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大師圖典(102) - 斯克里亚宾

Henry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斯克里亚宾 8 Etudes, Op.46 - 5.In C#</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 </p><p class="ql-block">Alexander Scriabin 1872-1915</p><p class="ql-block">无调性音乐先驅,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有我的音乐能表现出那些难以表达的。”</p><p class="ql-block">“我希望以我的独特,把一切吞噬。” </p><p class="ql-block"> ——斯克里亚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克里亚宾诞生于帝制末期(俄罗斯🇷🇺)莫斯科的小贵族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出色的钢琴家。刚满1岁母亲患肺结核去世,父亲也因工派远赴土耳其(🇹🇷),从小跟亲戚们生活。</p><p class="ql-block">10岁时进陆军幼年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88年,正式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同学中有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作曲科没有毕业,当时,大家看好拉赫玛尼诺夫当作曲家,看好斯克里亚宾当钢琴家。但是钢琴科毕业考试第1名是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居第2名。</p><p class="ql-block">拉赫玛尼诺夫的手很大,斯克里亚宾的手指最多只能跨10度音程。然而斯克里亚宾好胜,竟勉强与同学比赛演奏需要超级技巧的难曲数,最后导致把右手弄伤。在治疗右手期间他加强训练左手,同时,做为钢琴家所受到的挫折感使他致力于作曲。他谱写钢琴曲的方式,要求左手动得比右手多,也在较广阔的音域奔驰,因此被称为“左手的哥萨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7年,斯克里亚宾与钢琴家薇拉‧伊莎科威奇结婚,次年开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钢琴演奏直到1903年,执教期间较多管弦乐曲的创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约在1902年逐渐深入哲学与神秘思想,辞退音乐学院教职之后,写了“钢琴奏鸣曲第4号”以及许多钢琴小品。在钢琴小品方面多写“诗曲”以替代夜曲与马厝卡舞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5年,遇到海伦娜·彼罗夫娜·布拉瓦茨基的神智学,学习其教义,以巩固自己的思想。他最后的管弦乐曲“普罗米修斯─火之诗”(交响曲第5号,作品60),是斯克里亚宾后期作品 (作品58〜74) 的最初代表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克里亚宾在创作中期以后的作品同时,长久以来蕴酿“神秘剧”的构想。这是包括所有各方面的艺术与自然,使用艺术魔术般的作用,促进连人类都卷入的宇宙的进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0-1914年,斯克里亚宾在各地巡回演出。曾去过俄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等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克里亚宾演奏《环球小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狂喜之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The Poem of Ecstasy</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品54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柏林爱乐乐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指挥: 彼得连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2_12_21 柏林爱乐大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斯克里亚宾第四交响乐的标题,作品于1908年在瑞士🇨🇭完成。该作品是斯克里亚宾第三交响乐 《神圣之诗》的续篇,作者在音乐中进一步抒发了他的神秘主义哲学思想。所谓“狂喜”是指创造活动达到毫无约束的自由境界时的欢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管弦乐《狂喜之诗》明显表现出所具有的抽象、模糊、臆造、古怪等风格特征。</b></p><p class="ql-block">其音乐表现,人的创造活动在进入自由境界时所产生的心醉神迷的狂喜状态。乐曲为单乐章,采用了奏鸣曲式,因而也被称为“交响诗”。</p><p class="ql-block">该作品整体构思恰当合理,简繁有致,音乐发展富有逻辑,和声音响独特,配器手法丰富多样,色彩华丽,是音乐会上的常见曲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克里亚宾的作品风格在他移居国外后,开始产生了剧烈的变化。受到神秘主义哲学思维的影响,斯克里亚宾开始大胆地尝试新式的和声,在音乐上做出实验性的改革。</p><p class="ql-block">神秘的宗教和宇宙观,是构成斯克里亚宾后来作品的重要元素,他将传统的三度音程和弦的架构,改以不和谐的四度音程和弦,发展出独树一帜的“神秘和弦”,使得作品更为抽象、奇特,摆脱了传统调性的枷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6年,霍洛维茨在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奏斯克里亚宾升D小调练习曲op.8 No.12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Evgeny Kissin plays Scriabin - Sonata No.2 in G-sharp Minor Op.19</p><p class="ql-block">▲2014年7月 瑞士🇨🇭韦尔比亚音乐节</p><p class="ql-block">第一乐章以柔和、流动的旋律展开,仿佛是在南方的静夜中,月光洒在广袤的海面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2年,20岁的斯克里亚宾前往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壮丽的海景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次年,又前往乌克兰(🇺🇦)(黑海)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旅行的经历加强了其对海洋的感知,尤其是海上月光的柔和与宁静。</p><p class="ql-block">到1895年,斯克里亚宾在意大利🇮🇹热那亚感受到了地中海的宏伟景观,一系列海上旅行的经历逐渐汇聚成斯克里亚宾心中对“海”的艺术表现冲动,促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p><p class="ql-block">斯克里亚宾给这首作品命名为“幻想奏鸣曲”,并在1897年完成了这部钢琴奏鸣曲。这首奏鸣曲将海洋的各个面貌具象化,分别通过音乐表现海洋的静谧、澎湃、浩瀚等不同面向。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Alexander Scriabin's Etude in C-sharp Minor, Op. 2, No. 1 by Khatia Buniatishvil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蒂雅演奏斯克里亚宾《升C 小调练习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宾斯坦演奏斯克里亚宾《为左手而作的降d大调夜曲》Op.9 No.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克里亚宾纪念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5年,因败血症去世,年仅43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克里亚宾的儿子朱利安·亚历山德罗维奇·斯克里亚宾 (1908-1919),誉为“俄国音乐神童”。</p><p class="ql-block">在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自幼便能熟练弹奏钢琴🎹,还早早进行了音乐创作。其作品目前保留下来的仅仅只有几首钢琴前奏曲。创作风格与父亲斯克里亚宾晚期诠释的音乐风格相近,由于作曲技法超越同龄人的成熟程度引发世人震惊,也因此受到质疑,世人怀疑是否真是他本人所作(目前已出版的前奏曲相关唱片、乐谱上作者署名者仍是他本人)。</p><p class="ql-block">令人惋惜的是,11岁时在划船出游时溺水而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