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汪潮主编.语文改课:基于2022年课标的改课100例.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12.</p><p class="ql-block"><br></p> 汪潮主编.语文改课:基于2022年课标的改课100例.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12<br>前言<br>课改的思想和行动发端于2001年,兴盛于2023年。2001年中国启动了第8次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语文课标”)。基于课标的改课,初见端倪。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三个语文课标,其中2001年的课标,旨在改语文教学方式;2011年的课标,旨在改语文课程结构;2022年的课标,旨在改语文教学目标。逐步进阶的语文课标和课程改革运动,推动着语文改课向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br>语文改课首要任务是寻找改课的依据,并以此作为改课的评价指标。<br>一、课的性质<br>2022 年语文课标对课程性质作出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有三个要点:<br>1.课程对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r>2. 课程重点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br>3. 课程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br>以上是语文改课基本的也是根本的依据。基于课程性质的改课要求是:(1)用语言。通过语言样式的学习,指导学生在感知、理解、巩固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提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做语文。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现实表达能力。(3)融课程。通过融合性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br>二、课的理念<br>2022年语文课标对课程理念也作出明确规定,这是语文改课的基本出发点。<br>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br>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写发展性。<br>3. 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br>4.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br>5. 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br>基于课程理念的改课要求是:(1)课程育人。语文课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进行文学阅读,而且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课程结构。语文课不仅要进行单篇课文教学和单项训练,而且要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为抓手,通过任务驱动,促进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3)课程内容。语文课不仅要教现文,而且要整合生活中的各种实用性语料,进行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4)课程实施。语文课不仅要有接受性学习,而且要做中学,进行实践性学习和思辨性表达。(5)课程评价。语文课不仅要有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聆听,而且要有评价元素,引导学生参与评价。<br>三、课的目标<br>改课意味着课堂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调整、改变和优化,这首先表现在学习目标的变化上。学习目标是语文教学前行的航标灯、过程的调节者和最后的归属地,直接决定语文教学的效果。中国语文的学习目标经历了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再到素养目标,最终为核心素养的变化过程。2022年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改课是基于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前提的,并以此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指标为:<br>1.文化自信。<br>语文文化主要通过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路径体现出来,其主要的载体是语言。所以,语文学习既要学会语言文字,又要弘扬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就如用手拿东西,手心、手背都要用力,缺一不可。这里,手心犹如语言,手背似如文化,两者是融为一体的。<br>基于文化自信的改课要求是:(1)文化意识。语文教学不仅要有语言观念,而且要有文化意识,并在文化意识下展开语言实践活动。语文课堂应该是语言味和文化味兼备的。可以说,缺乏文化感觉的课不能说是好的语文课。(2)文化体验。文化是遥远的,有史感,要引导学生通过鉴赏文化现象、参与文化活动,体验文化的精致别样。(3)文化坚守。从对人生的作用来说,知识是短暂的,能力是长久的,而文化是永恒的。因而人类的优秀文化是位得我们永远追求和坚守的o你<br>2。语言运用。<br>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关于语文课质的规定。文化、思维、审美等因素都应以语言的学习和变化为转移。语文课上语言学习是最好的,语言味是最美的语文味。<br>基于语言应用的改课要求是:(1)语言立场。基于语言立场和观念看待语文教学和现实情境。无论是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评价,都要立足于语言立场不放松。(2)语言工具。用语言文字思考语文教学和现实现象。语文课上可以利用实物学习,可以借用图画学习,也可以开展活动学习,但是最根本的是借助语言进行语文思考。(3)语言方式。用语言方式解决语文教学和现实问题。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标特别提倡四种语文实践活动方式: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改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鉴赏、表达和梳理。<br>3.思维发展。<br>语文学习与思维发展是同步的,相输相成的。语言的丰富性、深度性与思维的广宽性,深刻性是相对应,并融为一体的。新课标不仅提出了思维的类型、品质和习惯的要求,而且还首次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对语文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思维要求。大凡是:没有思维意义的内容少教或不教,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少提或不提,琐碎、平移的活动少做或不做。<br>基于思维发展的改课要求是:(1)思维习惯。都说:习惯决定人生,习惯成自然。这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思维是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开始的。思维始于问题,有问题才有思维,所以语文课上要努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和探究问题。可以说:学生有问题的课才是高效率的课。(2)思维类型。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的5种思维类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一堂语文课不必面面俱到,但是每一课有一种重点思维类型训练是必要的。(3)思维品质。新课标中提出五种思维品质要求: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所以,语文课上不仅要有思维类型的训练,而且要有思维品质的提升。<br>4.审美创造。<br>对审美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的无限向往和崇高境界。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语文课上的对称平衡、悬念突兀、圆润和谐等都给学生良好的审美感受和体验。<br>基于审美创造的改课要求是:(1)发现美。要有语文审美意识:美是一种偷悦,美是一种对称,美也是一种变化。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课文内容、课堂教学、社会生活中的美感。(2)欣赏美。审美在语文教学中是无时无处不在的,要做审美的有心人,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呈现为全面展示审美的过程。 (3)创造美。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要不断促进学生感受和学习审美创意,使语文的语言创意、文字创意、芝术创意和科技创意在语文课上时有发生。<br>四、课的样式<br>2022 年语文课标第一次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从前,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对内容要点的提炼和分析,虽然促使知识要点的落实,但是忽视了知识的联系、层次和结构。建构和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改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努力使教学内容从松散知识过渡到单元联系,再到任多群样式。<br>1.学习任务群的一个中心。<br>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本质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是由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组成的一个有机体。这是确定学习任务群主题和样式的基本点,也是改课的中心思想。<br>2.学习任务群的三个主题和载体。<br>学习任务群以文化作主题,便于主题推进,主要是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然还有众多的子主题,包括汉字、汉语、汉文的文化主题、科技发展主题和西方的先进文化主题。其载体有:<br>课文、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多媒体资料、各种场馆等。<br>3.学习任务群的六个类型。<br>新现标明确提出六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交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对此有三个认识:一是各个学习任务群有自己特有的主旨、内容和要求。二是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是有层次要求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三是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br>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改课要求是:(1)任务群的归属。首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任务群的归属。可以根据语文新课标、教材内容、单元语文要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确定。(2)任务群的样式。目前任务群有四种样式:单元组文任务群、单篇课文任务群、专项训练任务群和自建任务群。其中单元组文任务群是最典型的。每个学习任务群要建构“建群一做群一理群”的层次、逻辑系列,先以任务驱动(表述:任务一、任务二、任务忌三),再用活动(表述为: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推进语文学习的进展可持续发展。这里,”任务“是上位概念,”活动“是下位概念。(3)任务群的实施,要把握任务性特点,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学习任务群有三个特点”: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br>五、课的方式<br>2022 年语文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力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br>基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改课要求是:(1)语文课以识字与写字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形成“字本位”意识,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并贯穿整个小学语文阶段,把“写”(写字、抄写、听写、批注、写片段等)挤进语文课堂。(2)语文课以阅读与鉴赏的实践活动为重点。充分发挥信息提取、比较、鉴赏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3)语文课以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为中心,通过生活交际情境中的项目式学习,不断促进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和交际表达能力的提高。(4)语文课以梳理与探究的文践活动力要点。通过思維导图、专题研讨等,培养学生初步的梳理、整理习惯与思考、探究方法,不断提升语文学习水平。<br><br> 六、课的评价<br>相同的元素,其组合顺序不同,效果是各异的。同样,语文课的不同组织样式,其性质和作用是不同的。<br>2022年语文课标首次提出“教一学一评”一体化,语文教学要关注评价,或融合或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所以,语文改课需要关注课堂教、学、评的组织样式的变化。<br>1.“教一学一评”。<br>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样式。先教师讲授,后学生练习,再师生起交流点评。<br>2。“学一教一评”。<br>先学后教再点评交流。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样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进行了有机的评价。<br>把“学”放在“教”的前面,体现的是“先学后教”,“教”是为“学”服务的。这样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体,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和“评”的基础。<br>3.“评一学一教”。<br>先提出评价要求,再据此而学,最后教师点拨提升。这是一种具有创意的教学样式,是教学评一体化较为理想的操作要求。这是一种“逆设计”,把评估任务的达成作为教学活动的抓手。把评价任务放在第一位,把学习目标转化为评价任务。用评价任务统领整个教学设计,让整个学习过围饶评价任务来进行。评价任务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br>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改课建议是:(1)整体思维。一是万物之源,由此派生万物。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意识、文化积淀使然。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启始于一,又归宿于一,以一贯之。(2)逆向的设计。<br>教学评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排序的变化,会引起结构效果的不同。如果评价置前,那么就会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更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3)融合的发展。从逻辑上讲,“教一学一评”三者的关系有三种情形:一是“教一学一评”三者的联系,彼此之间有某种关联;二是“教一学一评”三者的结合,彼此之间有密切程度;三是“教一学一评”三者的融化,彼此之间是一体化的状态。要达到“教一学一评”一体化,需要有以下具有化学性质的策略,如化解、化合、化验等,而不仅仅停留在物理性质的变化上,如大小、长短轻重等。<br>2022 年语文课标颁布以来,我先后参与-50多场次风格有异、大小不同的语文改课活动,观摩了200多节语文课。身临其堍,思考良多,感慨万干。故而利用2024年春节前后的休息时间,对改课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参照中医看病的程序:望诊一把脉一开方,我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100个现场案例按照【现场】→【诊断】→【改课】整理出来,汇集成《语文改课——基于 2022年课标的改课100例》一书。这些教例覆盖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2024年新改教材)各学期12册教材上的内容(涉及主要课文100多篇,每册大概有6一11 篇课文的教例。其中一上7篇、一下6 篇、二上8篇、二下8篇、三上11篇、三下 11篇、四上7 篇、四下7篇、五上9篇、五下8篇、六上9篇、六下9篇、其他4篇)。涉及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小学主要文体【有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含古诗、儿童诗、现代诗、散文诗)、散文、文言文、小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等】和多种课型(识字课、精读课、略读课、古诗词阅读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单元单元整组课、试卷讲评课、互文比较课、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纸笔测试、语文活动设计、论文指导等),还有教师的口语和体态语、试卷评析、说课稿、论文撰写等。<br>书中既有简短的教学片段,也有详细的教学设计,既有单篇课文教学实录,也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啊,改课不止于“课”!<br>今天正值 2024年元宵节,我将《语文改课——基于 2022年课标的改课100例》奉献给小学语文老师。<br>这只是我对改课的一时之选、一孔之见,希望能与改课者做良师益友,带给大家一些有益的提示。做一个理论的实践者、实践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努力……<br>基于课改的改课!<br>基于课标的改课!<br>基于课程的改课!<br>(封面图片由本人于2024年7月17日从乌鲁木齐飞往杭州的飞机上用手机拍摄)<br>汪 溯<br>于广西巴马<br>2024年2月24日凌晨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