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仲马的美篇

东方仲马

<h1><b>昨天出来遛弯顺路来到静园。</b></h1><h1><b>静园离我家并不远,也就3000余米,溜达着20分钟到了,但是这么多年没进去过。去年夏天去一趟,已经下午四点多才到门口,人家将要关门,不放人进去,我也就走了。今天又想起来了,进这里看看。</b></h1><h1><b>静园地处天津和平区鞍山道70号,对面是知名的鞍山道小学,当然,现在鞍山道小学分校太多了,一知名都往上靠,这里是总校。</b></h1> <h1><b style="font-size:20px;">静园这座建筑不大,只有两层局部三层楼,每层也只有几间房屋,院内东西两侧另有平房数间,占地面积约3千余平米,建筑面积约1千9百余平米,这座建筑属于西班牙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内部西式格局,建于1921年。当时正值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这里是日租界。那么问题来了,日租界里为何要建一座中国人的房子呢?当然也是有原因的,自然也和日本政府有关。当年,北洋政府袁世凯派驻到日本的驻日公使是陆宗舆,此人早年留学日本,属于亲日派,与日本秘密谈判,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b><b>北洋政府签署卖国条约必然有他的关系,国人奋起反抗,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北洋政府在压力下免去了他的驻日公使职务,回国后定居天津,日本人也有保护他的意思,所以他的宅邸建在了日租界。</b></h1> <p class="ql-block">院落中的喷泉只有冬天不放水,无泉可喷。</p> <h1><b>又引出一个问题,溥仪为何住在这里呢?不得不说,这是日本人的算计。日本人早已觊觎中国东北地区,恨不得连同朝鲜南北领土都划归为日本领土。他们觉得溥仪早晚会有用。另外溥仪也有恢复帝制的野心,他们之间不谋而合。</b></h1> <p class="ql-block">末代皇帝溥仪和末代皇弟溥杰。</p> <h1><b>爱新觉罗·溥仪生于1906年, 1908年11月14日,3岁的溥仪登基,被立为皇帝,年号"宣统"。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中国帝制,建立了共和制,溥仪退位,在位仅三年,成为了中国的末代皇帝。退位后的溥仪并没有离开紫禁城,直到1917年张勋复辟,欲恢复帝制,溥仪又当上了皇帝,年号未改,还称为宣统。但这个宣统更短命,只有12天,张勋复辞失败,溥仪的宣统帝号再次撤销。</b></h1><h1><b>直到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溥仪于1924年11月被迫逐出紫禁城之后,1925年2月抵达天津,先住天津日本租界内的张园(静园斜对面),1929年又迁居静园。</b></h1><h1><b>溥仪在静园只居住了两年。原本叫做乾园为何又改为静园呢?这也和溥仪的帝制思想有关,他之所以要取名静园,寓意为"静观其变、静待时机"之意。</b></h1><h1><b>在北京当了两次皇帝了,接下来还有第三次。</b></h1><h1><br></h1> <p class="ql-block">溥仪建立满洲国帝制的诏书。</p> <p class="ql-block">溥仪在满洲国的标准像。当时这张照片传遍世界。</p> <h1><b>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利用溥仪的机会来了,溥仪更幻想借助日本势力,妄图实现复辟清王朝的宿愿。两方一拍即合。时任日本天津驻军特务头目的土肥原贤二大校,于10月3日,夜访静园进行密谈。会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土肥原,要求溥仪"无论如何在16日以前到达满洲"。翌日,中国报纸上登出了溥仪和土肥原会谈的新闻。并且,为了掩护溥仪出走的行动,日本军制造了"天津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前往东北,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b></h1><h1><b>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于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了5年。直到新中国建国后,1950年8月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溥仪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探访静园之后,从这里出来,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认真回味,感慨万千,最深且的体会便是,静园居然深藏着民国初期中国的半部历史,以及末代皇帝溥仪的爱恨情仇。年轻时读过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探访静园加之深耕这部书可以更多了解溥仪其人其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静园正是了解中华民国初期历史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p> <p class="ql-block">婉蓉书房</p> <p class="ql-block">婉蓉书房茶几上摆放两张照片,一张和溥仪合照,一张自己。</p> <p class="ql-block">婉蓉书房的一对沙发。</p> <p class="ql-block">婉蓉卧室。</p> <p class="ql-block">溥仪书房的书架。</p> <p class="ql-block">溥仪书房的书桌。</p> <p class="ql-block">溥仪书房。</p> <p class="ql-block">溥仪卧室。</p> <p class="ql-block">溥仪卧室一角。</p> <p class="ql-block">溥仪卧室一角。</p> <p class="ql-block">溥仪卧室。</p> <p class="ql-block">皇妃文绣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文绣的梳妆台。</p> <p class="ql-block">文绣房间一角。</p> <p class="ql-block">皇妃文绣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文绣的梳妆台。</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p> <p class="ql-block">溥仪和婉蓉的小餐厅。</p> <p class="ql-block">溥仪和婉容的餐台。</p> <p class="ql-block">大餐厅。</p> <p class="ql-block">婉蓉</p> <p class="ql-block">日本驻津司令与溥仪来往密切。</p> <p class="ql-block">英国属于帝制制度国家,与溥仪常联系队于他恢复帝制思想有深远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