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自驾去霞浦,和朋友约好了见面的时间,一路上行程紧张,沿途没有太多时间停留,只能匆匆而过,在漳州、福州、泉州各住了一晚,顺便在周围走走。<br><br>其实,这三个地方都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丰富,随便一处都值得游玩几日,又有闽系美食加持,实在是难以割舍。<br><br><br><br><b>漳州</b><br><br>我开车到漳州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有一个上午的时间逗留,便在网上攻略一番,最喜漳州古城,第二天便早早赶过去。<br><br>这是我第一次去漳州,以前有个旧同事是漳州人,当时只是听他偶尔提起,头脑里残留一些碎片化的记忆。</div> <div><br></div><div>漳州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为 “大江南旋而东注,诸峰北环而西顾,山川形胜极佳”,所以,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br>漳州古城不大,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老城区面积约0.86平方公里,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 “枕三台、襟两河” 的自然风貌和 “以河为城、以桥为门” 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今人形容为 “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div> <div><br></div><div>我到的早,古城里很多店铺还没有开门,加之旅游淡季,比较宁静,古城里的人都很悠闲。</div> <div><br></div><div>古城里闲逛,看到一家店铺 “笊篱人生”,这是苏龙安老人的店,他的传统技艺已被列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人家很热情,几番邀请我坐下来喝茶,可惜我要抓紧时间逛古城,只能随便聊几句,他坦言现在老了,已经做不动了,而且如今的年轻人对这些技艺没有兴趣,很难找到传承人。</div> <div><br></div><div>古城里有一座文庙,中国的文庙一般又称为孔庙或夫子庙,是专门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及其文化的纪念性建筑,我原来的办公室里,曾挂过一幅唐吴道梓的《先师孔子行教像》拓片,“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div><div><br>虽然我早已过了孜孜以求学的年龄,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之中,我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斯文人,所以,还是进去拜上一拜,略表仰慕之心。</div> <div><br></div><div>午餐当然要闽南特色,海蛎煎、姜母鸭、土笋冻…这家还不错,抓紧时间,吃完饭向福州进发。</div> <div><br></div><div>在漳州的时间很短暂,如果要说对漳州还有什么特别印象的话,我想说是漳州的电单车,广东叫“电鸡”,有些地方叫“电驴”,我不知道漳州当地叫什么?<br><br>抵达的当天晚上在街头找吃的,身边都是电单车,它们在市区里横冲直闯,完全没有交通规则,更可怕的是,很多妈妈载着背书包的孩子大杀四方,我不知道她们急什么?是进京赶考?<br><br><br><br>去漳州的路上经过平和县,我特别去了灵通山悬空寺,虽然没有山西的悬空寺规模大,但之前在照片上看也很有特色。好在是冬季,人不多,但爬上去也是大汗淋漓。<br><br>灵通山的地形为1.13亿年前由多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地貌,悬空寺就建在半山腰的灵通洞中。</div> <div><br></div><div>许多历代名人雅士曾来此读书或旅游,如黄道周、徐霞客等。“巨灵石刻” 是清代闽南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曾济美书写。</div> <div><br></div><div>按照介绍,这座寺庙始建于唐代,但没有说明是否曾经毁坏,或者曾经重建?细看那些建筑材料,我觉得寺庙的主体应该是后来重建过的,建材的使用颇具现代感。<br><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福州</b><br><br>在福州同样是一个上午的时间,我选择了烟台山,它和山东烟台没有直接关系。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烟台山逐步形成领事馆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至二十世纪初,这里共有英法美德俄日荷等17个国家设立的领事馆(或代办处)。<br><br>烟台山可以游览的区域比我想象的要小,对公众开放的地方也很有限,应该说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开发并不足够,据说此前周边的环境包括交通都不很便利,现在已经大大改善了,景区里的路面都是万科地产铺设的,万科在山的侧面进行了大面积的地产项目开发。<br><br><br><br>石厝教堂,又叫圣约翰教堂(St. John's Church),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856年,由福州英国侨民集资筹建,蓝灰两色花岗石搭配砌成,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筑,面积414平米。当年,各国的基督教徒多选择在此进行宗教活动,故亦有 “国际教堂” 之称。<br><br>现教堂仍处封闭状态,尚未修复开放。</div> <div><br></div><div>法国领事馆旧址。始建于1882年,券廊式建筑,面积1603平米,1882-1912年为法国领事馆,法国文豪保罗-克洛代尔(高乐待)曾任法国驻福州副领事、领事7年,均工作生活于此,其著作《认识东方》中的半部作品亦诞生于此。<br><br>“这是一个有着玫瑰和蜜的颜色的地方”。 —— 保罗-克洛代尔《认识东方》</div> <div><br></div><div>其实,这幅照片是前后两座楼的叠加,后面的楼房部分是当年的领事馆,前面是路边的一座后期建筑物,和领事馆没有什么关系,看看下面的照片就知道它现在的真实面貌。<br><br>这座建筑除了作为法国领事馆之外,后为天主教多明我会主教公署、美孚洋行、中国救济总署福州分署、齐鲁大学医学院、婴德小修院等机构使用,由于产权分散,该建筑目前没人出资维修保育,残破不堪,尚有几户人家居住,楼内也没有洗手间,需要使用路边的公厕,条件极为艰苦。<br><br></div> <div><br></div><div>这座雕像是16岁的保罗-克洛代尔,是他的姐姐卡米耶-克洛代尔创作,姐姐师从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是天才女雕塑家。这张照片是在美领馆旧址拍的。</div> <div><br></div><div>美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860年代,面积899平米,主体立面以折衷主义手法、揉合了殖民式、古典式、巴洛克等多种风格,原为英商天裕洋行,后为天祥洋行、怡和洋行、邮政部门等先后所有,1891-1928年被租用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早期办公场所。</div> <div><br></div><div>上址现对公众开放,作为烟台山博物馆,介绍烟台山的历史故事。领事馆的后院很漂亮,可以看见远处的江面。</div> <div><br></div><div>现在烟台山附近的区域已经被万科地产开发经营,后面辟为商业街区。</div> <div><br></div><div>在福州的午餐没有特色,由于要抓紧时间出发,只能是找麦当劳叔叔聊以充饥。<br><br><br><br><b>泉州</b><br><br>我是从霞浦回来的路上途经泉州,也可以说是刻意途经泉州,这三州之中泉州应该是最有特色的,同样的时间限制,泉州也只能游览古城。<br><br>都说泉州古城里难停车,我把车停在酒店,打的士过去,路上还热烈地评价着此行的 “三州”。差不多快到古城了,一路上默默无语的司机老哥突然插话,大讲泉州的历史:曾经的全球最大港口、中国最早的海关……<br><br>原来,的士老哥对于我们拿漳州、福州与泉州做比较,表示出十分的不满和百分的不屑,看来,是我们对泉州的了解和赞誉远低于他的预期,当然,如果给三州排名,我自己也是将泉州排第一。<br><br>的士老哥说的没错,早在元代,泉州就成为 “涨海声中万国商” 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的 “中国最早海关” 是泉州市舶司,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即公元1087年,市舶司是中央朝廷在泉州海港设立的,用来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署衙,相当于古代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br><br>我在朝天门下车,光线尚好,就在路边升起无人机,想用上帝视角俯拍朝天门的全景,可惜此地限高,加上风很大,无人机不停地报警,便草草的返航了,虽然照片并不理想,但是,也算美美的到此一游。</div> <div><br></div><div>天色渐晚,华灯初上,一路逛过去,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是到了钟楼。见几位警察蜀黍在梳理交通,我便躲在路边的角落悄悄飞起无人机,可飞机刚刚升起,警察蜀黍就走过来,告诉我这里不能飞无人机,可能会被打下来,后果自负!看来这个作案地点早就在蜀黍的监控之中了。<br><br>一边应承,一边降落,同时抓紧时间偷偷拍了几张,今晚总算不虚此行。<br><br></div> <div><br></div><div>钟楼是古城的中心位置,东街和西街的分界线,我向西街方向慢慢逛,据说西街比较旺。想游开元寺已经赶不及了,有些遗憾,这座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的古寺,是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建筑群,有许多宗教交流的历史文物。<br><br>开元寺竟然是免费的!在这个自然景观都要人工围起来收费的时代,泉州已率先一步令人肃然起敬。<br><br>古城里有许多烟火气十足的小巷子,旅游淡季,人流并不算多。</div> <div><br></div><div>我以为这位阿伯睡着了,他却突然间睁开眼问我:“算命吗”?仔细一看,原来地上还有一个签筒,看来真的是算命的。<br><br>算了吧,还是把时间留给他,让他自己先算上一卦吧!我暂时活得还过得去。</div> <div><br></div><div>在西街飞无人机是没人管的,可惜天色已晚,远没有钟楼那般震撼,也算是古城夜色吧。</div> <div><br></div><div>慕名前往金鱼巷,与古城的其它街巷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有个典故而已。金鱼巷的名字来源于北宋年间,福建都转运使谢仲规在此建宅,他官至三品,依唐宋官制,三品以上官员可受赠紫金鱼袋,后人在宅邸之上挂一匾额,上书 “金鱼世第”,因此得名 “金鱼巷”。</div> <div><br></div><div>满街都是簪花的广告,不止是泉州,差不多遍及祖国大好河山的许多省份,都有簪花拍照。<br><br>其实,泉州确实是中国簪花的鼻祖,泉州浔埔村的簪花习俗据说起源于宋代,已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浔埔女的簪花围用鲜花串成花环,绾髻中间插骨簪,形成簪花围。</div> <div><br></div><div>满街的簪花自然无可非议,只是冷落了惠安女。<br><br>以前来泉州,古城以外最大的旅游宣传主题是惠安女,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惠安女的精神被称为 “惠女精神”,源于千年的积淀,包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甘于奉献。<br><br>惠安女的服饰也具有独特的风格,整体样式定型于唐代,至宋代渐趋成熟,清初发生明显变化,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的特征,其服饰以 “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 为典型搭配,当地以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的歌谣描述惠安女服饰各个部分的特征, “封建头” 指用花头巾和黄斗笠包裹面部,“民主肚” 指劳作中露出肚脐,“节约衣” 指上衣短小至腰部,“浪费裤” 指裤管特别宽松肥大。<br><br>据说打败惠安女的是一个叫赵丽颖的人,2023年初,她为国内某杂志拍摄了一组以 “浔埔女” 头饰为灵感的时尚大片,这组照片使得浔埔村的 “簪花围” 走入了全国公众视野,于是乎,即便是吃苦耐劳的惠安女也不是对手,一个网红可以改变一段历史,不管你曾经有多辉煌。<br><br>对于簪花我是孤陋寡闻,我以为簪花围是女士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插花,做成花冠戴在头上拍照,可以体现出她们的插花技艺和审美标准,其实是商家提前做好的花冠,也不是鲜花,她们戴上拍照而已,仰慕之心跌入谷底。<br><br><br><br>第二天上午开启了返程之旅,顺路先是去了泉州晋江市的悟林村,这个村落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村子不大,但旅居海外的华侨达1万余人,梧林村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村落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侨村等特色于一体。</div> <div><br></div><div>二十世纪20年代起,村里的海外华侨回乡 “起大厝”,陆续建起闽南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洋楼、番仔楼等建筑。如今的梧林村也是免费开放的,让我对泉州仰慕有加。<br><br>村子里居住的蔡氏家族,是北宋泉州知府蔡襄的后人,村口的朝东楼是梧林村第一座钢筋水泥洋楼,洋楼竣工时适逢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蔡家人便将所有装修资金捐献给国家支援抗战,留下一座 “最美烂尾楼”。</div> <div><br></div><div>村子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多达136幢,整体建筑设计装潢精美。</div> <div><br></div><div>侨批馆,建于1938年,当年为方便家乡侨胞、侨眷,蔡顺意投资建设此馆,惜逢日寇入侵,未能完工,余下款项悉数捐予政府支援抗战,侨批馆转作为梧林小学校舍。</div> <div><br></div><div>德越宅,旅菲华侨蔡德越宅邸,始建于1928年,有石刻楹联、线雕、浮雕、镂雕的石构件和木雕装饰,工艺精美。</div> <div><br></div><div>枪楼,原名保养楼,始建于1934年,是梧林村的最高建筑,当时时局混乱匪患滋生,当地人修建枪楼购买枪支,组织村民自卫队,守护一方平安。</div> <div><br></div><div>坑墙楼,旅菲侨胞蔡咸坑、蔡咸墙兄弟宅邸,建于1932年,有洛可可风格,同时也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元素。</div> <div><br></div><div>长程小筑,建于1949年,二层番仔楼,展示了闽南中西结合的传统建筑文化。</div> <div><br></div><div>梧林村的建筑对于闽南红砖使用的较好,整个村子远远看去就一片喜气洋洋。</div> <div><br></div><div>小村里有许多商业化经营,虽然淡季人不多,但可见商业配套的格调还是不错的,而且小资味道十足。</div> <div><br></div><div>离开悟林村,开车沿海边去到泉州石狮市的洛伽寺,位于石狮黄金海岸东畔宫屿岛,我来这里是因为在霞浦时,一个朋友给我看了洛伽寺的照片,海天佛国,整个寺庙矗立在一片海水之中。<br><br>寺庙同样的不收费,规模还算适中,但并不是什么千年古刹,而是2001年3月才竣工的新建筑,由香港友帮集团捐献20多亩地给石狮市佛教协会,作为修建观音菩萨的道场,从建筑上看不出历史的厚重感。<br><br></div> <div><br></div><div>据说洛伽寺建成后一直不温不火,可能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寺庙缺少历史积淀,故事性稍逊;二是周边的配套尚不成熟。<br><br>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李现功不可没,据说他在拍戏期间打卡了这个 “海天佛国”,并通过微博分享了照片,使得这座 “漂浮” 在海上的寺院瞬间引爆网络。<br><br>那么,洛伽寺美吗?有图为证,自己评价吧!</div> <div><br></div><div>离开洛伽寺,此次福建行也差不多结束了,今年的最后一次旅行。<br><br>2024年也已进入尾声了,再过几天的某个清晨,洛伽寺里晨钟响起的将是2025年的第一鸣钟声,菩萨面前许个愿吧:<br><br>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2025年,保佑所有善良、正直、勤奋的人吧!<br><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 * * * * * * *</b></div><b><br> “ 离开一个地方,风景就不再属于你;走出一段路,回眸一望,常常发现她更生动,更美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朋友们分享游摄中的际遇,也作为留给自己的记忆。健康着、快乐着、幸福着、偶尔也醉着......” ———— 小可 路经之友</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