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京市北京东路41号大院,现为南京市委、政府、人大、政协等机关的办公场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发展烙印。</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北京东路41号大院</p><p class="ql-block">大院在明代曾为武庙旧址,是供奉武圣关羽的庙宇,属于明代十庙之一,且规模壮丽。明亡后,清政府将武庙改作文庙,称“府文庙”。后历经太平天国、清同治年间重建等多次变迁,民国时期成为国民政府考试院所在地,陆续建立了明志楼、衡鉴楼、公明堂、宁远楼、待贤馆、华林馆等建筑。1949年南京解放后,大院先后成为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办公地点,相关建筑也在1990年代末被翻建。2001年6月,包含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在内的原国民政府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跨入北京东路41号大院是1995年12月。1995年10月,南京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地方工业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局级领导干部,共有1000多人报名,我应东南大学党委要求参加了应聘。12月的一天,南京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告诉我,要我参加市里的座谈会,谈谈对南京城市建设的建议。东南大学是国家教委直属重点大学,各项工作基本上直接与省里联系,我去过省委省政府多次,但从四牌楼2号校园到北京东路41号大院,尽管只有500米左右距离,我还是第一次跨进这个南京市四套班子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大院19号楼,由原来的宁远楼及待贤馆楼翻建,是南京市委的办公场所。我第一次进入市委会议室,才知道一共有13名考察候选人参加座谈会。会议规格很高,时任市委书记、市长、组织部长等一批南京市领导听取了我们的建议。我就南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言做了认真准备,专门请教了东南大学交通方面的几位专家,心想千万不能丢脸,自己毕竟是东大交通专业的科班出身。事后得知,这次座谈会应该是确定聘用人选的最后环节。此后,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谈话,包括几次赴任重要岗位的任职谈话,都是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大院19号大楼</p><p class="ql-block">大院1号楼为大礼堂,由原来的明志楼翻建,是南京市机关最重要的会议场所。1996年1月,南京市在此召开了首批公开招聘局级干部聘任会议,我被聘任为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从时任市长手中接过了001号聘任证书,并代表八位聘任干部做了表态发言。此后,我在这里参加了无数次事关南京发展的重要会议,记录了这座美丽城市的风风雨雨和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大院1号楼大礼堂</p><p class="ql-block">大院2号楼是市政府办公场所,由原来的衡鉴楼翻建,是我出入次数最多的地方。列席或参加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协调会、碰头会,几乎每周都有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事,几乎每次都是兴奋、忙碌、烦恼、痛苦的交替,但正是这些日积月累,见证了这座美丽城市的欣欣向荣与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大院2号楼</p><p class="ql-block">大院3号楼是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场所,由原来的公明堂翻建,有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间办公室。这是庄严的3号楼,有我作为市人大代表在会议室的郑重表态,有我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在国徽前的神圣宣誓。这是愉快的3号楼,在此工作期间,同事们给了我温暖的关心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大院3号楼</p><p class="ql-block">告别大院之际,有着太多的不舍记忆,竟然还有两个第一次知道。第一次知道大院有一个“民国考试院旧址陈列展”,单位在荣休仪式后专门安排了参观;第一次知道毛泽东主席来过大院,时间是1956年1月11日下午,来宁视察的毛主席来到大院,接见中共南京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并在1号楼大礼堂前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大院内的民国考试院旧址陈列展</p><p class="ql-block">在北京东路41号大院,我经历了人生岁月中最重要的时光,这些深深的印记,既是自己生命的成长烙印,更是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