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浩荡的气势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黄河晋陕大峡谷壶口至禹门口河段,有三座著名的自然之门,它们分别是“孟门”、“石门”和“龙门”。“孟门”惊奇,“石门”险峻,“龙门”壮观。每一门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传说。</p> 孟 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门山,距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壶口瀑布景区下游五千米处,“十里龙槽”下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门山,在黄河谷底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大岛长约300米,宽50米,高出水面约10米。其南面石岸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4个大字,匾幅长2.5米,宽1米,是对此处山水奇景的真实写照。在岛上游10米处,仅能五、六十米长,这两个河心岛全由呈水平状产出的块状灰绿色砂岩组成,岩石坚硬,抗风化性能较强。千百年来它们静卧黄河中流,远眺似舟,近观似丘,俯视如门。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又传说古时,孟家兄弟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门迎着汹涌奔腾的洪流,昂首挺立,任水滔天,终年不没。孟门“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线天”,其雄姿与龙门、壶口组成黄河三绝,而又以自己独特的风貌著称,古诗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的佳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水,大溢逆流,无有邱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大明一统志》云:“孟门在黄河中游,大石横亘数百步,鱼之溯河者扼此。”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了孟门山和大禹治水有关。这几年陕西在这大山之上立了一尊大禹神像,修建了祭坛,供后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说孟门山是远古时代女补天时练就的神石,称作“息壤”,能随水涨落,不被淹没,民间素有“水涨三尺,山高一丈”之说。鲧治水时,从天帝那里盗取了这块息壤,以堵塞泛滥的洪水,后来大禹治水从中开凿通道,把巨石一分为二,立于河中。此后人们将此石神化,说在黄河上游落水遇难的人,只要上了孟门山,便可得救生还。而且黄河落水者确有上了孟门而获救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门山实为黄河中流砥柱。故《穆天子传》曰:“北登盟门,九河之蹬。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濬波颓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宜川续志》载“俗云,故有粮三斗零。”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当年,秦晋两省为争“孟门山”归已有,曾赴京进宫拜见皇帝断案。皇帝将此山断给了陕西所有,但言明得山者,每年要交皇粮一百石。陕西省府官员,以胜者自居,洋洋得意凯旋而归。然而,他们那里知道,所谓孟门山,只不过是屹立于黄河水中的两块巨石,上面寸草不生。《山海经》记载着:“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涅石。”天知道,那百石皇粮从何而来。这可害苦了当地百姓,相传,当年这里的群众因交不起皇粮,就在“孟门山”西边的“圪针滩”,成立了一个粮食交易市场,吸引山西和关中平原上的粮商到此交易。当地乡民,用说合成交易,过斗提成等办法的所得收入送交皇粮。他们又开办商店、旅馆等门面,并搬送船客过河,收入也很可观,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直到明代米脂的闯王李自成进京城当了皇帝,这才免了当地百姓的皇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门夜月自古是孟门山一道景观。滔滔黄河水,出了壶口龙槽割然开阔,前行10里受孟门山阻挡,一分为二从山的两旁分流而过,然后又合而为一。每当农历月半,夜临孟门,可见河底浩月高悬。站北南望,水中明月分为两排飞舞而下;立南北望,水中明月合而为一迎面而来,人们称这一景色为“孟门夜月”。《古今图书集成》道:“所谓夜月者,盖水落石出之时,山高月小,素魄流彩,光映河山”。古人对孟门月夜清逸之景多有诗赋歌赞,有诗云“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浮”。“峨岗矗矗水洋洋,银汉横空夜未央。河底有天涵兔魄,山涧无物掩蟾光。清辉厚几千林雪,寒气转飞九陌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门山虽然不足以称“山”、但它的奇特景致引人入胜。清人南鹏在诗中写到“闻说孟门小,来看大似拳。生就书案景,拟在画中悬”。古人有诗云:“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滔撼孟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大禹治水时,先在这里凿开了第一个阻挡洪水的“龙门”暗洞,就叫它孟门。那孟门巨石之上,至今赫然镌有金明郡守所写的“卧镇狂流”四个一米见方的朱红大字。如到河水下落时,这四个字便能露出水面,今人观之,更能领悟到“孟门终古镇洪流”的雄伟气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孟门山已经成了壶口一个重要景点。人们修建了一座铁索桥可达孟门观景,在大孟门山上,建有山门、大禹应龙神龟雕塑,禹王庙、黄河祭坛、望河亭、历代诗文碑林等,与古人在孟门山石崖上题刻的“卧镇狂流”相映成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门的神奇传说也为孟门增添了更多的神奇色彩,传说古代有位州官奉调入京,那时陆路尚不发达,他只好乘船沿黄河而下。船到孟门山下,天已黄昏,就靠岸停泊。晚上,他登上孟门山,观赏这黄河小岛上的夜景,只见明月高悬,映入河中,虚虚实实,分外好看。他在山上踏月观景,情趣盎然,便吟出“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浮”的诗句。回船入睡后,又梦见了明月入舟。次日早起幕僚为他圆梦,其中一人说:“孟门乃龙门之上口,梦月入舟为鲤鱼跃龙门之吉兆。”后来,这位州官果然应验升迁。据说,巨石上的四个大字,就是由他亲笔书写,命人刻上去的。因此,民间还把这个孟门山叫做梦梦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门山不但风光迷人,有“孟门夜月”之美,而且在研究黄河发育史中,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据《地理知识》表明,孟门原是黄河河床上的一处裂点。壶口瀑布当时就出现在这里。由于长期以来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溯源浸蚀,裂点上移,瀑布由孟门移动到现在的位置,瀑下深潭发展成今日的“十里龙槽”,而孟门山就是瀑布深潭上移残留下来的岩石块体。</p> 石 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石门,这座隐匿于山西省与陕西省交界的黄河峡谷之中的自然瑰宝,以其非凡的地理位置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它坐落于黄河峡谷的中游地带,距离著名的龙门仅4公里之遥,是黄河的一处关键通道。在这里,两岸的山峰巍峨耸立,黄河在狭窄的河谷中汹涌奔腾,河水激荡,黄色的波涛翻滚,如同一条金色的巨龙,一往无前地冲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石门被誉为黄河最狭窄的地段,其宽度仅约38米,河水冲刷着岩石,雕刻出了令人震撼的石门奇景。黄河石门两岸的山峰峭壁如刀削斧劈,直插云霄,它们仿佛是黄河这条古老河流的忠诚守护者。在此处,河水变得异常湍急,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人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石门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著称,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里曾是大禹治水的传奇之地。在石门的西侧,有一条峡谷通往陕西黄龙,相传大禹最初计划在此向西疏浚河道,但后来意识到方向有误。于是,他挑选了三名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民工,与他一同翻越山岭,亲自考察两条山谷的地形地貌。经过两天的辛勤勘察,大禹终于领悟到:若向西南方向开凿河道,将会遇到重重高山和逐渐升高的地势,黄河之水难以疏导;而若向东开凿,尽管岩石坚硬,但只需开凿十里,便能将黄河之水引出山谷,流向豫州,最终汇入大海。因此,他决定向东开凿河道。后人将这段河道称为“凿开河”,而向西开凿的河道则被称为“错开河”。这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为黄河石门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p> 龙 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黄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交接的黄河峡谷窄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它与孟门、壶口并驾齐驱,被誉为黄河三绝,各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价值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门,是黄河冲出秦晋大峡谷的山门,两山夹河,壁立千仞,其形如门,河水如龙,所以称龙门。此外,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故又名禹门。据《三才图会》载:夏禹定名龙门,此处两山壁立,状尽斧凿,河出其中,宽约百步。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时曾流传鱼跃龙门的神话,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鲤自百川清海游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者只有72尾。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因此,龙门成为了吉祥、成功和奋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是大禹治水精神的重要象征。大禹治水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大禹文化,由此衍生出“黄河文化”“龙门文化”“河东文化”“三晋文化”“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门地区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司马迁、薛仁贵、王通、王绩、王勃等,他们的事迹和作品为龙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龙门风景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步龙门栈道,大禹遗迹,登玻璃天顶,看鱼龙变化。此外景区内还有水面高差200余米玻璃观景台、高空滑索、高空秋千、200多米的高空玻璃吊桥、500米的高空玻璃滑道等高空项目,为游客带来刺激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黄河龙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三座门,不仅是黄河的自然奇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黄河的波澜壮阔,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