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陆小曼书法绘画欣赏

桑子

<p class="ql-block">  题记:民国才子、才女辈出,文采斐然。他(她)们文章、书法、绘画无一不精,璀璨夺目,一时照亮了民国的文化天空。第一次看到林徽因的书法就被震撼到了,没想到陆小曼书法绘画水平也如此让人惊叹。整理了林徽因和陆小曼这两位才女的一些书法和绘画作品与诸君共赏。</p> <p class="ql-block">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文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p><p class="ql-block"> 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2024年获追授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p><p class="ql-block"> 1951年林徽因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修建工作,并具体承担碑座饰纹与花圈浮雕的设计任务,她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创作任务。1953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林徽因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建筑学报》编辑。同时她又是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年她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这部名著。</p><p class="ql-block">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享年51岁。</p> <p class="ql-block">  林徽因的书法以行楷为主,风格自然舒展,柔中带刚。她的书法作品既有女性的柔和细腻,又有男性的刚毅坚强。她的笔法精到,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字与字之间疏朗开阔,行气贯通。此外,她的书法作品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表现出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而当她挥起书法笔时,那字儿简直美得不像话,每个笔画都散发着文化的香气,连最挑剔的书法家都得自愧不如。她的手写建筑图更是一绝,线条流畅得像是在跳舞,比例精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林徽因不仅是个才华横溢的女性,还是个能在书法界大放异彩的奇才。</p> <p class="ql-block">水清鱼读月,色界香尘,正观不起。</p><p class="ql-block">花静鸟谈天,雄文直道,当世谁同?边上又有小字:</p><p class="ql-block">听鸟说甚?问花是谁?</p><p class="ql-block">万壑泉严,广长传妙谛;千峰云影,空有现真如。</p><p class="ql-block">佛即是心,心即是佛。</p><p class="ql-block">趁青春未老,秉烛破夜;</p><p class="ql-block">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p><p class="ql-block">窗临水曲琴书润,人读花间字句香。宠辱不惊。</p><p class="ql-block">道出古人辙,心将静者论。</p><p class="ql-block">滴水岂能窥大海,片云不可说天长。</p><p class="ql-block">大海欲观龙起处,高岗会有凤鸣时。</p> <p class="ql-block">  林徽因的小楷,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聊天。她不仅掌握了古代小楷的精髓,还在她的作品中加入了魏晋时期的飘逸和明清时代的精致,创造出了她独特的书法风格。</p> <p class="ql-block">  在流传至今的林徽因书作中这幅扇面曝光度较高扇面上的诗文是著名书画家吴镇的《李成江村秋晚》。吴镇其人博学多识,才华横溢性情孤傲,为人高洁他在山水画领域造诣高深林徽因手书这首《李成江村秋晚》应该是对吴镇其人其作颇为欣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于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热切向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林徽因的建筑手稿</p> <p class="ql-block">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别名小眉,出生于中国上海,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p><p class="ql-block"> 陆小曼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则清新俏丽,写文章则蕴籍婉约。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又诙谐直率。陆小曼还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其代表作品有《皇家饭店》《秋林散马》《哭摩》等。1965年4月3日陆小曼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3岁。</p><p class="ql-block"> 陆小曼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p> <p class="ql-block">  她不仅擅长绘画、诗文和戏曲,还精通英文、法文和德文。</p><p class="ql-block"> 17岁,她进入北洋政府外交部,从事外交使节接待工作,是中国最早涉足外交领域的女性。</p><p class="ql-block"> 陆小曼的社交天赋和举世才情,让她迅速成为京城最受欢迎的社交名媛,与同一时期上海的唐瑛,并称“南唐北陆”。</p> <p class="ql-block">  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她擅长戏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p><p class="ql-block">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p><p class="ql-block">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其实陆小曼,她笔下的功力更是超凡造诣:陆小曼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籍婉约,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