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缘游华夏”旅游群定制,“滇西南避寒”之旅的10位旅友,<b>1月2日</b>乘坐K79次火车,18:24从上海南站发车。</p><p class="ql-block"> 本次行程主要游览玉溪和滇西南的临沧、普洱的一些小众景点和西双版纳的部分景点。</p> <p class="ql-block"> <b>3日</b>下午约5:23途径镇远古城。</p> <p class="ql-block"> <b>4日</b>早上6:12到达昆明站后,上大巴前往八骏大酒店,在酒店用早餐,和先期到达18位会合后,8点发车前往新平。</p> <p class="ql-block"> 9:15途径峨山停车区,停车休息20分钟,据司机讲,现在云南规定大巴行驶2小时,必须停车20分钟休息。</p> <p class="ql-block"> 10:50到达新平县戛洒镇平寨村。</p> <p class="ql-block"> 此地为花腰傣民族村,但在村口看不到民族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只有在花腰傣民族传习馆内,才能感受到一些民族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离开平寨村,前住镇上的牛肉汤锅店用中餐,事后,大家觉得行程中,这一餐最合口味。</p> <p class="ql-block"> 13:02到达南恩瀑布</p> <p class="ql-block"> 南恩瀑布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南恩在傣语中意为“银白色的水”,瀑布发源于哀牢山脉,水流呈阶梯状从山中喷涌而下,跨度长达100多米,气势磅礴,宛如一条白色玉带镶嵌在哀牢山的绿色林海中。</p> <p class="ql-block"> 视频:南恩瀑布,同行旅友钱老师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 南思瀑布打卡后,前往石门峡景区,于14:05到达。</p> <p class="ql-block"> 石门峡景区这条河流,发源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西向东汇入红河,总长19公里,海拔2000米,距离嘎洒镇41公里,2020年被评为国家3A景区。因峡谷两岸悬崖对峙,有5座酷似“门”的峡谷,所以被称为石门峡。2021年,十里河(石门峡)段被评为云南省美丽河湖。</p><p class="ql-block"> 根据路牌提示得知:哀牢山石门峡走到终点必须原路返回,或另付费乘车回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走进石门峡,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过度的商业开发,除了必要的安全设施,这里几乎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溪水清澈,山石嶙峋,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14:46步行到达碧溪映翠处(697米处)时,所有旅友均原路返回,故我也选择了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景区附近的客栈--浩馨酒店。</p> <p class="ql-block"> 酒店附近有处太平掌战斗遗址,因在半山腰上,我们没去。</p><p class="ql-block"> 大平掌战斗,是在1950年1月11日发生了重要的战斗。当时,“边纵”西进2支队和昆明起义部队对李润之及其“反共自卫义勇军”进行了包围和劝降。经过多次交涉和战斗,李润之最终在1950年1月15日投降。这场战斗不仅结束了李润之的匪帮势力,还标志着新平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国民党特务组的失败。</p> <p class="ql-block"> <b>5日</b>早上,在酒店早餐后,7:30发车,去看哀牢山日出云海,但天气不给力,无缘见到。</p><p class="ql-block"> 这次行程,我们安排三处观云海,此处游客最多……</p> <p class="ql-block"> 约9:20到达金山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金山原始森林是哀牢山的一部分,海拔2300米,是在原始森林中开发出来的一条环形徒步通道,全长约1.7公里。</p> <p class="ql-block"> 走进原始森林,这里的天不但阴森森的,还雾昭昭的,树上都布满了苔癣,昭示着此地常年不见阳光。前路诡谲莫测,青石板的栈道更是湿滑的让人提心吊胆,部分旅友,没有未走几步就退缩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10多位旅友,怀着对神秘的哀牢山探索的欲望和对未知的忐忑走进哀牢山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景区除了青石铺的步道外,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始”二字,而在这密林之中蜿蜒起伏的步道则仿佛让人一下忘记外面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苔藓林,自景区门口开始,我眼之所见的除了古木就是苔癣,…</p> <p class="ql-block"> 神秘的哀牢山,“哀牢”两字很容易令我这汉人联想到“哀伤”和“囚牢”,而它在傣语中却有“大哥”和“老大”的意思,彝语中则是“虎豹出没的地方”。古往今来,关于哀牢山有很多传说,大多都是恐怖的,……</p> <p class="ql-block"> 原始森林中,这些被岁月雕塑的古树,最令我叹谓不已,我不止折服于大自然那鬼斧神工的“镂空技艺”,更钦佩古树们顽强蓬勃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踏着湿滑的青石小路穿梭在幽暗的原始森林,迷雾背后的哀牢山依旧是神秘莫测……金山原始森林景区只是哀牢山外围的一小部分,虽然在环形步道走了约1小时10分,但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约10:30离开金山原始森林,不久见到了阳光和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 11:35在者东上天猴高速。</p> <p class="ql-block"> 途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13:45到达马台服务区休息片刻。</p> <p class="ql-block"> 15:28到达景亢村</p> <p class="ql-block"> 景亢村是一个依山临水的傣族村寨“景亢”,傣语为“允翰”意思是“能留下财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傣族村寨,以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村子的房顶上,孔雀的设计随处可见,这里没有商业气息,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有一座建于1507年的腊勐佛寺,寺内供奉着清代的佛门圣物---舍利子。</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大金塔</p> <p class="ql-block"> 景亢村打卡后,前往双江县茶乡大酒店入住,在酒店附近的一家餐厅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 <b>6日</b>在酒店早餐后,8:30发车,9:26进入沧源县。途中公路两边的,都是盛开的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 视频:途中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10点到达司岗里,景区在施工,无法进去参观,估计以后要收门票了。</p> <p class="ql-block"> 10:20到达班鸽村千米国画长廊。</p> <p class="ql-block"> 因电瓶车在保养,我们乘船观赏国画长廊景色。</p> <p class="ql-block"> 千米国画长廊约有3公里长,峭壁高80—180米,最高达280米,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蜂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巨型壁画,描绘了古老大地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又一幅天然画卷,没有人工雕凿、没有人为塑造,完完整整展示着大自然那原汁原味的杰作、真真切切的情感,与崖画形成了佤山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视频:千米国画长廊景色1</p> <p class="ql-block"> 视频:千米国画长廊景色2</p> <p class="ql-block"> 11:45到达沧源崖画景区。</p><p class="ql-block"> 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于1965年由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汪宁生教授首次发现,崖画分布地域东西长约2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地处小黑江及其支流的峡谷地区,海拔1000—1800米之间。崖画以赤铁矿颜料绘制于内倾或垂直的石灰岩崖壁上,15处崖画面积共约480平方米,共有图形1100多个,图像包括人物、动物、房屋、道路、山洞、树木、太阳、舟船、手印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画面布局多采用图解示意的形式处理空间,图形描绘均为剪影式。表现方法以单线为主,或辅以平涂法表现大块的形体,通过高精度铀系法测年研究,沧源崖画绘制于距今约3800至2700年,沧源崖画是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史前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证明,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目前游客可以参观的沧源崖画只有1处,其余14处由于交通不便或危险性较高,仅对专业人士开放。</p><p class="ql-block"> 上山途中有标识,可<b>识别二维码进行了解</b>,由于距离较远,且有树木遮挡,肉眼无法看到。</p> <p class="ql-block"> 其中12号点,通过手机30倍,能拍到部分崖画。</p> <p class="ql-block"> 登爬台级约15分钟,到达唯一开放的崖画处,首先见到的是仿制的崖画。</p> <p class="ql-block"> 一号点崖画,所处山崖呈南北走向,崖壁高数十米,崖画坐东朝西,崖前有一块长11米,宽6.6米的平台,崖画被竹林遮蔽,所以崖画保存较完整,图像集中且清晰,仅有下部的少部分图像被钟乳石覆盖。</p> <p class="ql-block"> 崖画以赤铁矿颜料绘制于内倾或垂直的石灰岩崖壁上,有画崖壁较平滑,呈门形,全长约30米,最宽点5米,整个画面从左至右被划分为六个区,共有图像200余个,有画面积约为6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画面内容多为舞蹈、狩猎、农耕、战争、杂耍等。</p> <p class="ql-block"> 崖画参观后,前往广允缅寺(傣语瓦广允,意为城东佛寺),为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当时其作用类似于学校,出家的小和尚,除了学习佛经外,也要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广允缅寺又被称为“学堂缅寺”始建于清代,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清政府调停耿马土司内讧,册封罕荣高时所建,建筑风格为汉族、傣族、白族三种民族文化的结合,与景洪县的曼飞龙白塔和勐海县的景真八角亭,称为云南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院内占地2200平方米。由主殿、南北大门、僧舍、管理用房等建筑构成。原有藏经楼一座,今不存。</p> <p class="ql-block"> 主殿建于高0.5米﹣1.5米的基座上,面阔14.4米,进深24.4米,为穿斗式木架结构,由一围廊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形五重檐亭阁组合而成,亭阁为重檐歇山顶,五重上跳,檐下饰斗拱,拱下饰云纹。</p><p class="ql-block"> 主殿为三重檐歇山顶,第三层檐下两侧面和北面形成殿堂回廊,亭阁下为过厅。殿堂门窗作透雕装饰,梁枋门柱遍饰傣族传统工艺的“金水”图案。</p><p class="ql-block"> 主殿风格多受汉式建筑的影响,同时又保留了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是汉式建筑外形与傣族寺院内部装饰的有机结合,在建筑艺术上独具一格,是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缅寺。</p> <p class="ql-block"> 过厅左右二柱上两条木雕巨龙盘旋而下,造型生动,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 离开广允缅寺,我们前往永和口岸,该口岸不能拍照,看不到界碑,周边也无商铺,故我们看了一眼,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永和国门,前往龙乃村,于14:28到达。</p><p class="ql-block"> 龙乃村,国境线长3.9公里,村寨离边境线仅200米。龙乃村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佤族村寨,1960年10月才回到祖国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村中景色</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到树番茄。</p> <p class="ql-block"> 我在龙乃村永丁自然村远观最靠近边境线的村庄,没有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 部分旅友,去了下面一个村子。在村里,有一个高大的纪念碑,纪念碑上朝北京方向写着:“1949 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字样。</p><p class="ql-block"> 碑文中写到 :“龙乃村自古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4年中英签署《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把班老、龙乃、永和等地纳入‘未定界范围’。1941年,国民党政府通过换文方式,与英国签订边界协议,将班老、龙乃、永和等1250平方华里的区域划入英属殖民地缅甸。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将‘班洪、班老部落辖区’和‘永和寨和龙乃寨’划归中国。”</p> <p class="ql-block"> 碑文另一面写有“中缅胞波情谊万古长青”</p><p class="ql-block"> 在缅语中,“胞波’为一母同胞的兄弟。</p> <p class="ql-block"> 龙乃村打卡后,再前往葫芦小镇打卡。</p><p class="ql-block"> 葫芦小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于2013年建设完工,小镇占地面积202亩,共有民居180户,建筑风格保留佤族民居独有的建筑特点,外形特征为红色弧形屋顶及屋角装饰交叉角。小镇兼具农田、山体、水体景观,环境优美,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 葫芦小镇大门前共有12根民俗文化柱10块文化墙,民俗文化柱分别为记事柱、雕刻柱、舞蹈柱、牛角柱、崖画柱、火塘柱、劳作柱、狩猎柱、民居柱、乐器柱、傣历柱。</p><p class="ql-block"> 第一块文化墙以“阿低向阳,勇往直前”,“通天神器、保寨平安”为主题、第二块文化墙以……。</p> <p class="ql-block"> 这12根民俗文化柱和10块文化墙,是《司岗里传说》和《拉本鼓》的艺术再现,它凝聚了佤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佤文化的重要元素。</p> <p class="ql-block"> 傣历柱</p> <p class="ql-block"> 劳作柱、狩猎柱</p> <p class="ql-block"> 沧源古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关于佤族的起源,沧源佤族普遍流传的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思就是从葫芦里出来的人,所以他们崇拜葫芦,也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从葫芦里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小镇里面的紫铜葫芦塔高20.16米,重25.4吨紫铜锻造,净重6.2吨……</p> <p class="ql-block"> 小镇中心的广场,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他们都会穿上自己民族的盛装,在这里打歌跳舞,欢聚庆祝自己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但目前葫芦小镇无人气。</p> <p class="ql-block"> 葫芦小镇打卡后,前往沧源县城佤山王朝酒入住。</p> <p class="ql-block"> 在酒店附近,一家小吃店,名字取得也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 在酒店附近的餐馆用晚餐,餐馆装修有佤族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二楼包厢,窗外的风景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 鸡肉烂饭,到佤族餐厅必须要点的。</p><p class="ql-block"> 过去,在佤族各村寨,如果谁家杀了一只鸡,绝对不会关起门吃独食,一定会加上全村人一起享用。</p><p class="ql-block"> 可一只鸡怎么够全村人吃的呢?他们就用巨大一口锅把鸡和米都放进去,然后再放进去一些山野菜和调料,这样就煮成了整整一大锅鸡肉粥,然后就可以每人分一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就是佤族一道传统美食--鸡肉烂饭。</span></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步行返回酒店。</p><p class="ql-block"> 如想了解后几天的记实,请点击链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y0vx6x"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2025慢生活记实--滇西南之旅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