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回忆录》之三十五战士在我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

山外山(张凤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士在我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p><p class="ql-block"> 前线指战员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抵御越军的进攻,在广大人民的心中塑造了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人民为有这样的子弟兵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当部队奉命去老山地区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的时候,山东大学生物系郭琳、刘红等八位女大学生,怀着对前线战士无比崇敬的心情,精心绣制了“八颗丹心向红星”的锦旗邮寄到了某部,引起了部队的强烈反响。</p> <p class="ql-block">  山东大学党委及时抓住这一典型, 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了“战士在我心中”的活动。不久,这一活动很快由大学生推广到广大青少年,从山东大学校园推广到社会各个角落。一个 群众性的“战士在我心中”的活动很快遍及山东、遍及全国,并同“祖国 在我心中”活动相汇合,形成了一股 强大的爱国主义洪流,谱写了一曲时代的交响乐章。</p> <p class="ql-block">  山东大学大学生到前线慰问 人民子弟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5 年 7 月 1 日,团里收到来自山东大学生物系郭琳、刘红等八位女 同学寄来的充满激情的信和她们精心绣制的“八颗丹心向红星”的锦旗, 在部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山东大学开展的“战士在我心中”教育活动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战士的心。步兵第 596 团政委吕嘉明迅速组织部队开展 了“祖国在我心中”活动,与山东大学进行了互动。这一活动,是在炮火 中自下而上开展起来的。它源于“猫 耳洞”,发自战士心,与“战士在我心中”活动彼此呼应、相互促进,是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这一活动深深扣动了广大指战员的心弦,成为干部战士戍边卫国的强大动力。据当时第 67 军政治部资料统计显示:全军 100 多名原定结婚的干 部战士主动推迟了婚期;3900 多名战士和 300 多名干部因参战放弃了报考 军事院校和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的机会;200 多名专业户子弟暂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农村经济建设工作; 70 余名高干子弟不留恋舒适的家庭生活,甘愿在缺水断粮、低矮潮湿的 “猫耳洞”里与敌人战斗;900 多名独生子女纷纷表示,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们不能孝敬自己的父母,但能为祖国母亲尽忠而感到无尚光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心”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指 战员更深刻地懂得了军人的价值和荣誉,进一步激发了高度的爱国热忱和高昂的战斗意志,大大增强了戍边保国的责任感和光荣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模报告团在山东大学作报告。 报告前线指战员奋勇杀敌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感谢山东大学及全国人民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