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妇人》这部长篇小说是美国的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1869年创作完成的。早在1855年作者发表了她的第1部著作《花的传说》,并开始为一些报纸杂志供稿。1862年美国内战期间他前往华盛顿做看护,以她的经历写成了《医院素描》。1868年,出版商建议他写一部关于女孩子的书,作者仅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便写成了《小妇人》的上卷,同年9月出版发行,获得巨大成功。出版商随又请她续写《小妇人》第2卷,她的《小妇人》第2卷也很快就在1869年的4月出版发行。此后她一发而不可收,发表了多部作品,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小妇人》一书始终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儿童甚至成年人喜欢的读物。 </p> <p class="ql-block"> 读完《小妇人》这部小说,让我对这部小说的女作家深感敬佩。书中介绍,这位女作家出生在美国一个比较贫穷的家庭里,他没有进过学校读书,他的文化知识以及做人的理性都是他的父亲在家里传授给她的。一个没有进过学堂的人,能富有超人的文学知识成为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家,这除了归功于她的天赋,也同时归功于她的勤奋与刻苦,也应该归功于她的父亲对她的教导有方。中国有句很鼓励人的话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每一个人如果能有这位女作家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就能做成很多难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作家在这部小说中以她的家庭为主线,生动的描写了她们姐妹4人在她们的父母关心照顾和培养下,从小到大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整个过程。让我体会深刻的是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充分展现了这个家庭所有成员的高尚品德。以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乐<span>于助</span>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读来深受感动,深受启发,深受教育。</p><p class="ql-block"> 作者是从她在十二三岁时的家庭状况开始写起。这个家庭除了她的父母,作者本人叫做乔,她身上有一个姐姐取名叫梅格,身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取名叫贝丝,一个取名叫艾美。原来她们这个家庭还是比较富<span>裕</span>的。因为作者的父亲乐善好施,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摆脱贫困而使自己陷入贫穷。但是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并没有因此而后悔,仍然坚持尽自己的所能做一些慈善事业。作者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正是美国的南北战争,作者的父亲为了保家卫国,放弃了在家工作挣钱养家,甘心情愿<span>地</span>去参加了战争。他的这一举动不但没有遭到家庭的反对,<span>反而</span>受到了家庭成员的鼓励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母亲看到自己的邻居比她们家里更加贫穷,就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在自己的能力特别有限的情况下,就动员一些比较富有的人伸出手来援助他的这位邻居。父母的这些举动在未成年的4个女孩子的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们的这种家庭美德集中体现在了这个家庭的家长马奇重病期间。</p><p class="ql-block"> 正当作者的家庭成员在继续他们的平静生活,突然接到了从远方的医院打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是“马奇太太,尊夫病重速来”。这份可怕的电报仿佛邪恶的符咒,瞬间将家庭的安宁打得粉碎,整个家庭成员顿时陷入了痛苦和紧张之中。</p><p class="ql-block"> 从这种状态中首先解脱出来的是作者的母亲,<span>她</span>必须做好去看望丈夫的所有准备工作。<span>她</span>一面派所有的家庭成员分别去帮助<span>她</span>做准备工作,一面分别嘱咐4个孩子在她不在家时应该做些什么,或者是应该怎么做。他对孩子们说,我不担心你们能不能会不会生活,而是担心你们能不能应付这场灾祸,不要伤心,不要烦躁,该做的事情就去做,工作对人是最好的慰藉,满怀希望,勤恳做事,不管发生什么都要牢记。</p><p class="ql-block"> 他又对4个孩子挨个的嘱咐说,梅格要事事小心,照顾好你的妹妹。乔,沉稳些,打起精神,别毛毛糙糙,给我写信,做个勇敢的姑娘,随时帮助和鼓<span>励</span>大家。贝丝用你的音乐安慰自己,家里的杂事你也要分担。还有你艾美能做点什么就帮大家做,乖乖待在家里,别出乱子。听了妈妈的嘱咐,孩子们异口同声<span>地</span>说,“妈妈我们会的”。母亲走后,<span>家里</span>的<span>姐妹</span>按照妈妈的嘱咐,把家庭生活做得有条不紊。老大梅格承担起了家长的义务。决心做好家务照顾好自己的妹妹。乔剪掉了自己心爱的头发,卖了25美元,交给母亲带着去看父亲。母亲走后,梅格和乔继续去工作,用自己挣来的微薄收入养家。幼小的贝丝和艾美不但能把自己的生活做好,还能帮助家里干一些杂事。这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家庭风尚表现的<span>多么</span>让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作者的这种家庭美德还表现在贝丝有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当中,当作者的妈妈接到父亲病重的电报时,也正是她们帮助的那个家庭的孩子得病,在没接到电报之前,作者的妈妈经常去帮助这个家庭照料这个病孩子,他即将出门的时候。没忘嘱咐乔一定要到这个家庭去告诉一声,他出门了不能去帮助照料病孩子了。可是她走以后,幼小的贝丝却愿意代替妈妈去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这个病孩子是在贝丝的怀抱中死亡的。医生告诉小贝丝,这个孩子得的是猩红热,传染性极强,她有极大的可能被传染上了这种疾病。为了不传染给自己的家人,她就主动的避开自己的姐妹们,不料她却真的患上了这种疾病。虽经多方治疗保住了生命,但却始终遭受着病痛的折磨。</p><p class="ql-block"> 在贝丝病情严重的时候,乔的姐姐已经出嫁,乔日夜的守护着贝丝,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常常托着妹妹的病体,回想起贝丝的温柔和甜美。更加认识到平日贝丝为他人所做的一点一滴有多么可贵,正是这种平凡的美德造就了家庭的幸福。他认为这种幸福虽不起眼,却比天赋,金钱和美貌更值得人们留恋和珍惜。</p><p class="ql-block"> 流亡在外的艾美十分惦记自己病重的三姐贝丝。一心想着早日回到家中为贝丝尽点力,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又痛恨家中有多少事情该自己做,却让任劳任怨的贝丝承担了。</p><p class="ql-block"> 贝丝的病一天比一天的加重,像供在神龛中的圣人一样受到全家照顾,他自己却像没病一样的平静而忙碌,没有什么能够改变它甜美和无私的天性,即使在准备告别人生的时候,他还是想着让那些留下来的人过得更快乐。他虚弱的双手从来不闲,每天为那些在他窗前过往的学生们做些小东西。从窗口递出手套呵护他们冻僵的手。给许多有洋娃娃的小母亲送上一个针线包 。给爱涂鸦的小学生做笔垫,给喜爱画片儿的孩子做剪纸簿,还有种种奇妙的小物件。她做了那么多,一直到自己感到针太沉了他已经拿不动了为止,而想要得到的回报不过是窗前不时出现的明静的小脸蛋儿,点点头朝她微笑,还有写给她的有趣儿的小纸条。</p><p class="ql-block"> 当贝丝知道自己即将离去的时候,嘱咐乔,我走以后你必须接替我,让爸爸妈妈有了寄托,他们会依赖你,别让他们失望,如果一人支撑太难,记住我不会忘记你,这样做会比你写出长篇小说或者周游世界更快乐。爱是我们离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带上它离去就不再艰难。小说对贝丝的死写的让人读来万分悲痛,潸然泪下:“春天的日子来了又去,天空蓝的澄澈,大地绿意更浓,花儿早早就开了,鸟儿及时飞回来向贝丝告别,贝丝像一个疲倦但充满信任的孩子,紧紧抓住父亲和母亲的手,他们的手引领了她一生,现在温柔的带她穿过死荫的幽谷,把她交给上帝”。</p> <p class="ql-block"> 马奇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浓情蜜意。这种情义用马奇太太的话是“家里有4个快乐的姑娘还能怎样呢”?</p><p class="ql-block"> 马奇的病治愈了,战争也结束了,马奇平安的回到家中。埋头于他的书籍,还有他的小教区,仍是一个沉静好学的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仁慈,使他的前程升华为一种品格,令人敬畏又令人爱慕。</p><p class="ql-block"> 因为贫穷和持身严苛,他远离了人世间的更大成功,但这些品性却吸引了许多敬仰他的人,就像芳草吸引蜜蜂,他也回馈给他们蜂蜜。50年人生的酿造,没有咂出一丝苦涩。真挚的少年发现这位头发灰白的学者有着与他们一般年轻的心。焦虑或困惑的女人本能的向他求教,必定会收获最体贴的同情和最明智的忠告。罪人向这位内心纯净的老人告解他们的罪过,会得到训诫和拯救。天赋异禀的人乐于与他为伍,雄心勃勃的男人在他那里瞅见了比自己更高尚的志向,平民百姓也承认他的信仰是美好而真实的,虽然得不到实惠。</p><p class="ql-block"> 对于局外人来说,这座房子似呼是五位精力充沛的女人当家,在许多事情上也确实如此。但这位安详坐在书堆中的学者,仍然是这家的主人,是每个人良心慰藉者,这些忙忙碌碌操心个没完的女人,总会在烦恼的时候转向他,在他那里找到神圣的字眼___丈夫和父亲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 姑娘们的心灵托付母亲,照料灵魂交由父亲关心,父母二人全心全意地为她们而存在而劳作,他们不断成长,对父母的爱也与日俱增,一条极其温柔的纽带将她们维系在一起,护佑她们的生活超越了生死。</p> <p class="ql-block"> 这部充满仁爱和家庭美德的长篇小说在最后一章“收获时节”中结束,乔的文学作品终于第1次得到了100美元的酬劳。全家人一片欢腾,父亲告诉她文字很好,浪漫传奇清新热烈,悲剧结局震撼人心。他进一步鼓励乔说“你可以做得更好,目标要更高远,不要瞄着钱”。乔挣到了这100美金,并没想花到自己身上。他决定送贝丝和妈妈去海边一两个月,所有的家人劝乔也应该去的时候,乔回答说我努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全家,我也是因此而成功,要是只想着自己,我不会走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贝丝和妈妈从海边回来,虽然贝丝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长胖了,面色红润,但也大有改善。妈妈觉得自己年轻了10岁,因此乔对这笔酬金的投资很是满意,愉快的重新投入工作,一心要赚来更多的美金,让家人开心,那一年他确实赚了好几笔,开始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股力量。借助钢笔的魔力,她的写作给他们所有人带来舒适,她写的《公爵家的小姐》帮着付了肉店的账单,《幽灵之手》拎来新地毯铺在屋里。而《考文垂家族的诅咒》,则给家带来了吃穿用度上的福祉。</p><p class="ql-block"> 财富当然令人向往,但贫穷也有它光明的一面,逆境的一个积极用途在于激励头脑或手靠辛勤工作带来真正的满足感,世界上一切明智美好和友益之事都是源于因需要而受到的启迪,乔尝到了这种满足的滋味,不再羡慕富家女孩,知道她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丰衣足食,不必向任何人讨要一分钱,心中无比宽慰。</p> <p class="ql-block"> 读完了这部小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父母都是孩子们第一任和最好老师。特别是在孩子还没有进入校门的那一段懵懂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愿所有的为人父母都能给自己的孩子最良好的教育,结出像《小妇人》这样的丰硕果实。</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书中插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