就像一杯混合了各种杂质的酒,缺少了那份纯粹与真实。</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诗意。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曾有一个更加独特的名字——罗锅儿巷。在明清的地图上,它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静静地盘踞在京城的大地上。这条巷子中间高、两边低,仿佛一个驼背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当你漫步于南锣鼓巷,在感受那古巷风情的同时,探寻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寻访那些曾影响中国数百年历史进程的名人故居。于每一寸石板路、每一扇旧门扉间,聆听岁月的回响,让心灵与往昔对话。彼时,时光的馈赠与历史的温度交织,这一场相遇,定能让你体悟到不虚此行的美妙与安然,宛如在岁月长河中拾起了熠熠生辉的珍宝,镌刻下独属于你的诗意篇章。</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的南侧过去对着的是皇城的城墙,曾经的皇城,早已不见踪影。但那残留的高度差,却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站在街边,仿佛能看到昔日皇城的威严与庄重。而如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北京城存在四重城墙,由内向外依次为紫禁城(故宫)城墙、皇城城墙、内城城墙和外城城墙 。北京皇城城墙如今仅留存北海公园北侧一段,这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大部分皇城城墙都已消失。这残留的部分城墙,能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过去皇城的规模和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距离南锣鼓巷不远的地方,就是过去的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在民国时期陆军部、海军部也在这个大院里,即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北侧张自忠路 3 号院的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p> <p class="ql-block">位于东棉花胡同的中央戏剧学院。 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戏剧学院。中戏的创办者之一是著名剧作家曹禺。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雷雨》、《日出》等都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中戏的创办者之二是著名导演田汉。田汉是中国电影和戏剧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都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距离南锣鼓巷南口不远的蓑衣胡同 2 号,曾是爱新觉罗家族旧宅。溥任王爷出生在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府,他的身份可不简单。爱新觉罗•溥任:奶奶是慈禧,溥仪是他哥,光绪是大伯,却低调地活到2015年。他出生于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等历史风云变幻,最终在2015年安详去世,享年97岁。他是清室最后一位活到21世纪的皇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族之一。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的巨变,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动荡时代的坚韧与适应。</p> <p class="ql-block">位于蓑衣胡同 2 号的这处宅院,乍一看门脸很小。这里其实是溥仁旧宅的后门,其前门因时代变迁早已荡然无存。然而,里边的院落却颇为宽敞,是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只是由于长久缺乏修缮,显得比较破旧。</p> <p class="ql-block">30余年前登门拜访爱新觉罗·溥仁先生。踏入正房堂内,目光瞬间被一扇紫檀屏风所吸引。那是慈禧皇太后赠予溥仁先生之物,造型优雅大气,雕刻精致入微,是岁月沉淀下的艺术瑰宝 。</p> <p class="ql-block">30 余年前,我何其有幸结识了溥仁这位长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得以迈进中国画创作的大门 。多年前我临摹起宋徽宗赵佶的工笔画《绣眼》。这一画艺传承之旅,如熠熠星辰照亮我绘画前行的道路,令我受益良多 。溥任先生还与我同行参观了他在清末、民国、日伪时期居住的醇亲王府,当时是卫生部机关的所在地。回忆起日伪时期将他全家赶到花园内居住,日常生活全靠溥任在外奔波劳碌的情景。解放后人民政府收买醇亲王府作为办事机关,西花园与宋庆龄居住,东侧马厩改造成聋哑学校。</p> <p class="ql-block">本人早期在溥任先生指导下临摹习作“秀眼”。曩昔受教于溥仁先生,幸得亲炙,彼时习作,皆先生悉心指导之印记,今此在美篇展示以念绘画恩师,其德馨艺高,永志弗谖,聊表追思之意,师恩浩浩,山高水长。</p> <p class="ql-block">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呈东西走向,全长343米,宽5米 。</p> <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当时称“雨笼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改称“雨儿胡同” 。胡同内名人故居众多,13号院是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原为清太宗第四子叶布舒宅邸东边部分建筑,1955年由国家文化部拨款购买提供给齐白石居住 。31号是罗荣桓元帅旧居,其夫人林月琴及家人在1963年罗荣桓元帅逝世后一直住在此处 。33号院是粟裕将军旧居,他从20世纪50年代定居在北京后就住进了这个四合院 。</p> <p class="ql-block">临近雨儿胡同西口的玉河是元代通惠河在大都城的一部分,是大运河的一段,从什刹海至前三门,也被称为“御河” 。其由郭守敬于 1293 年主持修建,主要用于漕运 。在冬季,玉河河面会结冰,形成别样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旧居院子内的海棠树和玉兰树均为齐白石亲手所植 。</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旧居正房内的铁炉子是北方冬季取暖的常见设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见证了齐白石在此居住时的日常生活,在寒冷的冬日,当水壶在炉子上冒起热气,能给人以温暖之感 。</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旧居书房画案条幅:“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相传为北宋著名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老祖取法《石门铭》所撰自比。启功先生在《记齐白石先生轶事》中记述,齐白石家里挂着这副对联的拓本,老先生每每对人夸奖这副对联写得好,还说自己学过多次总是学不好,可见他对这副对联的欣赏 。</p> <p class="ql-block">婉容皇后旧居的娘家旧居位于南锣鼓巷帽儿胡同 35、37 号 。这座宅院是婉容的曾祖父郭布罗·长顺所建,原本只是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册封为“皇后”后,其父封为三等承恩公,该宅升格为承恩公府,并进行了一番改造。其布局为东、西两路,西路是居住区,有四进院落,东路是小型私家园林,有三进院落 。改建后的府门为三间筒瓦卷棚顶,中间大门有铜镀金门环。西路正房即为婉容所居,室内装修精美,顶有井口天花,明间有一槽精致的栖凤牡丹落地花罩,西次间有一槽七扇椭圆形玻璃镜屏,西稍间北壁镶嵌整面水银玻璃镜,东次间、东稍间还有碧纱橱 。后院有假山、水池,东有家祠 。</p><p class="ql-block">婉容在此居住了 16 个年头,直到 1922 年与溥仪结婚 。</p> <p class="ql-block">冯国璋故居位于南锣鼓巷帽儿胡同 13 号 。这座故居原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大宅园,中为花园,构成一座气势宏大的建筑整体。现存的 11 号院是住宅的主要部分,坐北朝南,共分五进院落,大门一间,两旁有八字墙、上马石 。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国璋率部攻打武昌起义部队 ,后协助袁世凯力劝清帝退位 。“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入京复辟帝制时,冯国璋通电谴责 ,并于 1917 年 7 月 6 日在南京就任代理大总统 。</p> <p class="ql-block">荣禄旧居位于菊儿胡同 3、5、7 号 。菊儿胡同在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乾隆年间称桔儿胡同,宣统年间改为菊儿胡同,1965 年改称交道口南三条,1979 年恢复原名 。</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期间,荣禄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协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镇压维新派 。政变后,荣禄进军机大臣,节制北洋各军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荣禄欲阻太后用义和团,为太后所斥 。八国联军入京后,荣禄随慈禧太后赴西安 。还京后任督办政务大臣 。</p> <p class="ql-block">菊儿胡同荣禄旧居的广亮大门门洞被砌墙封闭成为住房,这是该旧居历经岁月变迁及后期改造等因素导致的现状。荣禄迁走后,其祖宅出售给别人,宅院被分割。这处建筑原有多进院落,如今仅存四进。广亮大门作为四合院中最高等级的大门形制,曾经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但如今已难见其昔日风貌。</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故居位于南锣鼓巷地区中北部,南依前圆恩寺胡同,北靠菊儿胡同。此院建于清代后期,原为清代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府,因赌博输给他人,后被一法国人购得,并在此建立中法企业的办公处。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共产党华北局所在地,曾为南斯拉夫驻华使馆。现归友好宾馆使用。</p> <p class="ql-block">茅盾故居,位于后圆恩寺胡同13号,现代文学家茅盾先生(沈雁冰)于1974至1981年在此居住,1985年3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走进书房,一张旧书桌,一盏昏黄的台灯,还有那堆积如山的书籍,仿佛还能看见茅盾先生伏案疾书的身影。这里,是他笔下《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不朽之作的诞生地,每一页纸张都浸透着他对社会深刻的洞察与对人性的细腻描绘。他的作品包括《子夜》、《林家铺子》和《秋收》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走进矛盾故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学课本里</span>林家铺子的往昔故事,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旧日长卷,在当下这一瞬间,于眼前逐渐明晰、鲜活起来,那些或黯淡或明亮的画面,逐一浮现于眼帘,令人仿若置身于那段斑驳岁月之中。</p> <p class="ql-block">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南锣鼓巷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它见证了北京的繁华与沧桑,也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每一次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都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它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展开。而我们,在这画卷中,感受着历史的韵味,品味着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文字、图片和历史资料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