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好的故事(小小说)之三

春风和畅(曹世斌)

<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上,雄鸡报晓,天尚未大亮。朦胧中的麦好被呼呼啦啦的响声惊醒,睁眼一看,见爸妈正在把红薯干倒进麻袋。麦好明白了。这是昨天晚上爸妈商议的最终决定:卖两包红薯干凑齐学费。妈妈转身对麦好说,你在家看好门,俺去郭镇赶集,中午就回来了。麦好一听说去郭镇赶集,马上穿好衣服要跟爸妈一块去。</p><p class="ql-block"> 郭镇,在杏树岭村西北方向,十里路程。每月逢十号大集。小时候,麦好曾跟妈妈一块儿去过,卖过鸡蛋,卖过一篮子石榴,妈妈还给他买了一串糖葫芦呢。</p><p class="ql-block"> 爸爸担着两包红薯干,忽闪忽闪地在前面走。麦好和妈妈大步小跑地紧跟在后边。但距离还是越拉越远了。爸爸脚下像踩着风跑得飞快,扁担在左右肩上换来换去。麦好想,啥时候我能接过爸爸的担子走一程呢。</p><p class="ql-block"> “咱不撵他了。”妈妈的话打断了麦好的思绪,给他讲起了一段辛酸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过三十年年馑的时候,没啥吃。好多人都去陕西讨荒要饭了。眼看快到年关了,家里少吃缺穿的。你爸就和一家子的你大哥商量,担瓦盆出去换粮食。当时,我刚到咱家,我把你姥姥陪我的嫁妆——一双缎子被面拿出来,放在你爸担的瓦瓮子里,让他卖成钱。唉……”</p><p class="ql-block"> 妈妈叹了口气,接着说:“谁知道,你爸回来以后,我接过他背回来的一袋麦子,又问他卖了多少钱,他支支唔唔地说,没卖……换成麦子了。几年后,我从你大哥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原来,你爸卖了缎子被面,把钱装进口袋,不知啥时候被小偷偷走了。你爸吓坏了,哭着不敢回家,怕你爷爷说他没用,责骂他。你大哥和同行的昌叔都是好人。每人给你爸凑了些钱才回到了家。路上,你爸一再恳求说,回去千万别告诉他人……</p><p class="ql-block"> “后来 ,我知道此事,非常生气,真想埋怨他一顿。可又一想,出门也不容易。再想想,你爸五六岁时,就没了亲娘,剩下他和一个三岁的妹妹,怪可怜的。算了吧,以后小心点就是。这不,今天,就跟着你爸一块来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妈妈讲这段往事,麦好不由抬头望了望爸爸渐去渐远的身影,鼻子一阵酸楚,两眼噙满了泪水。</p><p class="ql-block"> 中午,爸爸领着麦好和妈妈,走进郭镇供销社饭店,把卖红薯干的钱全部交给了妈妈,问吃啥饭。妈妈说,买两碗面条吧。我不饿,你俩先吃着,我到外边看看。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一手拿着两个烧饼,一手拿着一支钢笔。</p><p class="ql-block"> “烧饼带回去叫弟弟吃,这钢笔是你的。”麦好急忙接过钢笔,看了又看。笔帽上“长江”二字闪闪发光。拧开笔帽,笔尖上也有“长江”字样。他仿佛又看到了宋老师的那支金星钢笔。</p> <p class="ql-block">  8月15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麦好和杏树岭村的六名初中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背着被子、书包,翻沟越岭,步行十里,终于迈进了平安县第七中学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偌大的校园,来来往往的学生,麦好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他在初一(一)班教室报了到,找到了座位,又到学生宿舍。爸爸把自带的布袋片铺好,嘱咐麦好几句,就离开了学校。</p><p class="ql-block"> 上课铃响了,麦好坐在教室第六排。前几排坐的学生,都是生面孔,只认识朝阳、保国两个人。其他三个人都分到了初一(二)班。</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是班主任王老师的英语课。麦好跟着老师反复读着早已认识,而发声不同的英文字母,心里充满好奇和新的渴望。每天早读前的时间,总是先读英语。因为王老师早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停地朗诵着昨天和今天要讲的课文。他那流利的外国话,在教室里回响,令多少同学羡慕模仿。麦好更是最忠实的听众和崇拜者。他喜欢上了英语课,喜欢的程度丝亳不亚于小学宋老师的语文课。他能把每篇英语课文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而且发音准确,朗朗上口,很受王老师的赏识。竟被王老师宣布为英语科代表,还带着他到初一(二)班教室,作朗读表演呢。</p><p class="ql-block"> 更让麦好羡慕不已的,还有王老师那行云流水般的英文书写。课后,他总要到教室黑板前,模仿老师的笔迹写上一个单词或一句话。他勤学苦练,单词记得准确,书写也工整漂亮。每次办英语板报,王老师总是让麦好来写。麦好的英语、语文等学科成绩,都一直名列前茅。期末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到了,学校举行文艺汇演。王老师精心策划排演的节目,是双语集体朗诵,阵容可谓壮观。站在前排中间的两个英语领诵者,自然是王老师的得意门生——麦好和一位女生。麦好“滔滔黄河,滚滚长江”的英语一出口,那位女生立刻翻译成汉语,紧接着是集体朗诵。接下来是女生领诵英语,麦好翻译,集体朗诵。如此反复几次,配合默契,天衣无缝。最后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声中落下帷幕。歌声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铿锵有力。原来,是王老师在台下最后一排的高桌子上,遥控指挥着呢。</p><p class="ql-block"> “滔滔黄河,滚滚长江……”下场后的麦好,心里一直用英语不停地默诵着……</p><p class="ql-block"> (三)</p> <p class="ql-block">撰文制作:曹世斌,巩义人,笔名:春风,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河南小小说学会、郑州市作家协会、巩义市杜诗学会会员,退休后热心公益,创作诗文,部分作品获奖,著有诗词集《春风和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