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 远 方</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6730626</p> <p class="ql-block"> 旅居途中的那些事儿(一百一十七)</p><p class="ql-block"> 看过电影《芳华》才知道有碧色寨这么个地方,知道了碧色寨才了解她原来在云南红河一个叫蒙自的地方,然后又知道了滇越铁路,以及以它为线索的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百年旧事。</p> <p class="ql-block"> 所以来到了蒙自,碧色寨是一定要去的,但我又犹犹豫豫,迟迟没有成行,期间妻子也催了几次,我说反正也不走,有的是时间,没什么着急的。其实我知道,去了就要写点儿什么,但那里是个网红打卡地,拍的写的已经够多的了,我又能整出什么新的东西呢?陈词老调也没什么意思,可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我的迟疑更多的是这些顾虑。</p> <p class="ql-block"> 等写完了三篇旅行日记之后,感觉已经没有可挖掘的素材了,再也没有了借口和理由,也就只能去了。</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距离我们驻车地大约15公里左右的东南方向上,那是我们来到蒙自20多天后的一个上午,我骑着电动车,沿着学海路走了一程,便进入了南湖的林荫小路,又途经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旧址,然后驶上宽阔的贲古单行公路,一马平川的直奔碧色寨而去。</p> <p class="ql-block"> 云南把山谷里的平地称为坝子,一般寨子、村子都在山上或山沟里,大一些的乡镇或县城才有能在平坦的坝子上。刚来这里的第二天,便在驻地遇到了一个四川的摩托车车友,他每年骑行往返于家乡和这里,已经十多年了,后来又在这里找了老伴儿,安了家,算一个比较资深的车友了。他自我介绍自己是学林业的,对自然环境是有研究的,他说蒙自的海拔1200多米,是最符合人类宜居的地方,是云南省内最大的三块坝子之一,第一是陆良坝子,第二是昆明坝子,第三便是蒙自坝子了,那时我是怀疑的,因为我在瑞丽呆过,那里也是一马平川,周围的山峦,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觉得非常的大,而这里南北山脉都清晰可见,真的比瑞丽还要大吗?他说那是肯定的,瑞丽排不上。</p><p class="ql-block"> 这回我相信了,这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坝子,我骑行了15公里,前面还是一望无际,而碧色寨在东南方向的犁耙山上,我爬上去之后,登高望远,一览无余,狭长的坝子南北清晰可见,东西烟雾缭绕,一切都在渺茫中,四川车友的话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火车站便建在犁耙山的半山坡上,山上比较陡峭,各种建筑依山而建,规整有序,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修有台阶,攀登前行,曲径通幽;下面地势平缓,视野开阔,铁路线便紧贴着山脚而建,从幽深而开阔的山谷间伸展而来,并没有驶入谷底,而是继续沿着半山坡,迂回着又驶入了山中而去……</p> <p class="ql-block"> 这里老式的站台,石头砌成的路面,发黄的站牌,老旧的库房,只有二层高的车站主楼,都是斑驳的土黄颜色,屋里屋外都可以看见钟点的三面钟还挂在墙上,那些水塔水鹤,锈迹斑斑,都经历了百年风雨,依然屹立在那里,米轨铁路上依然行驶的火车,鸣着长长的笛声,由远而进的驶来,虽然已经没有了喷涌四射的蒸汽,但还是让人仿佛恍如隔世,感觉时光倒流,一切都不那么真实起来,似乎穿越到了100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这个当时只有十几户人的小山村,地处滇越铁路的中心地段,1909年通车时,这里是滇越铁路上唯一的头等站;个碧石铁路开通后,也在这里交汇、换装,客货运输量猛增,晋升为特等大站,成为铁路运输"码头"。这里有2个火车站,米轨与寸轨在此换装,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有法、英、美等国的公司和30多家国内商号,商贾云集;最繁忙时有2万多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每天有40余对列车在此经停,云南85%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都要在碧色寨集散中转;火车的汽笛声和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回响在山中,待运的大锡、煤油、钢铁、糖、茶叶、纺织品等装满了仓库;洋行、咖啡馆、百货公司、邮政局、酒店、客栈、马店四处林立;这里汇聚了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和各种行当的人群,国内外商号、公司应运而生。碧色寨一分为二,一边是中国式的商号、民居建筑,另一边是法国式的火车站、欧式房屋风格,东西方文化在方圆4平方公里的小山村碰撞,吃面包、喝咖啡、品红酒、养奶牛,甚至打网球都在这里兴起。那时在国内大城市见不到的西洋生活,在滇南碧色寨山村却习以为常,人们把此地称之为"东方小巴黎"。</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奇迹般地成为东西方冒险家们的乐园,昔日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迅速扩增到3000多人常住,最兴盛的时候,有国内18个省、108个县的商人到这里"淘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是20世纪初西方列强最早在中国修建的四条铁路之一,第一条是英国于1876年修建的吴淞铁路:第二条是俄国于1897-1903年修建的东清铁路;第三条是德国于1899-1904年修建的胶济铁路:第四条便是法国于1901-1910年修建的滇越铁路。</p><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也是如今中国唯一营运的米轨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影响的铁路工程,曾以"卓绝设计、奇险施工、浩大工程"的桂冠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并称"世界三大工程奇迹"。</p><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建设历时9年,总里程854公里。因铁轨轨距1米,俗称米轨铁路。迄今已逾百年,在这条百年铁路上,货运列车至今仍在隆隆前行。从昆明出发,跨过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往南行驶,一路呼啸,一天一夜可直抵越南的港口城市海防。铁路在法国人营运的30余年期间,法国借助蒙自海关碧色寨分关的便利条件,通过该铁路共运走云南大锡23万余吨,获取的利润超过了3亿法郎。</p> <p class="ql-block"> 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中国拆除碧色寨至河口铁轨,炸毁了中越铁路大桥,以防日本沿滇越铁路入侵。1943年中法断交,滇越铁路昆明至河口段回归中国政府管理,1950年改建为碧色寨至河口公路,1956年铁道兵修复碧河段铁路,并改滇越铁路滇段为昆河铁路。</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滇越铁路给云南带来了生机、发展与繁荣,那么个碧石铁路的修建与开通却体现了云南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尊严、自豪与骄傲。</p><p class="ql-block"> 这条铁路线原为"滇越铁路"的一个附属规划路网,为及时遏制法国铁路向矿山及周边延伸,抵制进一步的资源掠过,1912年滇南绅商联名上书时任云南都督蔡锷,要求自筹资金修建铁路获准,并于1915年4月开工建设,至1936年10月全线通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个碧石铁路,全长177千米,轨距600毫米,因途经个旧、碧色寨、临安(建水)、石屏等地,史称"个碧临屏铁路",简称"个碧石铁路"。</span></p> <p class="ql-block"> 它创下了中国运营铁路的几个之最:铁路轨距最小,仅600毫米;运行速度最慢,平均时速25千米;修建时间最长,长达21年零5个月;机车和车厢最小,仅为准轨铁路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此铁路从倡修筹款到全线修建通车,经历了从满清到民国改朝换代的动荡,在运营时期经历抗日战争的洗礼,上世纪50年代初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后收归国有,1970年后,保留鸡街至个旧间33千米线路600毫米的寸轨,称为"鸡个支线",延续运营至1991年1月全面停运,而其蒙自至宝秀间144千米经技术改造为1000毫米的米轨铁路。</p> <p class="ql-block"> 个碧石铁路停运,寸轨小火车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她在云南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寸轨与米轨火车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丽的碧色寨</span>奇妙地交汇、换装,然后驶出国门,走向国际,这在世界铁路历上不仅是一大奇观,更重要的是它凝聚着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充满着民族责任感和建设家乡的深厚情结,尤其是在法国殖民者挤压中国的时候,有力地抵御了对云南矿产资源的掠夺。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强自立民族精神的典范,是一座永恒的爱国丰碑。</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她,从此在云南,在碧色寨,在世界铁路史上,开始有了中国血脉的流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