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河北—海南)(九)

身未动心已远

<p class="ql-block">  从普陀山出来,原计划接着游览沿途的雁荡山、霞浦和福州市。由于在普陀山一天就步行了3万多步,太累了!这三个地方就只能忍痛割爱了,在霞浦县城住一晚,恢复一下体力,下一站直奔泉州。</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舟山群岛</p> <p class="ql-block">雁荡山就在乐清,没去成很遗憾!</p> <p class="ql-block">  顺着东南沿海向西行进,沿途路过很多跨海、跨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霞浦有全国最美的滩涂,是摄影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住处大堂的墙壁上贴着霞浦旅游指南</p> <p class="ql-block">  来到霞浦的美食街,再吃一顿海鲜。这里真火爆!</p> <p class="ql-block">六、福建泉州</p><p class="ql-block">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泉州地处东南沿海,紧靠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古代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家24个历史名城之一。古代泉州就象盛唐时的长安,经济发达、开放包容,世界各种文化在这里汇集,这里还是闽南文化的代表地,因此造就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各种类型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去泉州洛阳桥的高速出口居然隐藏在了加油站的后面😂,好不容易才找到了!</p> <p class="ql-block">(一)洛阳桥</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是我国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位于泉州市东北的洛阳江上,建于宋代,由当时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桥长834米,宽7米,跨江接海。建桥费用1400万两白银,耗时近七年,是当时的一项浩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在建桥技术上有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种,即:“筏形基础”法、“种蛎固础”法和“浮运悬机架桥”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洛阳桥能够经受住千年的风雨侵蚀,至今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南岸在万安古村落的村边,村里有很多闽南风格的古厝。</p> <p class="ql-block">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的昭惠庙</p> <p class="ql-block">老婆婆在庙里打盹</p> <p class="ql-block">泉州太守蔡襄</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守桥武士</p> <p class="ql-block">天太热了!没走到桥北岸。</p> <p class="ql-block">  在住处旁边,有个泉州特色饭店叫“宋小谨”,在这里吃了在泉州的第一顿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饭店门前</p> <p class="ql-block">(二)开元寺</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创建于唐朝,相传泉州富豪黄守恭梦到桑树开出莲花,遂将原是桑园的此地建成庙宇,初名“莲花寺”。寺内现存一棵古桑树,据说植于唐朝,该寺因而得名“桑莲古迹”,可见开元寺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占地面积7.8万平米,是由中轴线和副中轴线建筑群组成的大型佛教建筑群,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把“莲花寺”改名“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  山门殿内石柱上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出自朱熹之手,对泉州真是满满地称赞!此联由弘一法师亲笔书写。</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左右各立一座方型底座的石塔,被称为“宋代二塔”,除了历史悠久外,石头上的图案带有异域风格而受人关注,被称为“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横匾上书“桑莲法界”</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历经千年发展,除了佛教主体建筑外,这里还能看到道教、婆罗门教甚至基督教留下的痕迹。大雄宝殿的石柱上,雕刻的是来自古印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唐朝时期的古桑树</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称,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两塔相距200米。镇国塔建于唐朝,塔高48.27米;仁寿塔建于五代,塔高45.06米。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蚀、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东、西塔现在已成为泉州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镇国塔</p> <p class="ql-block">仁寿塔</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纪念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名曲《送别》,让我知道了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画、金石、戏曲、音乐无不精妙,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开风气之先。</p><p class="ql-block"> 大师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晚年在泉州弘法十四年,圆寂于泉州。其遗骨葬于泉州清凉山和杭州虎跑寺。在开元寺建有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了大师在一生中的最后十四年在泉州生活的遗物史料和著作、墨宝。赵朴初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p> <p class="ql-block">大师临终前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  簪花,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女性头饰文化,源自泉州浔埔村。当地妇女将秀发盘成圆髻,用茉莉、素馨等鲜花串成花环环绕在脑后作为装饰。许多女游客打扮成浔埔女,在开元寺和其它景点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本生院</p> <p class="ql-block">西门</p> <p class="ql-block">(三)西街和中山路</p><p class="ql-block"> 泉州西街是早在宋朝就有的街道,象征了古泉州的繁荣。它是泉州市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古建筑。另外西街还是闽南特色美食的聚集地,八百米长的街道美食精华汇聚,价格还很公道。</p> <p class="ql-block">网红小街</p> <p class="ql-block">  泉州钟楼。在东、西街十字路口,于1935年建成,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成为泉州古城独特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从西街走到钟楼的十字路口,南北街即为中山路。中山路是泉州传统商业街,是泉州古城“三片一线”重要保护地段,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泉州多种文化融合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是中国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吃了面线糊、土笋冻和芋头饼</p> <p class="ql-block">(四)文庙</p><p class="ql-block"> 文庙是泉州市主要文化古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后在北宋、南宋时期又反复拆建,是东南地区闻名遐迩的最大文庙建筑群。其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正中</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左、右两侧</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前的广场两侧,有长长的廊道,分别展览着泉州的历史文化和古代教育。</p> <p class="ql-block">  红砖和条石结合的古厝,非常坚固。是闽南特色建筑。</p> <p class="ql-block">(五)清净寺</p><p class="ql-block">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建筑现在只剩下大门和古寺遗址。旁边又建了座新寺,据说是海湾某国家资助修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