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与要求<br> 我们的劳动使大地改变了模样,在大地的模样里我们看到了自己。<br>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br>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字。 二、我试写的作文<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要看到美的自己</b></h1><div> “我们的劳动使大地改变了模样”,的确如此;“在大地的模样里我们看到了自己”,应该如此!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以我们的劳动让自己和他人看到美的自己。</div><div>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这是对千千万万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肯定,想一想,看一看,那些从远古美到当下,大量的劳动成果中,哪一件不映照着劳动者的美好形象?从埃及的金字塔到巴拿马运河,从万里长城到都江堰,从储物间里奶奶的纺车到我们不声不响地为我们整理好房间的机器人……的的确确,这林林总总,都留存着,反映着,延续着劳动者的美。</div><div> 然而,我们说劳动创造美,并不意味着一切劳动都能创造美。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主人公,顶着如火的骄阳劳动过后,瘫在床上说“今日病矣”时,一定会觉得自己的模样很美吧?可是回到田里时看到的却是禾苗的枯萎所展现的一副愚蠢的丑陋模样,这难道不也是他的模样?类似的成语还有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抱薪救火、东施效颦……</div><div> 不要以为这些只是远古的笑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模样。我们看到,有的地方,为了显示“政绩”大搞面子工程,结果没过多久,这些劳动成果有的成了无用的摆设,有的千疮百孔,有的东倒西歪,有的直接变成了废墟,映出的一张张丑陋的面孔。我们听说,有的家长一面诅咒“内卷”,一面又不惜花掉辛苦钱,早早地把小儿女送到这个校那个班去接受“拔苗”式的教育,结果,孩子没有如其所愿地出类拔萃,却落在了同龄人的身后而不思进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也像被拔过的小苗一样,求知向学之心被人为地伤害了,本来想打造一个神童,结果却造就了一个逆反者,这样的家长,若干年后,当他们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模样时,会是什么感觉?前者是在用好心包藏着私心,而后者则是完全用真心换来了伤心。如果说前者可鄙,那么后者就有些可怜了。</div><div> 本来是一片好心,为什么在我们为实现美好付出了劳动之后,看到的模样却事与愿违呢?总而言之,就是没有在劳动之初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往往是不顾客观条件而一意孤行所致。有的受时代局限,也有的是私心使然。如果是前者,我们不必苛责;如果是后者,历史不会忽略:“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与“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的亨利五世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丑陋的模样将遗臭万年。</div><div>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躺平如何?”我想这不用我来回答,自己看一看未来的模样就知道了。他看到的将是一片空白,自己灰飞烟灭。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更美,更辉煌的我吧。</div> 这是我试写的作文,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1010字)(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