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前一天我们下山时,天色已然黑透,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好多美丽的景色就这样遗憾地错过了。心中不甘,于是,第二天,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爬山之旅。</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又称关帝祠、山西会馆,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泰山中路的第一组古建筑。关帝庙为庙馆一体式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分南山门和东门。</p> <p class="ql-block">影壁位于山门南,青砖建筑,单脊筒瓦双面顶,上书“神威巨镇”四个大字。宽10米,高4.55米,厚0.8米。</p> <p class="ql-block">南山门又作为戏楼,为上下两层,拱形门洞,两侧各为方窗,洞后与戏台下端券洞相连,其上南端面阔三间,七檩卷棚顶,两墙各开一圆窗。两层通高9.5米,进深7.8米。</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平台上左右各有一棵国槐,为龙凤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龙凤槐,又称鸳鸯槐。传为唐高宗武则天封禅泰山时所植,左为龙槐,右为凤槐历经干年,胸围合抱,铁干中空,老枝突兀新桠劲挺而其枝叶相牵,皇龙盘凤舞之姿蓊郁葱茂,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拜棚位于南山门北石阶之上,面阔三间9.56米,进深7.1米,通高6.4米,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单脊悬山顶。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为祭祀关帝时举行拜谒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位于拜棚北,为正殿,面阔三间12.05米,进深11.2米,通高10米,四柱五架梁九檩前后廊式,五脊硬山顶,门前对联“ 精忠贯日月,大义薄云天”,殿内供奉关羽坐像,坐像之上有一匾额上书“神威巨镇”四个金色大字,匾额下有黄色垂帘。</p> <p class="ql-block">东院后院东侧有一棵古柏,传为汉武帝封禅泰山时所植。树高7.00米,胸径1.20米,树冠16.00米,蹲踞苍古,干枝横卧斜逸,扭曲连环,气象峥嵘, 于世少见,遂称“汉柏第一”。且因一本三枝, 又有“结义柏”之称。</p> <p class="ql-block">东山门位于崇宁殿东侧与配殿相连,单间五架梁,五脊硬山顶。塞板门框,雕石门枕,木板门。出东门即是登山道路。</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外墙上写着“汉柏第一”。</p> <p class="ql-block">泰山一天门是进入泰山的门户之一,位于泰山中路盘路的起始处,是一座双柱单门式石坊。一天门始建于明代,由参政龙光题额,并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山东巡抚李树德重建。一天门不仅是泰山的入口,更是天梯的开始,象征着由人间通往天堂的转变。坊前两侧分别立有明隆庆年间杨可大题写的“天下奇观”碑和明嘉靖年间孙价书写的“盘路起工处”碑。</p> <p class="ql-block">一天门北侧有孔子登临处,这是一座四柱三门式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柱联为“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始建。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嘉靖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p> <p class="ql-block">天阶坊,全石建造,与孔子登临处坊相邻,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天阶意即登天的石阶。泰山雄伟高大,峻极於天,至顶有天门三重,向有“登山如登天”之谓,所以称登山石阶为“天阶”。</p> <p class="ql-block">泰山红门景区位于泰山的中轴线上,是泰山最主要的登山旅游路线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和香客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建筑群包括红门宫和飞云阁等,构成了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的古建筑群。红门宫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弥勒院,西院为元君庙,两院通过飞云阁相连。飞云阁原供奉观音大士,现为赏景台。</p> <p class="ql-block">飞云阁是连通红门宫东西两个院落的过街门楼,分为上下两层,跨道而建,使其建筑分而相连。下层为南北相通的拱形门洞,便是著名的“红门”了。</p> <p class="ql-block">上层即为飞云阁,建在洞门平台中间,内奉魁星独占鳌头供人参拜。</p> <p class="ql-block">屋脊上的仙人与神兽。</p> <p class="ql-block">站在飞云阁向北看去,林荫夹道,石级绵延。</p> <p class="ql-block">泰山弥勒院位于红门宫的东院,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弥勒院内供奉着木雕弥勒佛,现已置换为九莲菩萨铜像。</p> <p class="ql-block">泰山红门宫的元君院,又称碧霞元君中院,元君院是碧霞元君的三座庙宇之一,其他两座分别是碧霞祠和灵应宫。</p> <p class="ql-block">红门宫后有一巨石耸立,上刻小泰山,自然形状几乎和泰山一样,十八盘、南天门、玉皇顶在这组石头上都可以找到。</p> <p class="ql-block">传说是因为以前有许多老弱病残者想登山祈福, 却因体力不支无法登顶,不得不抱憾而返,碧霞元君为满足他们祈福的心愿,就化作了一座小泰山,以供那些无法到达极顶的人们参拜祈祷。 </p> <p class="ql-block">小泰山东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红门,这里是通往天庭仙境的入口,这里以南,就是人间。从这里上山,就是仙境。</p> <p class="ql-block">路边已有摩崖石刻出现。</p> <p class="ql-block">这块摩崖石刻为明代嘉靖年间,北京锦衣卫一个名叫陈政的指挥和本衙门的其他人捐资补修了上小泰山的登山路径。</p> <p class="ql-block">道路的东侧有一处大峡谷,谷内树茂林深,奇石兀立,西侧是悬崖,东侧为峭壁,世人称之为“泰山中溪”,溪水自此流入虎山水库,再入梳洗河。</p> <p class="ql-block">峡谷内有一处大名鼎鼎的景点-醉心园,因有著名的醉心石而得名。醉心石是一种举世罕见的泰山地学景观,学名称作“辉绿玢岩涡柱构造”,是许多呈东西向、大小不一横卧在谷底的圆柱体。横剖面中心有石核,围着石核向外圈张裂</p> <p class="ql-block">可能今年雨水较少,河床干涸裸露。</p> <p class="ql-block">万仙楼位于红门宫北面,又叫望仙楼,是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泰山是个有灵气的山,传说中玉皇大帝就住在山顶,有名有姓的神就有112位。在道教里,“仙”就是“真人”的意思。万仙楼的匾额上写的“景会群真”,就是说这里聚集了很多的真人,也就是神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万仙楼也是登山的检票口,从游客服务中心到万仙楼,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也是一段热身的路程,每个人可以根据这段体验,来确定最终是否徒步爬山还是改变登山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三义柏的位于万仙楼台阶下东侧。这是一处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柏景点,由三株古柏并列而生,因此得名。这三株古柏的树姿端庄秀丽,人们将其寓意为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友谊,期待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至此,泰山之旅落下帷幕,身体虽疲惫不堪,但内心却充满欢喜。一路上,那壮丽的美景令人陶醉, 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同时也在游览中收获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让我对泰山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泰山不愧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