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嘉兴与上海毗邻,自古至今山海壮丽、钟灵毓秀、人文荟萃。</p> <p class="ql-block">不说桐乡的乌镇、嘉善的西塘、海宁的盐官;单就嘉兴市区而言,就足以让我们在古代与今天、本土与西化、传统与时尚中流连徜徉。</p> <p class="ql-block">嘉兴老城区内紫阳街,有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相传是1917年,由意大利神父主持兴建,历时13载于1930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玻璃、地砖,钢筋水泥均为进口,而墙体用砖则由嘉善干窑镇定制;教堂前两座钟楼拔地而起,高达57米,当年其规模号称中国第一、远东第三。</p> <p class="ql-block">与天主堂一街之隔的子城遗址公园,这里是嘉兴的根脉所在,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从三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清代,子城均为嘉兴(秀州)府衙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公园通道,历史的厚重感层层叠现。仪门、戒石坊、大堂等一一呈现;仪门遗址的考古挖掘出的历朝历代砖石纵横交错,就像是时间的年轮,从往昔缓缓走到了今朝。</p> <p class="ql-block">南湖边的壕股塔,因北临城壕、水曲如股而得名。重建的壕股塔高七层,塔身为阁楼式;四周有回廊,四角翘檐上垂挂古朴风铃,体现着“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南湖,因着1921年在湖中画舫上召开的中共“一大会议”而传承红色基因;更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烟雨迷蒙的江南水色,吸引着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步履。湖水的柔波里,映照着历史的变迁,沉淀着千年的诗篇,滋养着后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漫步月河街,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这里是嘉兴市区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历史街区;白墙黛瓦、青石板路,墙上是硕大的“粽”字,让这座江南水乡保留了一缕古朴的韵味;波光粼粼的河面与岸边绿树相映成趣,远近景象、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秀美的江南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月河之美,在水之清波荡漾,柔情万种;月河之美,在桥之清雅娴静,古韵悠长;月河之美,在街之小巷曲折,星罗棋布。</p> <p class="ql-block">2021年改造重建的嘉兴火车站,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高颜值赢得广泛赞誉,成为中国最美火车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车站的设计别出心裁,地面一层复建了青红老砖和白瓦木窗铺就的老站风貌,地下多层则用简明流畅的线条营造出现代感十足的候车空间;充沛的自然光通过天窗和玻璃幕墙倾斜到候车大厅,让室内空间开阔明朗。</p> <p class="ql-block">站前广场上是一千多棵树木,让这里变身为城市中的森林;“森林中的火车站”由此得名。在这里,自然与建筑交织,历史与未来对话。</p> <p class="ql-block">嘉兴下辖的海盐县,其知名度往往因与紧挨着的海宁市混淆而被覆盖。其实,海盐是浙江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秦朝。古时候的海盐依山傍海,盛产食盐;“海滨广斥,盐田相望”,并因此而取名“海盐”。</p> <p class="ql-block">海盐南北湖是国内唯一集山、海、湖为一体的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面朝辽阔大海,背依起伏青山,白鹭洲、蝴蝶岛点缀于平静的湖面上,一条鲍公堤穿湖而过,将湖分为了南和北。</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不高,但层峦叠嶂;水不深,但曲折蜿蜒;近翠远黛、一池碧水,湖光山色、清新幽静,一派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湖边山,湖中堤,湖内岛,自然别致,相得益彰;更有鹰窠顶、云岫庵等人文景观加持,无怪乎被誉为海盐“小西湖”。</p> <p class="ql-block">南北湖旁的澉浦老镇,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登上古城墙,满目都是白墙黑瓦,巷子里的老宅飘着人间烟火气,而远处是朦胧的山脉。</p> <p class="ql-block">走在西大街,就像是在邂逅荏苒的时光;小镇千年文化的古韵灵气,尽在着慢悠悠的绵长日子里。</p> <p class="ql-block">六里村朱家门,有着浓郁的乡村人文底蕴;放眼望去,农舍整齐,小桥流水,巷陌交错,古树古建筑点缀,一派江南婉约之风,已然是新农村的一个样板。</p> <p class="ql-block">海盐是当代作家余华的故乡。他的多部小说,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都是以海盐沈荡镇为生活背景。</p> <p class="ql-block">沈荡素以文化底蕴深厚、水乡风情浓郁、民风村俗淳朴著称;这里古为沼泽、多水荡,沈荡即由沉塘演变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海盐以及沈荡人自古以来推崇诗书传家,笃信“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样的文化土壤和书里文城,才能养育出出类拔萃的文学大家。</p> <p class="ql-block">沈荡以余华为傲,古早质朴的小镇,纵横蜿蜒的河流,年代久远的石桥,串联起了余华小说中的文学地图。</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样的文学小道上,时光仿佛倒流,又回到了书中那个贫穷困顿而又平凡不争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贲湖老街移步换景,工农桥下的胜利饭店,是《许三观卖血记》的主要场景;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成了食客们来此的标配,古镇的烟火气在这里升腾,也让食客们领悟到“活着”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在咖啡馆随意找一张沿河的座位,抬头就能看到窗外流淌了千百年的贲湖;水光盈盈,和着周边的清丽景色,低吟浅唱;沈荡的魅力如同它的特产黄酒一般,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沈荡俨然成了“文旅小镇”。不长的老街上开着各具特色的咖啡店,由谷仓改建的几何书店,成了网红打卡点。老宅古树经过修缮移栽,依然保持着生机勃勃与绿意盎然;不远的日子里,往昔的繁华又将重新上演。</p> <p class="ql-block">余华曾说:“我不看其他地方的日出,因为最美的日出就在海盐”。</p> <p class="ql-block">观海园,前方是裸露的滩涂和有点浑浊的海水,再远处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了。</p> <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向海面,此刻万物都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这一刻,我们跟着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然后期待“一直游到海水变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