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正值小寒节气,辽上京故地巴林左旗沉浸在对这一节气的深切尊崇之中,大街小巷、村舍牧区,处处弥漫着与小寒紧密相连的独特氛围。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迎接这一传统节气的到来,延续着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巴林左旗,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厚重的土地,作为辽代契丹文化的核心发祥地,在岁月长河中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与融合。尽管契丹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与其他民族深度交融,其族貌虽改,但其文化根脉却未曾断绝。那些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的节气观念,宛如顽强的文化基因,以一种隐秘而坚韧的方式,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至今不息 。回溯往昔,契丹族与中原地区交往频繁,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如同春雨润物般,悄然融入契丹人的生产生活,在这片北方草原上扎下了深根。</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人口迁徙频繁,巴林左旗迎来了来自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大量移民 。这些移民背井离乡,带来了各自家乡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犹如百川归海。节气相关知识也在这场文化盛宴中,更为深入地融入到当地蒙元民俗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节气文化的内涵,更使其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同血脉一般,流淌在每一个巴林左旗人的身体里。</p> <p class="ql-block">从实际生产生活的视角来看,节气对于巴林左旗的农业与畜牧业发展而言,始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小寒节气的来临,犹如寒冬的号角,宣告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段的正式开启。此时,牧民们忙着为牲畜搭建防风保暖的棚舍,储备充足的草料,确保牲畜能够安然度过严寒;农民们则在室内精心整理农具,规划来年的农事安排。在整个农耕畜牧周期里,节气就像精准的指挥棒,引导着人们顺应天时。农民们依照节气的节奏,在适宜的时节播种契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农作物,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节气规律,确保庄稼茁壮成长,收获满仓;牧民们则依据节气的变化,赶着畜群在不同的牧场间进行合理转场,让牲畜在四季更迭中获取充足的食物与水源,同时也巧妙地维护着草原生态的平衡与稳定。</p> <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节气在巴林左旗人民的心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指导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与生活智慧的精神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巴林左旗独特地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