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从出生到15岁,都是在重庆度过。很多孩提时代的记忆全都浓缩在巴渝那片土地上。虽然绝大多数时间在渝中半岛下半城望龙门一个小巷子度过,但遇上暑假很多时候都回乡下婆婆家,那个与嘉陵江长江一江之隔的渝北区(以前叫江北县)靠近长寿区的石船乡的地方,所以很多童年记忆也深深植根于那个乡间。</p><p class="ql-block"> 听父母说,实际上我的出生地也是在石船乡那个农村,襁褓中母亲带着我们一家离开乡村落脚渝中,因此,我对那个乡村之地也怀有感恩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重庆,被贴满各种炫目的标签,诸如魔幻3D之类,但在我童年记忆里,尤其是我居住的那个小巷子里,实在是乏善可陈。家境贫寒,母亲没有固定工作,偶尔做些临时工补贴家用外,一家四口全靠远在西藏谋生的父亲寄回几十元钱,日子过得特别清苦,因此所有的记忆都与穷困相关。</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所谓的三年“自然灾荒年”,城里人一样极度缺乏粮食,据街坊邻居讲,有一天,他们看见我卷缩在楼梯角有气无力,以为是得了大病,哪晓得是饥饿几近让我丧命,热心的邻居拿来米饭,才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p><p class="ql-block"> 因此,母亲辞去远离家庭的远郊工作,回家照顾孩子,成为没有固定工作的城市赤贫。后来去街道工业做过几天工作,也带着年龄稍大的哥哥姐姐一起去朝天门河边,筛鹅卵石挣几个微薄的收入。</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那个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一家去嘉陵江对岸江北郊区挖野菜充饥,无意间居然邂逅多年失散的大姨妈一家,姨妈在重庆棉纺厂,姨爹在重庆钢铁厂,相比我们家经济好出许多。我们偶尔过江走亲戚,去他们家吃上一餐小面,或者豆腐干炒肉,就当过年打牙祭一般,充满喜悦与知足。偶尔与表哥表姐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更是无以复加的享乐。</p><p class="ql-block"> 在望龙门那个小巷子里,我们一家四口挤在只有几个平方的木质阁楼里,与楼下邻居共用一个厨房,上卫生间得去几百米以远的公厕,平时一般情况都用尿罐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洗涤衣服,都是去长江边上。与母亲一道下河洗衣服,看着那些停泊在岸边的货轮,经常在内心引发一些遐想:什么时候可以搭乘货船去看远方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几分钱吃一块冰棍、坐一次缆车、看一次露天电影几乎都是奢侈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倒是暑假期间回石船乡下,还有一丝丝甜蜜温馨回忆。</p><p class="ql-block"> 石船距离渝中,距离有一百公里左右。坐公交车,没有,也不可能。通常都是几毛钱朝天门坐船到寸滩,然后徒步去半道上沙坪的大姑姑家过一夜,次日再徒步到临近黄昏到达婆婆家。</p><p class="ql-block"> 婆婆双目失明,长期不出门,在家靠摸和记忆,也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和婆婆同住的还有终身未娶的幺爸。他患有哮喘病,干农活比较困难,但还是终日乐呵呵的。对我们的到来总是笑眯眯的,和颜悦色。记得最清楚的是,他炒菜没有菜油猪油一说,看见他熟练的用铲子在油罐里挑出一块肉,在烧热的锅底使劲抹几下,再把肉又放回油罐里,就开始炒菜了。</p><p class="ql-block"> 幺爸养了好几只鸭子,每天早上撒几颗玉米喂了它们,便大摇大摆去稍远一些的水田里找吃的,到天黑时一个一个准时回家,隔不了几天,幺爸就从鸭子窝里捡几个鸭蛋,一脸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婆婆家门前有一颗柑子树,到了挂果时,偶尔有人偷摘,她看不见,但耳朵灵敏,循着声音一阵吆喝,偷摘的人便被吓跑。</p><p class="ql-block"> 对我们来说,或者就近水田里捉鲫鱼,或稍微远点小河沟里搬螃蟹、捉蝌蚪,甚至逮秧鸡,乐趣太多!秧鸡尤其好玩,顾头不顾尾,把头埋进草丛里以为很安全,结果被我们一抓一个准!</p><p class="ql-block"> 此外,偶尔还去附近几百米远的田坝子小姑姑家串门,和表姐妹们在晒场上剥玉米,吹牛。之后姑姑做饭推豆花,煮肉招待我们,快乐多多。</p><p class="ql-block"> 那时,姑父从事赶马车工作,很少回家,但却比在生产队挣工分强,不费太多劳力,相对自由,报酬还高,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一次姑父还特别带我去赶了一次马车,那种愉悦舒心,不亚于现在坐一回宝马车的骄傲。姑父从事这份工作从来不自高自大,而是经常满脸笑容,和蔼可亲,从来没有看他发过脾气。</p><p class="ql-block"> 因了姑父工作特别,条件稍好,我们去的次数也偏多。相反,同样不远的小山坡上,地名叫高山的四爸家就去得少了。他家到处不能遮风避雨,家徒四壁,看上去凄凄惨惨,虽然四婶热心肠,但我们都不好去打扰他们。</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境过于不好,后来小堂弟出生,教育各方面都差强人意,人生道路走得磕磕碰碰,不太顺利,好在他头脑聪明,吃苦耐劳,现在也过得不错。</p><p class="ql-block"> 一晃,五十多年光景,仿佛眨眼就过去了。往事历历,只是点点滴滴残留脑中。</p><p class="ql-block"> 曾经,特别懊恼,明明生活在大都市,却被独断专行的父亲一言九鼎,把我们从繁华的大城市迁居到成昆铁路山区,故乡重庆的一切都只能遥远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好在,川西坝子边缘的峨眉山脚也风景秀丽,膏腴之地,成为我喜欢的第二故乡。但人生只有一个可以回忆的童年,那些童年时光永远的定格在渝州的山山水水,让人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