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地冬日自驾游之肇庆星湖旅游景区鼎湖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云听风水

<p class="ql-block">鼎湖山景区与七星岩景区组成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因山顶有湖而称“顶湖”,“顶”与“鼎”粤语同音,故称鼎湖。</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面积11.33平方公里,为原始次生林,植被丰富,以森林、瀑布为主要景观特色。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活的自然博物馆”、“天然大氧吧”。</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56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成为我国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 MAB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8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区内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群落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总数约占广东植物总数的1/4,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之称。</p> <p class="ql-block">广东自驾游第12天,今天游览肇庆星湖旅游风景区的鼎湖山景区。10:45出发前往鼎湖山,11:20到达鼎湖山大酒店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11:30,在上山路的包洁原味汤粉店吃饭,加蛋瘦肉肠粉、猪手花生河粉、皮蛋瘦肉粥。路边摊都在出售许愿球、许愿带等上山吉祥物,还有笋干、自制酸味等各种土特产。</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是肇庆市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每年接待游客达一百多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主要有碑亭凝谊、庆云环翠、龙潭飞瀑、鼎湖探险、问鼎祈福等景点。宝鼎园中的“九龙宝鼎”及“端溪龙王砚”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湖山鼎势,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11:50,到达鼎湖山景区大门,门票70元/人,车票20元/人。12:00乘坐电瓶车到鼎湖山避暑山庄,转乘大巴车。</p> <p class="ql-block">12:15到宝鼎园,游览铜人石鼓、最大的端砚台、神龟献图、镈钟亭、环丘、肇庆九龙宝鼎,问鼎路上的世纪宝鼎、四联鼎、秦公鼎、龙纹鼎、大禾方鼎、兽面纹方鼎、福禄寿屏风及三鼎炉,状元树,俯瞰蝴蝶谷。</p> <p class="ql-block">宝鼎园于2000年底建成,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展示中国古代鼎文化,以岭南园林为格调。其中两件举世之作一“九龙宝鼎”和“端溪龙皇砚”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的名录。园内还陈列着仿制商代中期的“兽面纹方鼎”,商代晚期的“大禾方鼎”,西周时期最大的“龙纹鼎”,春秋早期的“秦公鼎”,战国晚期的“四联鼎”以及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的世纪宝鼎、香港和澳门回归鼎。站在园内观景台,上可远眺鼎湖山最高峰——鸡笼顶(1000.3米),下可看鼎湖行舟,观鼎湖山垂直分布的植物景观。</p> <p class="ql-block">铜人石鼓,铜人根据古代南越土著人的服饰和形象设计,每个铜人高320厘米,重1.1吨。百越是我国东南和南区古代民族的泛称,岭南越族是百越的一部分,组成南越国。肇庆、西江流域是岭南文化的源头,封开(古称广信县郡)被称为“岭南古都”,南越人早在秦汉代之前就在此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南越人能歌善舞,铜鼓是最有特色的土著乐器。石鼓仿古代南越土著人的铜鼓制作,刻有古代铜鼓纹饰,高78厘米,直径138厘米。古南越铜人羽冠蒿裙,载歌载舞,示意南越人的祖先与后裔一同喜迎四方宾客。</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德部,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端砚台——“端溪龙皇巨砚”。长2.76米,宽2.17米,厚0.21米,重2吨。该砚台雕有108条神态各异的水龙和云龙。由李志强(广东肇庆)设计制作、黎铿(广东肇庆)监制,2000年12月座落于广东肇庆鼎湖山宝鼎园。</p> <p class="ql-block">神龟献图,古籍《尚书》记载,洪荒时期,大禹受命率百姓疏河筑坝,驯服洪水,此时洛水中跃出一头神龟,背负一套天书(即河图、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据此作九畴,铸九鼎,治理九州。</p><p class="ql-block">花岗岩石龟,长2米,宽1.56米,高1.28米重6吨。</p><p class="ql-block">作者:冯伟骥,承雕:鼎湖惠安石雕厂</p> <p class="ql-block">镈钟,是中国青铜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敲击乐器。钟体是椭圆形的共鸣箱,前后左右各有一条立体的、以蟠龙弯曲勾连形成的透雕棱脊;前后两条上限在舞部,左右两条在舞的上部相联,组成悬挂状的钮。腹部饰对称的龙纹,钟敲击的部位在鼓部,原形参照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的克钟,高63厘米,重38.25公斤,此钟道高1.68米,钟声洪亮悠扬。</p> <p class="ql-block">世纪宝鼎,1995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的青铜鼎。原件高2.1米,象征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双耳高耸,浮雕兽面,鼎的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龙,象征华夏炎黄子孙由56个民族组成。底座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造型雄伟,气势宏大,古朴典雅庄重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原件现屹立于美国纽约联合国广场。</p> <p class="ql-block">四联鼎,由四个相同的附耳盖鼎于腹部连接而成。盖顶有三头卧牛为饰,每个鼎只有一足,但有六个附耳,其中两耳是共用的。长足鼎是典型的战国晚期楚鼎的风格,四鼎相连在一起的形式很少见。原器为旧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前221年),1972年安徽太湖长河水利工地出土,高1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秦公鼎,口上立两耳,腹部宽而浅,下有马蹄形足,口和腹部的纹饰是两个变形的兽,尾部上下相接,连接处为一兽目,称兽目交连纹。腹内壁铸铭文六字“秦公作铸用鼎”,说明这是秦公所铸并使用的。原器为春秋早期(约公元前7世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国墓地出土,高47厘米,重26.5公斤,上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龙纹鼎,口上两耳,外壁各有两条对称竖立的龙。腹部有六条侧面的龙,两两相对,在龙头之下设一小牛耳。腹部有三个龙头大耳,与腹下三足相对应。这一形式在青铜鼎上是仅见的。整器造型宏伟,是西周时代最大的青铜鼎。原器属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1979年陕西淳化史家塬村出土,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淳化县文化馆藏。</p> <p class="ql-block">大禾方鼎,器呈长方形,四壁饰浮雕人面,神态严肃,五官毕具,人面额顶较宽,脸宽而方,浓眉,凹陷的眼窝,高颧骨,鼻梁挺直,阔嘴厚唇。人面两侧有大耳,耳的上方有小的曲折形角,耳下有兽爪,这是一个神人,腹内壁铸铭“大禾”两字,为商代氏族名。原器为商代晚期(公元前13﹣前11世纪),1959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高38.5厘米,重12.85公斤,湖南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方鼎,鼎呈方斗形,口沿有一阶状的唇边,口边立两耳,腹下四隅设四空足,口沿下饰以单线构成的八组兽面纹,每壁的两侧和下沿饰密集的乳钉纹。大鼎在古代是盛放肉食,用于祭祀。原器为商代中期(公元前15﹣前13世纪),1974年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高100厘米,重82.5公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福禄寿屏风及三鼎炉,屏风上部为仿铜大梁,长6.6米,两端分别站立一对用不锈钢铸成的、展翅欲飞的仙鹤,两根方形青铜立柱,高5.6米。两柱之间的屏风由通透雕刻成的密集的蛟龙纹组成,56条蛟龙用镍白铜铸造,上有福、禄、寿三个篆体仿金铜字,蛟龙和金字联壁生辉,气势壮丽宏伟。屏风前置三座鼎炉,由我国著名青铜器学者马承源教授设计,每座高1.2米,参照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刻唐草连瓣纹银鎏金五足大薰炉,以仿金铜铸成,造型华丽,寓示如意吉祥。</p> <p class="ql-block">环丘,位于宝鼎园中心 ,由汉白玉石雕拦环抱(貌似北京天坛的环丘),是一个由花岗岩石砌成,面积近300平方米,以 “ 九”为模数青石铺地。直径20米的平台中央的三环石块和石雕栏杆均阴刻“鼎”字,突出了鼎文化主题 。环丘是皇帝祭鼎的地方,除了表演祭鼎仪式,还有神奇的回音效果,站在环丘中心点放声呼叫,四周山谷回应,余音萦绕不绝。</p> <p class="ql-block">肇庆九龙宝鼎,宽大的双耳,外侧各饰10条蟠龙,20寓意置立此鼎喜迎新千年的时代,口沿下有三组对称龙纹,为6龙,加上三足顶端有3个大龙头,共有9龙,9是最大数,龙是中华民族象征,九龙寓意深刻。腹部是波曲纹,环回旋曲,似众多重叠山岭,寓意祖国大地山川充满生机和稳定、鼎置肇庆,称为“肇庆九龙宝鼎”,鼎内壁铸篆体铭文“敬铸肇庆九龙宝鼎,喜迎二十一世纪”十五字。</p><p class="ql-block">此鼎由中国著名青铜器学者、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马承源教授,参照中国古代青铜鼎的形制和纹饰设计,中国铸造学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德睿教授监铸。鼎身以失蜡法整体铸戎。鼎高6.68米,口径59米,重16吨,为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鼎(圆形)——“肇庆九龙宝鼎”鼎口直径5.57米,鼎口周长17.50米,鼎腹直径5.55米,鼎腹周长7.42米,高6.69米,重16吨。该鼎由青铜铸成,由马承源(上海)参照中国青铜时代大克鼎形制及纹饰设计,广东省肇庆市旅游委员会投资铸造,2000年12月座落于广东肇庆鼎湖山宝鼎园。</p> <p class="ql-block">肇庆九龙宝鼎,问鼎祈福,抛球许愿。</p> <p class="ql-block">状元树,据传,在古时候,岭南进京应试科举的人士,都有种风俗习惯,喜欢选择在灵气鼎盛位置栽种榕树许愿,以表根在岭南,希望得以高中状元。故“榕树”遂称“状元树”。宝鼎园自开园以来,吸引了许多游客、考生在状元树下许下美好的愿望,问鼎祈福,抛球许愿,希望自己能在无涯的学海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取得优良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香港宝鼎,为庆祝纪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在宝鼎园北面并排放置香港宝鼎与澳门宝鼎,环绕着宝鼎底座分别铸有“1997-2047”“1999-2049”,象征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制度50年不变。</p> <p class="ql-block">澳门宝鼎,宝鼎象征着祖国的繁荣、强盛,也象征着两地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在澳门宝鼎的东侧,预留了一个宝位给“台湾宝鼎”。</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已有400多年以上历史,展示了原始森林的外貌特征,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或称亚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p> <p class="ql-block">原真森林的天然博物馆,此刻正望向鼎湖山的深处。远远望去,它由形态类型各异、高低起伏、颜色不一的绿色斑块汇聚而成,每一种斑块都代表着不同的森林类型,它们随高度、坡向、天气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p><p class="ql-block">亿万年的造山运动奠定了鼎湖山多样的基底,来自海洋的季风每年定期源源不断地为鼎湖山输送水分,浸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面前的森林连接着鼎湖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天然写在鼎湖山大地上的时光之书。</p> <p class="ql-block">12:50步行前往蝴蝶谷,13:00到达,游览倚云阁、蝴蝶标本、鸳鸯亭。时间关系没有坐游船,在文创店28元购买鼎湖山流沙冰箱贴。</p> <p class="ql-block">蝴蝶谷又名情人谷,座落于鼎湖山风景名胜区的天湖片区旁,由一湖一岛一谷组成。湖是鼎湖,岛是同心岛,谷是岛后方的一段沟谷雨林(湖边栈道)。</p> <p class="ql-block">鼎湖,面积达5万平方米,包括同心岛的面积在内,蓄水量最多可达19万立方米,其中湖中心为湖的最深处,有18米深。鼎湖的得名和这里的地势有关,三座大山环绕着一湖绿水,像一个倒立的宝鼎座落在群山之中,故得名为“鼎湖”。</p> <p class="ql-block">同心岛又名情人岛,岛呈心形,从高处俯瞰,犹如一个“心”字形半岛,故而得名。因岛上蝴蝶较多,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如恋花的蝴蝶常被用于寓意甜蜜的爱情和美好的婚姻,表现了人类对至善至美的追求,故又名情人岛。岛上设有九个“同心”寓意景观:同心岛、同心树、同心锁、同心路、同心源、同心桥、同心馆、同心亭、同心屋,象征着“久久同心”,有了游客的参与,代表着景点向游客们的祝福——“十全十美”。</p> <p class="ql-block">蝴蝶谷的由来,鼎湖山有云溪景区和天溪景区,天溪景区内原“新鼎”景点沟谷雨林的生态环境及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蝴蝶生长。神奇的事件发生在1999年春,原“新鼎”景点(现蝴蝶谷)沟谷雨林内,成千上万只报喜斑粉蝶出现同时死亡的现象。后被专家证实,这次蝴蝶死亡事件并非环境污染造成,而是这里气候环境极适宜蝴蝶的产卵、孵化和成长,又生长有报喜斑粉蝶的寄主食物——桑寄生植物,它们有群居生长习性,因蝴蝶的生命周期只有十多天,所以同时集体死亡。</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约有85种蝶种,拥有金裳凤蝶、巴黎翠凤蝶、统帅青凤蝶、燕凤蝶、网丝蛱蝶、紫斑蝶等多种珍贵蝶种。后来政府主管部门提议,在此建蝴蝶养殖园,打造蝴蝶生态科普文化景点。2003年开始,由“新鼎”改名为现在的蝴蝶谷。</p><p class="ql-block">蝴蝶体形大多在5-10cm之间,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鳞翅;属于完全变态(包括弱小的卵,丑陋的幼虫,挣扎的蛹,最后才破茧成蝶)。</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栈道漫步,呼吸着鼎湖山沟谷雨林特有的空气负离子,让人感觉在大自然中洗肺。空气负离子对人体呼吸道具有降尘、灭菌、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被人们称为空气的维生素和生长素。</p> <p class="ql-block">蝴蝶谷</p> <p class="ql-block">13:25乘坐电瓶车前往庆云寺,13:34到达,游览放生池、观音殿、斋堂、千人锅、藏经阁、大雄宝殿、云鼎福地、九龙壁、牌坊广场、大树平台、剑父楼等。</p> <p class="ql-block">水翁,桃金娘科,河岸林的主要树种,多见于沟谷地带,极耐湿,故名水翁。果可食,皮、叶、花具有祛风、解表、消食等作用。</p><p class="ql-block">紫薇,千屈菜科,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花期长,优良观赏植物。木材坚硬耐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清热解毒;利湿祛风。</p><p class="ql-block">人面树,漆树科,大乔木,沟谷林中优势树种,常有明显板根。果肉可鲜食或盐渍,入药能醒酒解毒,治风毒痒痛、喉痛等。木材致密有光泽,耐腐力强。</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p> <p class="ql-block">初代祖</p> <p class="ql-block">法堂</p> <p class="ql-block">宝镜,世界观身外,楼台落镜中。</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p> <p class="ql-block">绿瓦翘檐,金龙螭吻。</p> <p class="ql-block">斋堂,食存五观:为成道业,故受此食;正事良药,为疗形枯;防心难过,贪等为宗;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计功多少,量彼来处。</p> <p class="ql-block">千人锅,我国的铸铁业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771年)就发明冶炼技术,到春秋(公元前722﹣481年)时,冶炼技术已能生产生铁了。此锅铸于清代乾隆十一年(1744年),锅深0.95米,直径1.92米,容量约1100公升,传说用它煮饭可供一千人吃。故名“千人锅”。它体现了我国广东地区当时铁的冶铸技术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庆云寺,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始建于明朝崇祯六年,原名莲花庵,1636年栖壑大师在鼎湖山开山主法,因山间有吉庆祥云凝聚,因此将莲花庵改为庆云寺。</p> <p class="ql-block">庆云寺,自建立以来香火不断,在七级山坡上建成五层殿堂,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在寺内可以看到百年铜钟、百梅诗碑、舍利子、平南王座等众多文物,其中“干人锅”“白茶花树”“舍利子”是现在的“镇山三宝”。</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桑科,落叶乔木,叶心型,先端尾尖。可作庭园绿化树种。与佛教很有渊源,传说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p><p class="ql-block">玉兰(玉堂春),木兰科,落叶小乔木,早春三月开放,名贵的观赏植物。花朵大、花色艳、花形俏,开放时溢发幽香,可榨油。花蕾和树皮可入药。</p><p class="ql-block">龙眼,无患子科,高20米、胸径1.24米,村龄约300年。我国特产果村。</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峒上正宗、云鼎胜景牌坊</p> <p class="ql-block">林冠层的神秘世界,站在庆云寺前的平台上远望,森林连绵起伏的林冠就像一片巨大的绿毯,这是由众多高大乔木的树冠组成的集合体,也是森林最具有活力的地方。这里能看到高大的乔木、攀援的藤本、寄居高处的蕨类……对有限阳光的争夺让植物们各展所长。多样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丰富的昆虫和微生物都生活在这里,充足的水分和热量让这里成为生物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庆云寺平台的秘密,注意到站立的这处平台的特点了吗?它其实被架空建设在鼎湖山古老的山体上,以保护下面的植被不受破坏。平台上一棵棵大大小小的乔木,此刻其实已经站在距它们树冠很近的地方。认识这些古老的树木吗?</p><p class="ql-block">黄皮,芸香科,常绿小乔木,岭南著名水果。叶、果、果核及根均可药用,具行气止痛、解毒散结、解表散热、化痰利尿等功效。</p> <p class="ql-block">高剑父亭。高剑父(1879-1951年),出生于广东番禺,汉族,名仑,字剑父,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庆云献瑞,庆云寺侧门,穿过沟谷雨林,通向大水瀑。</p> <p class="ql-block">沟谷雨林的榕树之家,会滴水的叶尖、隐藏起来的花朵、长在老茎上的果实、坚韧强壮的板状根、细长柔软的气生根……在鼎湖山的沟谷雨林中,榕属植物凭借灵活多样的适应能力成为最常见的乔木类型之一。</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能看到鼎湖山具有热带雨林特色的森林景观。高大的榕树就像一个垂直的立体花园:空中缠绕的藤本、林下耐阴的蕨类、寄居于树干的兰花……形形色色的植物依托榕树而生存,同时也和榕树一起,为鸟类、哺乳类、昆虫等动物提供食物以及栖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野生荔枝,无患子科,木材纹理交错,结构致密,坚硬而重,少开裂,切面光滑具光泽,抗腐性强,为高级用材。野生荔枝是荔枝育种的种质资源。</p> <p class="ql-block">补山亭,位于鼎湖山景区内庆云寺东北侧蹬山道间。清康熙年间高凉郡守吴柯捐建,曾多次修葺。坐西南向东北,面积约32.5平方米。砖木结构,歇山顶,灰塑脊,面宽4.80米,进深4.80米,檐下四周斗拱向外延伸,四壁砖墙,左右壁开圆窗,前门长方形,后门拱券形。门口的姻缘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飘带。</p> <p class="ql-block">据传吴柯上庆云寺参拜,至此觉得疲累,因此捐建了这个补山亭,寓意“补缺”。亭前后开门洞,前门为方,后门为圆,取意“本来无挂碍,随处任方圆”。亭内左壁嵌有清吴柯所撰《鼎湖山庆云寺补山亭记》碑,双壁一幅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该亭至今仍保存着清代建筑特色,是鼎湖山重要建筑及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处,铁城方世杰题。</p><p class="ql-block">方世玉,生于1739年(乾隆四年),祖籍广东肇庆鼎湖,后移居高要,父亲方德是丝绸商人,在60岁时,续娶16岁的武林萝丽苗翠花为妻,翌年翠花生下方世玉小童鞋。方世玉从满月开始,就被苗翠花用铁醋药水洗身,再用竹板、柴枝、铁条层层包扎,反复锻炼,使方世玉全身筋络骨节血肉非常坚实,经得起拳打脚踢。3岁开始,方世玉头戴铁帽、脚穿铜靴练习跳跃;5岁开始学习扎马;6岁开始学习拳脚功夫;7岁开始学习桩柱。方世玉11岁时,各种武艺样样通晓。之后的故事我们就耳熟能详了,擂斗雷老虎、战李巴山李小环父女、学艺少林、拜师至善、打木人巷,斗武当派,反清复明等等。</p> <p class="ql-block">忠烈亭,因倚傍崖壁而建,故又称“倚山亭”。为纪念国民党第66军159师477团抗日阵亡将士,于民国三十年(1941)建立此亭。崖壁镶嵌一块石碑,记载抗日阵亡将士的业绩,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难以辨认。</p> <p class="ql-block">细叶榕,树高10米,胸径1.33米,树龄约200年。绞杀现象在热带雨林中常见,在南亚热带森林中也可见到。是指绞杀植物(如细叶榕)利用其发达的气根,将其它植物(如白颜树)紧紧缠绕,其气根下行逐渐增多并且互相融合成网,直至团团裹住。随着绞杀植物的树冠增大繁茂起来,遮盖了被绞杀植物的树冠,使其见不到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直至被扼杀而死,并逐渐腐朽。最后绞杀植物的根网就成为一个空筒,但仍可以完全过着独立的生活,并最后常常成为森林上层的优势树种。</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三次来鼎湖山</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鼎湖山,1921年10月16日在鼎湖山仅逗留了一个晚上。</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来鼎湖山,1922年4月二20日,逗留了三天,并在肇庆发布命令免去陈炯明职务。</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来鼎湖山,1923年7月下旬,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及魏邦平夫妇、伍学晃、伍于簪、杨西岩、杨仙逸游览鼎湖山。</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摩岩石刻,共有154则,其中庆云寺有28则,和尚碑17则,云溪路摩崖石刻有唐朝、清朝、现代石刻32题;飞水潭路摩崖石刻有清至现代石刻54题;庆云寺路摩崖石刻有清朝至现代23题。六祖慧能高徒智常禅师题写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石刻,是西江流域最早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锥栗,壳斗科,大乔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种子味甜可食,益肾气。锥栗材质坚实,是建筑、家具的优质用材。</p><p class="ql-block">青果榕,桑科,茎花(老茎生花)植物,可栽培作行道树,茎皮纤维可织麻布,成熟的花序托味甜可食用。</p><p class="ql-block">白车,桃金娘科,树高16米,胸径54厘米,材龄约110年。</p> <p class="ql-block">眠绿亭又名时若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砖木结构,歇山顶,灰塑脊。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亭柱16根,其中方形檐柱12根,圆形内柱4根,均用花岗岩制作。内柱顶七架梁承托瓦面桁桷。亭正面中间两檐柱上阴刻有楹联“流水闻高下,青山阅古今。”该亭至今仍保存着清代岭南建筑特色,是鼎湖山景区的重要建筑和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洗心石刻,“净心听经伦”除去杂念,平心境。奇怪的是,“洗心”石刻原为同一块石,也不知何时,“心”石落地,可能是心境平和,凡事都平静了,心也就放下了。</p> <p class="ql-block">漫画三联:洗心、枕流、洗足。</p> <p class="ql-block">观瀑亭,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33年),现为重建,是鼎湖山风景区建设的重要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飞水潭又名龙潭飞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分两部分,上飞瀑30余米,潭水深2-3米,下飞瀑10余米,潭水较浅。上飞瀑下有“枕流”的大石,下飞瀑的“洗衲”石与下游的“洗足”石、眠绿亭的“洗心”石组成了古代善男信女进山上香所必经的三个步骤,俗称“三洗”之礼。</p> <p class="ql-block">飞水潭,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值达到每立方厘米12.5万个,目前为全国测定值之最。</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科普——水。鼎湖山水源来自降水,集雨面积11.22平方公里,汇集在天溪、云溪两条主要溪流中,雨季流量分别占0.4和0.6。鼎湖山地面水的化学指标综合污染指数较低,水质非常好,符合国家一类地表水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游泳处,民国12年(1923)七月下旬,孙中山与宋庆龄曾邀挚友来鼎湖山游览,并在龙潭飞瀑游泳,还在庆云寺留下“众生平等,一切有情”的大字条幅。“孙中山游泳处”系宋庆龄1980年手书。</p><p class="ql-block">枕流,水边小睡,养心空境,整理袈裟。</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科普——空气。鼎湖山瀑布众多,飞瀑流泉由高空往下冲击石块而产生了负离子。负离子是空气维生素,具有杀菌和降尘的功效,含量达1000个/立方厘米以上对人体有益。鼎湖山飞水潭的水流终年不断,周边树木茂盛,通过太阳光的直射,空气里的氧份不容易散出去,因此此处的负离子含量为全山最高,经检测负离子含量高达12.5万个/立方厘米,是清洗心肺的极佳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p> <p class="ql-block">龙潭飞瀑</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干湿季明显。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总雨量42.7%,冬季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6.3%,降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气旋雨、对流雨、台风雨及地形雨无一不具备。</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的故事很简单,遇见了你我很喜欢。</p><p class="ql-block">洗纳石,僧人洗袈裟,“三洗”之礼。</p> <p class="ql-block">肇庆天下秀,鼎湖地上奇。</p> <p class="ql-block">众藤相聚,此处有白背瓜覆木、扁担藤、牛白藤、华南云实、龙须藤(羊蹄甲藤)、刺果藤、山鸡血藤、山蒌、光清香藤以及四方藤等十种藤蔓植物,是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这里因处沟谷地带,水湿条件好,引来众藤相聚。它们千姿百态,或圆似巨蟒(刺果藤)、或扁如履带(扁担藤)、或交织成绳(牛白藤)。它们上下攀援,纵横交错,抢阳光,争空间,向人们展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增添了旅游乐趣。藤蔓和附生植物在群落学中称为层间植物,它们与乔木层、灌木层等形成茂密的森林,给地面盖上了巨大的绿色天蓬。行走在其中,都市的喧闹消失了,只有那虫鸣鸟叫与潺潺的溪音,环境十分清幽。</p> <p class="ql-block">苔藓家园,苔藓植物是结构相对简单的绿色高等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其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等。在树林中,因树的北面较为阴暗潮湿,适于苔藓的生长;而向阳的南面,则较干燥,不适合苔藓的生长。苔藓植物对环境质量和变化反应敏感,因此,可利用苔藓植物指示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变化。此区域苔藓生长茂盛,说明此处环境良好。</p> <p class="ql-block">鱼尾葵,棕榈科,茎含大量淀粉,边材坚硬,可作手杖和筷子等工艺品。</p><p class="ql-block">鼎湖山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其中沟谷雨林优势种由凸脉榕、橄榄、鱼尾葵等树种组成。鱼尾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以鱼尾葵为优势种的所有植物的集合,它是鱼尾葵适应湿润环境,与其它植物竞争成功(也与一些植物互惠共生)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华润楠,樟科,楠属,乔木;叶倒卵状长椭圆形,叶背粉绿色,中脉在背面凸起;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果球形。木材坚硬,可做家具。花期11月,果期次年2月。</p><p class="ql-block">荷木(木荷、荷树),山茶科,阳性大乔木。其树叶含水量可达42%,因此常用来营造防火林带。种子产量高,轻薄,扩散能力强。</p><p class="ql-block">黄杞,胡桃科,半常绿大乔木,果实带膜质状果翅,传播距离长。药用:树皮行气、化湿、导滞,叶清热止痛。</p><p class="ql-block">橄榄,橄榄科,木材可造船、建筑用材等,核供雕刻,果可生食或渍制,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种子可榨油工业用。</p><p class="ql-block">厚壳桂,樟科,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之一,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适于上等家具。</p> <p class="ql-block">洗足石,洗去旅途的疲劳。</p> <p class="ql-block">半山亭,走到半山停一停。</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上香古道,憩庵-半山亭-洗足-洗纳-枕流-洗心-补山亭-庆云寺。</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科普——山。鼎湖山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山”。位于肇庆市东北部,南临西江,居北纬23°08',东经112°35',属南亚热带地区,地形总的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多为低小的丘陵地形,局部为中等山地形。山峦起伏,沟深坡陡,雄秀挺拔,漫山碧透。主峰有鸡笼山、大王坑顶,其中主峰鸡笼山最高点为海拔1000.3米,三宝峰中峰突起,成为左右溪水的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听泉”石刻,镌刻了当代著名作家谢大光先生在1982年来鼎湖山游览时,有感而发写的一篇美文《鼎湖山听泉》。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黄昏到入夜,着重写到了夜晚听泉的感觉。这篇游记散文刊登在1982年12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入选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的第一篇文章及香港语文中学教材,普及学生超过了4700万人。</p> <p class="ql-block">鸭脚木(鹅掌柴),五加科,野外极常见的乔木,因具掌状叶而辨识度高。冬天花盛香浓,是良好的冬蜜源植物。其树皮、嫩枝叶可提取芳香油。</p> <p class="ql-block">鼎湖山科普——林。鼎湖山的植被类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3种自然林类型。在海拔50米一105米的沟谷两侧坡面上,分布着沟谷雨林。以庆云寺为中心的周围海拔100米-490米的山坡上主要分布有季风阔叶林。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坡,分布次生的针叶林和灌木草丛。在鸡笼山东坡海拔600米-800米的沟谷中仍有非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p> <p class="ql-block">番石榴,别名芭乐、鸡屎果、喇叭番石榴等,为桃金娘科番石榴属的一种乔木植物。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梨形,顶端有宿存萼片,果肉白色及黄色,胎座肥大,肉质,淡红色。番石榴果实营养较丰富,是美容养颜和减肥的最佳水果之一。果实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加工成果汁、果粉等多种产品。</p> <p class="ql-block">16:00,在鼎湖山避暑山庄乘坐大巴车下山,16:05到达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16:13,在上山路边的娇姐老字号山水裹蒸粽店,品尝肇庆特产——裹蒸粽,紫米大肉粽12元、小三角豆沙粽1.5元、长条水晶米粽3元。淋上天然蜂蜜,味道香甜软糯。</p> <p class="ql-block">16:30停车场交费15元,开车前往肇庆高要区,17:20到达如家商旅酒店肇庆高要区店,入住5层大床房。</p> <p class="ql-block">19:50,步行前往要南二路的中华茶楼喝夜茶,15分钟后到达。红茶、韭黄鲜虾肠、白灼生菜、蟹子鲜虾烧卖皇、小榄粉果仔、花生豉油皇浸鸡脚、中华招牌大虾饺,广东夜茶,味道纯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