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冯晚榆大师 新創作书法作品

三乐

<p class="ql-block"><b>冯晚榆</b></p><p class="ql-block"><b>中国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名家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书画院名誉院长。</b></p> <p class="ql-block">《庚寅岁仲春石象湖集友人小记》</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三年前的早春二月同诸友人相聚石象湖,品茗、饮酒、荡舟湖心、游目骋怀,何其快哉!当时便约定,以后每年早春二月都来此相聚。然而,花开花落,倏忽间已过去了三度春秋,直至今岁早春才又邀约到六位来此再聚。时光真似白驹过隙,暮去朝来便已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三年前来此聚首的是八个人,而今天却有两位已不能到场了,一位是彭君昌谊,已于前年患肝癌去世。他是一位山水画家,一生痴情于水墨丹青,听说逝世的头一天还在伏案作画呢。而现在,物是人非,再也看不到他那临湖写生的潇洒身姿了。另一位是邓君文煜,于去年初突发帕金森病,被女儿接到北京养病去了。他是一位传统川剧票友,每次相聚他都要敞开那洪亮浑厚的嗓音为大家吼上几腔,如今斯人己去,"广陵散从兹绝矣!"人生聚散无常实难逆料,思之不胜感慨。</p><p class="ql-block"> 老友们三年未见,分外高兴,握手寒喧之余相互端详,都慨叹岁月无情,白发又添新了。大家一边叙谈一边便物色好了一个临湖的茶廊落座。这儿视线极佳,可远眺湖对面薄雾缭绕中蒙胧而秀丽的石象山,近处湖滨成群白鹭在翩翩飞舞,几只小船正悠荡在柔波潋滟的湖心。今日天气晴朗,惠风和畅,虽还不是繁花似锦的时节,但湖畔垂柳已随风飘拂着挂满绿芽的柔嫩枝条,岸边的菜花地也成了一片金灿灿的花海,栏外那一畦海棠花正开得如火如荼,略带寒意的晨风夹着油菜花的香味扑面而来,甚是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大家的心情都挺好,觉得确实应该每年到此一聚。有的又在为这三年未能履约而抱歉。但又确实是事出有因,各有各的难处,好多事都身不由己呀。把话说清大家都释然了。午餐桌上大家畅叙旧情,频频举杯,特别兴奋。诗人程君带醉意端起酒杯朗诵起杜诗《赠卫八楚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灯烛光……"当他读完最后"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时,作家庞君颇有感触的叹了一口气说:"今天大家相聚于此是六个人,明年再聚,能是几个人呢?世事茫茫难自料呀!"他这么一感叹勾引人们的伤感,大家的情绪显然低落了许多。有的又在感叹起今天未能到场的彭、邓二君来。我思索了片刻,端起酒杯敬了一圈道:"大家都别悲观,以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是人生七十才开头,你我逢盛世,大家身体也不错,当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争取活到120岁,再在这儿相聚50个早春二月!"这么一说大家都高兴了,劝酒更欢。我也多喝了两杯,情不禁即兴朗诵了一首《七绝》:柳条初绿海棠红,拂面花香習習风。又是一年春聚首,湖上新波映旧容。朋友们拍手叫好。一天玩得痛快极了。夕阳西下,宿鳥归林,大家在明春再见中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甲辰仲冬冯晚榆书录旧作</p> <p class="ql-block">这幅《心经》是我为佛门弟子清缘居士书写的。作品长240公分,高120公分,是我书写的《心经》作品中最长大的一幅。</p><p class="ql-block"> 清缘居士全家虔信佛教,一心向善,其家专设佛堂,宽敞宏丽,其佛龛乃紫檀香木雕刻,古色古香,精美典雅,这幅《心经》便要镶嵌于佛龛之上,作为镇宅之宝矣。</p> <p class="ql-block"><b>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b></p><p class="ql-block">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它是大乘佛教中的核心经典作品。在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中,有经中之王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大般若经》六百卷,《心经》是其中最短的一部,只有260字,可它却代表了六百卷《大般若经》,代表了全部佛法心要。佛佗来人间说法49年,其中有22年都在专讲《心经》,它的要义超过了所有的佛家经典,所以为历代佛教信众推崇喜爱。佛教居士和民间百姓也都把《心经》奉若神明,认为家中挂上一幅《心经》,不仅百邪不侵,而且可保家宅平安,家庭幸福,百事顺利,百业兴旺,家道兴隆,子孙昌达,其好处是无穷无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