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话</p><p class="ql-block"> 历经一个月的运作,今天把《八铺炕的故事》文集编辑完成,即将排版打印。《八铺炕的故事》是八五一0农场第一本写生产队的书,是八五一0农场开发建设七十七年来一个缩影,是弘扬北大荒精神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八铺炕的故事》文集包括:综述;纪实篇(12篇);趣事篇(3篇);小说篇(3篇);影像篇(十几幅老照片);点评篇(4篇);计24篇(首)件,约六万多字。附:(知青名单)。</p> <p class="ql-block"> 在策划《八铺炕的故事》文集过程中, 得到了裴晓培(大连)、姚华(天津)、么贵林、李玉仁(北京)友情相助;原八铺炕(16连)副连长、北京知青杨向东,副指导员、上海知青黄物贵提供了文图资料;八铺炕元老的后代徐先启、高敏、李长春、王喜、许百臣、方吉贵、李玉军,及李新民、孙宝林、赵明宇、仲跻庆、张增茂、苏元、朱荣先等,提供了作品和资料。在此深表谢意!本美篇只是文集综述部分,请雅正。以便联系13591823758(史向前)</p><p class="ql-block"> ———编 者</p> <p class="ql-block"> 《八铺炕的故事》文集</p><p class="ql-block"> 综 述</p><p class="ql-block"> 人杰地灵的八铺炕</p><p class="ql-block"> 八铺炕在八五一0农场曾经是一个响亮的地名。</p><p class="ql-block"> 八铺炕的地域名称有上百年的历史,它与采山人有关。那时,一些闯关东的人和周边村民,涌入大山采山货,为保障采摘的木耳、蘑菇和猴头菌不腐烂,几名采山人想出一个办法,就地取材,在依山傍水处,搭建了茅草房,遮风避雨,晾晒山货,有人一数,足有八铺炕,口口相传,八铺炕名声在外。</p><p class="ql-block"> 在日伪统治时期,当年兴国村村民付永森经常到八铺炕山里采山货,见证了八铺炕的存在。付永森是八铺炕采山货的老人,八铺炕的山山岭岭留下了他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早在战火纷飞的1946年,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的号召,支援人民解放战争,359旅开进八铺炕,开展剿匪和垦荒。16队的千亩“一号地”,就是当年358旅官兵开垦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1947年,当时的牡丹江省建设厅,决定在八铺炕建立鸡西县示范农场,从各单位抽调单炳忠 、方庆久、王平章等数十人,进入八铺炕,收编了八铺炕原住民。同时在平阳、向阳、东海村等地招募青壮年村民,职工队伍迅速扩大。张传义、高举祥、顾风清、李文祥、王宝忠、徐建林、李永贵、李显、杜奎宾、康炳忠、鲜族金某等,成为八铺炕建场元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传义</p> <p class="ql-block">方庆久</p> <p class="ql-block">李文祥</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顾风清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1969年,8510农场实行兵团建制,九队改称44团16连。1976年44团撤消,16连回归16队。随着农垦撤队并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在的16队改为新垦管理区16作业站。</p><p class="ql-block"> 几度更名,但有传奇色彩的八铺炕,它的名字一直传承下来,已经深深印在垦荒人的心里了。</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前,八铺炕南山水泡边,还有几座日本木板房,屋架固定使用的是铜钉,据说是从日本运来,驻有日军和“开拓团”成员。当年的“开拓团”大本营设在东海新发村,即现在的发展村(玻璃厂)。可见,日军的铁蹄,“开拓团”魔爪已践踏了富饶的八铺炕。在大炼钢铁的年代,日本木板房被拆除,铜钉被人拿去化铜另做它用。</p> <p class="ql-block"> 八铺炕叫的最响的绰号是“老西子”,因为满口山西口音,人们就习惯叫他的绰号“老西子”了,时间一长,他的大名李广仁就被别人淡忘了。他当年是牡丹江三支队警卫团团长王景坤的马夫,参加了“林海雪原”剿匪,负伤后转业八铺炕。没有妻室的“老西子”,非常喜欢孩子。1962年,“老西子”在八铺炕马号炕上安祥离世,生前好友高举祥和徐建林帮助料理了后事,安葬在八铺炕南山头,那里埋葬着众多垦荒人的英灵。</p> <p class="ql-block"> 八铺炕元老队长关德义,1956至1957年任永安机械农场副场长。</p><p class="ql-block"> 在建场建队元老中,最耀眼的是张传义,他从一个小青年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1957年任三分场(作业区)副场长、1959年任农业科副科长1963年任农业科长、1965年任农场副场长,80年代任庆丰农场场长。張传义后来调鸡西市林业局任局长,在林业局长任上退休,92岁高寿去世。</p> <p class="ql-block"> 1958年4月,农场接纳370名转业官兵,因为住房紧张,陆晶秋、隋士英、张德福、张世奎、赵孝先等转业官兵分到八铺炕(九队)住了一段时间的南北大炕,有的还担任过队领导,一年后,他们陆续调出八铺炕。</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在八铺炕担任队长(连长)、书记(指导员)十多名人中,有多名是1958年来场的转业官兵。其中有江勇。</p><p class="ql-block"> 江勇原姓名梁宗颇。早年就读山西省进山中学,1949年高中二年级时,在北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为纪念此战役,经部队首长同意,与多名战友改姓,一律姓江。1958年转业北大荒,他在八铺炕工作了8年,1968年前任九队队长,随后因家庭出身问题被隔离审查,受到批斗。后来,江勇调离了16连。</p> <p class="ql-block"> 前中江勇(参加过渡江战役,改名叫江勇)</p> <p class="ql-block"> 在八铺炕,有老八路朱凤才(绰号朱老八,寓意老八路) 、抗联老战士方庆久、四野老兵闫吉华 、抗美援朝老兵刘汉如、吕济贵 转业官兵许明春、王鸿志、刘炳林、许明善。</p><p class="ql-block"> 改变16连(队)两个人:</p><p class="ql-block"> 李天瑞是1958年转业官兵,1970年调16连任连长,一干七年,一举扭转了前任队长一年亏损24万的局面。响当当的李天瑞,1978年至1982年任农场农业科科长;1986年任东海焦化厂筹建指挥部副总指挥。</p><p class="ql-block"> 刘济均1970年任16连指导员,与李天瑞搭班子。1984年至1990年任农场纪委书记,1992年至1995年任农场党委副书记。</p> <p class="ql-block"> 前左陶金久(吕培琳先生)、右黄物贵。后在高峰君、中李天瑞、右刘济均。</p> <p class="ql-block">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八铺炕先后接收了大中城市知青190名,他们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八铺炕,有的经过锻炼和努力,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加里:1970年调任16连副指导员、1974年至1976年任44团副政委、随后任四师副政委,返京后任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后任北京市物价局局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向东:1975年任16连副连长,返京后任北京市广播电视监测台副台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物贵:1970年任16连副连长后任副指导员,1977年任畜牧连指导员,1984年任上海申新防腐材料厂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1987年任普陀区房地局胶州房管所管理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齐和平1975年任16连副指导员,返京后任北京市新华厂轮转车间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素敏(牡丹江知青):1973年任16连副指导员,1978年返城,1989年任牡丹江林管局工会女工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 左起李长春、杨向东、侯志军(齐齐哈尔)</p> <p class="ql-block"> 北京知青陈志华:曾任16连农工班长、值班三连排长、运输连副指导员。返京后任北京海淀区人防办车队队长、海淀区人事局办公室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知青刘柏林,在16连任班长、排长,1981年任玻璃厂副指导员、1988年任建筑公司书记。返京后,1995年任曙光电机厂党委组织部长、1997年任该厂副厂长兼三产部部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齐齐哈尔知青徐景新:曾任农场化工厂居委会书记。</p> <p class="ql-block"> 八铺炕子弟中,涌现了一批出类拔萃者,他们是:</p> <p class="ql-block"> 徐先启:战斗中学毕业。1984年至1986年任农场副场长,后任牡管局煤炭管理局局长,后任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主任;社会职务:原黑龙江政协委员,鸡西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鸡西委员会副主委。</p> <p class="ql-block"> 李新民:东中老三届。1985年任牡丹江农管局建筑公司办公室主任、1989年任农场总局佳木斯第一建筑公司办公室主任、1992年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同时,在大庆农垦石化工程处任书记经理(一担挑)。</p> <p class="ql-block"> 李玉仁:东中老三届,多才多艺,农场场徽设计人。曾任农场电影队放映员、1989年任农场工会副主席,直至2004年内退,其间有半年任农场纪委副书记。</p> <p class="ql-block"> 高敏:在东中参军入伍。复员回农场屯垦戌边,1969年4月任44团机炮连连长,后任农场粮油加工厂厂长。</p> <p class="ql-block"> 顾信:复原兵。1969年任44团值班一连连长、后调农场武装部、东海焦化厂保卫科科长。</p> <p class="ql-block"> 方吉昌:东中老三届毕业生。1968年分配农场物资科工作,先后担任科员、副科长、科长职务。</p> <p class="ql-block"> 江东生:三中高中毕业,转业官兵二代。1998年任红旗社区书记、2005年任农场(当壁镇)接待办公室主任、2008年任农场办公室主任、2011年任农场工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刘明绪:东中老三届。1983年任23队队长,1992年任16队队长。</p> <p class="ql-block"> 杜海山:东中老三届。1987年年任23队队长,之前任16队书记。</p> <p class="ql-block"> 王发:东中老三届。1987年至1992年,与三位队长搭班子,任16队党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 左起王发、高峰君、杨向东、刘济均、孙长兴、刘明续。都曾是16连管理者。</p> <p class="ql-block"> 顾忠:东中老三届毕业生。曾任八五一0农场焦化厂工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 李长春:东中13班毕业生。1983年任23队机务副队长</p> <p class="ql-block"> 田永普:东中12班老三届毕业生,1989年调农场纪委,后任玻璃厂党支部书记,玻璃厂留守处党支部书记、东海社区党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 张俊杰:东中12班老三届毕业生,1988年任东海焦化厂生产科副科长。</p> <p class="ql-block"> 田永贵:东中12班老三届毕业生,1972年在44团值班三连任排长,1996年调山西省古交市,任民政局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 顾铁:农场中学毕业。曾任17队党支部书记、后调农场组织部工作、在农场劳动公司任党支部书记多年。</p> <p class="ql-block"> 许百君、许百臣俩兄弟:转业官兵二代。16队走出的才子。许百君曾任化工厂工会主席、后调到农场工会、虎林电厂任办公室主任;许百臣在农场工商物价管理局工作。</p> <p class="ql-block"> 方桂珍:8510农场战斗中学毕业。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化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博士点学科)、林产化学工程系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p> <p class="ql-block"> 李玉军:战斗中学14班毕业生。1980年1月在农场新垦派出所从警,1981年2月任杨木林子派出所所长;1986年9月调入河北辛集市农行,任办事处主任、市行信贷部经理办公室主任。</p> <p class="ql-block"> 顾刚:农场中学毕业。曾任农场公安分局刑侦股长。1987年调哈尔滨铁路部13局,任铁路公安段保干。2007年归属哈尔滨公安局,任外协大队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 方吉贵:前线中学高中毕业。曾在20队、修理厂、工程连、农场宣传部工作。1994~2005年任山东聊城电机有限公司任销售副总经理、后任浙江大东汽车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p> <p class="ql-block"> 八铺炕老职工魏国增的次子魏宝成,立志成才,在改革中勇挑重担,在16队担任队长多年,建功立业,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在生产队长中也是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 李晓梅:农场中学毕业。后考入黑龙江美院、清华美院,硕士研究生。2022年被选入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同时参与冬奥会场地景观布置。她现在是北京东道广告平面设计公司艺术总监。</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毛主席逝世,16连举一己之力,请来能工巧匠,采用当时水刷石先进工艺,赶在入冬前,在连部前,修筑一座“伟大领袖毛主席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成为人们敬仰伟人之地。这座纪念碑,在8510农场独一无二,为八铺炕的政治遗产。</p> <p class="ql-block"> 八铺炕悠久的历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青水秀,人才济济的八铺炕,演绎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衍生了不少逸事趣闻,八铺炕的故事远没有结束,还远远没有讲完……</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1日(冬至)</p> <p class="ql-block">文图编辑:史向前</p><p class="ql-block">美篇文:史向前</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姚华</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姚华</p><p class="ql-block">美篇呢称:对世界充满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032884</p><p class="ql-block">美篇配图:史向前等人提供</p><p class="ql-block"> 致谢每位提供者</p><p class="ql-block">美篇配歌:一支难忘的歌(廖昌永)</p><p class="ql-block">演唱:致谢网络提供者</p><p class="ql-block">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笔名:石进),男,1950年生,辽宁省黑山县人,高级政工师。 </p><p class="ql-block"> 主要代表作品:纪实性散文《8510农场红星大楼》、《八五一0农场十八年》、《阳台上的幸福》,短篇小说《红星大楼之恋》、《哥仨儿抓阄抢媳妇》,中篇小说《缘在东山脚下》、《母亲的心事》、《八年的相恋》,长篇叙事《房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辽宁《晚晴报》、《大连晚报》、《大连日报》发表散文多篇,散文《宜居城市大连》征文获《大连晚报》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2021年在庆祝《参考消息》创刊90周年“我与《参考消息》的故事”征文活动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参考消息》荣誉读者称号,《喜得荣誉证书》一文于2022年3月24日刊登在《参考消息》《读编互动》栏目。</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2日,《大连日报》在“只争朝夕共创未来·我们这十年”征文活动中,刊登了(随笔)《阳台上的幸福》,荣获佳作奖。</p><p class="ql-block"> 现为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兴凯湖微生活》签约作家。</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p><p class="ql-block"> 姚华,1960年6月25日出生,原籍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共党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高级工商管理师。曾在黑龙江省和垦区大型骨干企业及北京相关企业、学校担任过领导职位。</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我的父辈们》《难忘青春》《致敬北大荒农场光荣在党50年的党员们》《五家坡的故事》《我爱海棠花》等。1988年农场建场40周年场歌创作者之一《前进八五一0农场》。2024年又修改了曾经在北大荒五、六十年代传唱的《北大荒啊好地方》歌词。</p><p class="ql-block"> 曾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上发表:《我爱海棠花》、《胜利属于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做一名传承北大荒精神的志愿者》散文与诗歌。</p> 读者点评 <p class="ql-block"> 史向前等文友们,深挖身边历史故事,追寻先辈们的足迹,表彰他们的丰功伟绩,写真写实了近百年的变迁史话,和日新月异的高光时刻。隆重推出《八铺炕的故事》文集。</p><p class="ql-block"> 大家全身心地投入,深挖,考证,追询,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次又一次约追加内容,锲而不舍,终于大功告成,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集的完成,是众文友们的鼎力相助,尤其是在八铺炕土生土长的亲历者荒二代徐先启,李玉仁,王喜,李长春等。</p><p class="ql-block"> 知青朋友,在八铺炕工作时间最长的楊向东,黄物贵等均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素材,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八铺炕文集是8510场史的一部分,在农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说法就是‘’当代人不写当代史"但,我认为那是指参杂了政治因素的资料,与民间当事人的故事不可混淆!八铺炕文集是写实,真人真事,亲历者或当事人的故事,这个文集是鲜活的有生命力有说服力,有事实为依据的。这些素材的收集有时间性,再过若干年,这些故事就无人知晓了。所以我们由衷地感谢为本文集做出贡献的以史向前为首的朋友,真心地谢谢他们!</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以贯之的支持史向前制作美篇的才子姚华,张增茂,么贵林等,他们为宣传8510农场、宣传兵团时期的四十四团,宣传8510的辉煌历史呕心沥血,精心编辑了很多美篇和文集,这些美篇为资料的长期保存与查询提供了方便,他们是幕后英雄,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的人。本人浅见仅供参考。</p><p class="ql-block"> 李新民</p><p class="ql-block"> 2025年01月6日</p> <p class="ql-block"> 祝贺《八铺炕故事》文集问世</p><p class="ql-block"> 文/姚华</p><p class="ql-block"> 《八铺炕故事》文集的问世,再次验证了北大荒这片沃土地上的历史文化的悠久,验证了北大荒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的发展。历史的足迹不仅是前人的奋斗史更是一部让人敬仰催人奋进的精神史书。8510农场以史向前为代表的一批文学爱好者们无私的去挖掘、去总结,让北大荒精神得以世代相传、继承、发扬。无论是作家史向前笔下《一路朝北八铺炕》中的王成山,还是文学爱好者徐先启笔下的《荒坟主人》的“老西”爷爷,都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从老八路、抗联老兵为代表的第一代北大荒人到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的创业精神,激励鼓舞着人们勇往向前。</p><p class="ql-block"> 《八铺炕故事》文集的问世,是史向前以及众多的8510的文学爱好者们用心、用情、用爱书写出的一部农场连队的发展史,折射出了许许多多的北大荒人的创业者们的艰辛与奋斗,无论你是如何来到北大荒,走进北大荒,你的足迹必定在北大荒烙下了永久的印迹,每一步都历历在目,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八铺炕故事》文集的问世,是8510农场地域文化的延伸与扩展,它不仅在社会上又掀起了一股文化上的清流,让8510农场再一次走入人们的眼帘与8510红星大楼一样形成了唱响8510农场的两张名片,也是底层文化的形成的缩影和力量。这种用心、用情、用爱寻找、探寻出来的历史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时代感、更加有感染力,无论是史向前的小说《一路朝北八铺炕》还是徐先启的散文《荒坟主人》《依稀故乡情》到李玉军的《儿时天堂八铺炕》等都充分体现出了勤劳和智慧的人们在北大荒、在8510农场、在八铺炕创造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八铺炕故事》文集的问世,是北大荒人的骄傲和自豪,是北大荒人生命的延续与繁衍和发展,是不同的个体、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承。有了以史向前为代表的一大批北大荒文学爱好者们的奉献,才有了不断揭示北大荒写不完的故事,让北大荒精神永世流传。</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再一次向史向前祝贺,向所有参于《八铺炕的故事》文集付出劳动的文友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