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邮票欣赏

春和景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省的莲花、永新、宁冈、遂川和湖南省的茶陵县等,绵延800多里。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会师于井冈山宁冈砻市。同年12月,彭德怀、黄公略和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从湘鄂赣根据地转战到井冈山,使井冈山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在红色区域内,进行了土地改革,从而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和“会剿”,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它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它的光辉业绩将永载人民革命斗争史册。1965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4周年之际,原邮电部发行了一套《革命摇篮——井冈山》特种邮票,全套8枚。</b></p> <p class="ql-block">《革命摇篮——井冈山》8枚邮票图案分别为茨坪、三湾村、茅坪八角楼、砻市、大井村、龙源口、黄洋界、井冈山主峰,全套面值1.08元。</p> <p class="ql-block">茨坪:设计者运用抒情的笔调,再现了茨坪的历史风貌:在巍巍耸立云天的青山映衬下,星星点点的茨坪村农舍居于画面中景,近景是挺拔林立的苍杉,群山环抱,田野翠绿,险要而秀丽;拨开苍杉的枝桠,俯瞰茨坪这座普通的小山村,在星罗棋布的房屋中,人们仿佛寻觅到了当年毛泽东同志的居室,挂在墙上的斗笠还有毛泽东当年餐风宿雨留下的水珠儿,放在门边的草鞋还有毛泽东当年踏遍青山沾上的泥土。</p> <p class="ql-block">三湾村:村口上那棵大树,像一位久经战斗洗礼的老战士,他用苍劲有力的声音,在向后人叙述当年烽火的岁月,浴血的战斗。就在这浓荫下,毛泽东同志曾头戴斗笠,脚穿草鞋,为红军战士开会,讲话,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教育战士,鼓舞了战士们的必胜信心,率领着不到一千人的队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武装革命;那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上,行进着一支雄壮的队伍,它不仅标志着工农武装革命从这里启程,也象征着中国人民革命开始走向胜利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茅坪八角楼:设计者采用近景手法,让茅坪八角楼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屋顶上的青瓦历历可数,墙体上的砖缝清晰可见,朴实而庄重;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的脚步轻轻,仿佛怕惊扰了毛泽东的思考和写作。</p> <p class="ql-block">砻市:画面上,绿树丛中若隐若现的房屋,溪水岸边巍巍青山和金色稻田,在这座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小镇上空,仿佛依稀回荡着当年两军会师时响彻云天的欢呼声;特别是那条蔚蓝色的溪水,汇集了千百条涓涓小溪,唱着胜利的歌,奔流东去,象征着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会师之后,正在不断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大井村:设计者采用俯视角度,描绘了大井村的自然风貌。画面中心的那座房屋即毛泽东旧居,青瓦白墙,朴实整洁,墙后被烧伤的大树依然枝繁叶茂,象征着一种不屈服于恶势力的精神;三三两两前来参观的人群,既表明后来人对历史风雨的思考和理解,也使画面产生了动感。</p> <p class="ql-block">龙源口:居于画面中心的这座龙源口石拱桥,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现桥旁竖立着朱德题写的“龙源口大捷纪念碑”。拱桥、溪水、群山,构成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面。山水不老,记忆犹新,那清澈的溪流中,仿佛印有当年红军战士的身影;那两岸隐隐的青山,似乎回荡着当年红军战士冲锋时的呐喊;那座拱桥的桥面上,红军部队走向胜利的脚印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黄洋界:画面上,连绵的群山急骤起伏,弥漫的云雾若隐若现,无边的松涛汹涌澎湃,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激烈场面依稀浮现在眼前,战斗的鼓声萦绕在耳际;在那浓密的树林里,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埋下的一个个竹钉;在那陡峭的山坡上,似乎见到了当年白匪军留下的一具具尸体。</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主峰:画面上,蔚蓝色的井冈山主峰,高耸擎天,苍松翠竹常年青,山涧流水永不断,雄伟壮观,风光旖旎;那青葱的山林,象征着中国革命的大业万古长青;那起伏的峰峦,恰似革命的洪流气势磅礴;革命先辈的鲜血染红了漫山遍野的杜鹃,革命的浩气化作逶迤连绵的青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