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有21天就是春节了。“年”,是我们一年当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辞旧迎新、亲人团聚、抚慰乡愁诸多内容。每到这个时节,坊间有关“年味”的话题便会热闹起来,也勾起了我对“年味”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说老年人的记忆特征是对近事记忆不清,而对早年的事却能记得很牢。的确如此,回忆年味,那些儿时过年享美食、穿新衣、放鞭炮的快乐,中年时为一家老小过年欢聚时的忙碌,会像过电影似的一幕一幕地涌上心头,最难忘的则是年轻时在军营中过年的那些事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说现在生活好了,吃的喝的天天都像过年,有关“吃”,已不再是过年的主要话题了,可是回忆起军营里的过年,桩桩件件还是聚焦在“吃”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也难怪,刚入伍那会儿,每天4角5分的伙食标准,每月6元7角5分的津贴费(男兵只有6元),吃的是窝头一菜二米饭(大米小米混合),把我们这些二十郎当岁的大兵一个个都熬成了馋虫。那时对过年可以改善一下伙食的企盼不亚于儿时盼过年的那股子馋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终于到了除夕,每个班派代表去伙房帮厨包饺子。我是山东人,包饺子一捏一个小元宝,在帮厨中大展身手。心中的那个美,猪肉大白菜的饺子吃着那个香,还有联欢晚会上的那个乐,这在军营过的年,可真是快哉乐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象最深的是踏入军营第一年的那个春节,有一种青春扬帆起航的兴奋感和新鲜感。在这里,大家穿一样的军装,在一个锅里吃一样的饭,战友相处乐乐呵呵的,真如那首歌所唱“战友战友亲如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是1971年特招的文艺兵,在师宣传队是唯一的一个没有经过新兵连训练的“新兵蛋子”(战友对新兵的戏称)。老兵们没有因我的“新”和没有经过新兵训练而另眼相待,相反,大家处处关照我,利用春节的休闲时间教我叠被子、打背包,还给我纠正敬军礼的姿式。除夕联欢晚会的击鼓传花,大伙儿故意让花落我手,使劲地为我演节目鼓掌。当兵第一次离开了家,过年却没有想家,因为在部队找到了更温暖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入伍第二年春节,老爸来军营看我了。我看到老爸那个亲,更亲的是他手中的那两个大提包,里面全是好吃的,都是家乡青岛的特产,给了我和战友一次解馋的机会。战友们一波一波地来看老爸,叫着大伯,嚼着点心和糖果。老爸感叹“孩子们吃苦了,当兵不容易啊,要不怎么说当兵光荣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天排长来看老爸,整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他进门战友们都和他打招呼,他摆摆手:“别和我说话,我先吃一个果脯。”说着就去拿桌上那一颗颗黄澄澄的东西。那是松香块,我赶忙制止,松香块已被放进排长嘴里,只听“嘎嘣”一声,排长的牙齿差点儿被咯裂,大伙儿笑作一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军营里的那些年夜饭,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大鱼大肉,却蒸腾着最浓郁的年味,蒸腾着军队大家庭的温暖和欢乐。战友们齐动手包的猪肉白菜水饺,成了记忆中最美的年夜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军旅十一年,每一段回忆,都是沉甸甸的感怀,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永恒。</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丽华50</p><p class="ql-block">图片/丽华50、模版题图战友周朝荣</p><p class="ql-block">音乐/元旦序曲</p>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