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挂毛笔的笔架,想必稍有书画基础的人都知道它的好处。而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动动手指,去网上下个单是很简单的事。</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工具房里,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余下了一小块半寸厚,约两尺半长的橡木板,准确的尺寸是2-1/2''x1/2''x29''。也许是当年制作台球杆架时多买的,也许是一位朋友留给我的。</p><p class="ql-block">这块板经过长年存放,微微有些弯曲,很多年就这样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像一个懒散的贵族,什么也不用干,还得供着它。寻常的建筑松木,来来去去,或钉了墙架,或钉了花架,或做了衬板, 真是万物生来就不同命。同样的木料,由于材质不同,价格可以天差地别。当然橡木是普通的硬木,还比不上枫木与胡桃木。</p><p class="ql-block">忽然忆起当时做完那个橡木台球杆架,一位朋友正在请人装修地下室。拿着我晒在朋友圈的照片给师傅看,师傅说很简单,会顺手给他也做一个。用搭墙架的粗糙木方当然也能做,外表也可以做得漂漂亮亮,而且手艺也肯定比我好。其实市面上简单的架子很便宜,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做点这种小木工活其实一是种生活的调剂,付出的时间和金钱通常远超直接购买,说到底也就是个情怀。</p> <p class="ql-block">近日有机缘结识了书法大家曲永仲先生。蒙曲兄盛情,去他的书斋观摩书友们挥毫练字,然后一起喝酒聊天,分享生活的经历和感悟。期间还获文友赠诗赠字,忽然勾起了荒疏几十年的书画兴趣。</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写毛笔字是我喜欢的作业之一。说来有点荒诞,我的毛笔字是初中数学老师教的。在文革那个大背景下,在有限的课业之外,<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老师作为班主任,</span>每周给我们布置”写大字”的作业。那时也不讲什么书家流派,就是一些”描红本”、”大仿本”之类。字写得周正就好,根本不提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个偶然事件之后,我再次见到那块橡木板,莫名其妙便与它生出一丝感应,它在我的脑海中居然幻化为一个挂满毛笔的笔架。</p><p class="ql-block">生活中充满了这些改变我们生活轨迹的偶然。当年女娲补天遗下一石,自恨无才补天,却不知后来偶然进入曹公笔下流传千古的故事中。真是福兮祸兮,难以定断。</p><p class="ql-block">如果把这块闲木制成笔架,放进书房,与之时时相伴,倒也不枉看它这么多年。</p> <p class="ql-block">心中盘算一番,材料居然刚刚好,几乎没有浪费。</p><p class="ql-block">于是围绕这个笔架的工程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我总是容易开始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而忘了自己更善长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从而给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p><p class="ql-block">表面看上去就是几根木条钉在一起的事,但如果要认真做好,不仅要花很多心思,而且准备工作比实际工作还要多得多。</p><p class="ql-block">眼瞅着,往车库里搬去的工具越来越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时已近圣诞,室外常常风雪漫天。</span>起先还每天把工具搬回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扫干净车库,</span>再把车停进去。可是工具多到一定程度,每天搬回家已经不现实,只好把车子停在外面。</p> <p class="ql-block">不仅车库被工具占满,林林总总的小工具甚至延续到了门厅。</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这么麻烦呢?</p><p class="ql-block">比如要切出这个搁笔的凹圆,需要在前后两面各切六段等大等距的圆弧。这可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必须有可操作的具体步骤、工具和模具。</p> <p class="ql-block">首先要定位六个等距圆心。这已经很烧脑,最后用挡板和木销子试验两次后解决。</p> <p class="ql-block">这个预先制作的台钻工作台非常实用。每做一个工程,不论大小,最终产品之前,往往需要制作一堆其它辅助工具。</p> <p class="ql-block">然后把这些等距圆心转移给工件。用2-1/2” foster 钻头打出圆弧。</p> <p class="ql-block">笔架尺寸小,做榫卯很容易劈裂木料,所以决定采用木钉连接框架,于是又添了一种工具。所谓的老师傅,大概就是能够使用不同工具的匠人吧。一个人购买工具,多半是在施工需要的时候一件一件置办的,那么在长期的工作中,掌握了这些工具,也就积累了经验。</p><p class="ql-block">我没有受过正规的木工教育,在我有限的认知中,木工可分为大木和细木。此前我做的多是装修地下室之类,钉个墙框,开几扇门窗,搭几级楼梯,都是相对粗犷的大木,很少做这类精巧的小东西。木工活看技巧的其实要看细木,各种榫卯、拼板都要求严丝合缝。传说中的十八巧、鲁班锁之类都属于细木。</p> <p class="ql-block">如果只是将几根木条拼接起来,即便使用再精巧的榫卯结构,也还是显得过于简单。既然已经兴师动众了,就想加一点修饰。</p><p class="ql-block">传统的笔架多是顶梁雕两个龙头,或者加一些云纹卷。这些都是机器雕刻,人工做不仅麻烦了,而且太大众化了。思来想去,决定加一点细木条拼图,这很考验手艺,未必做得成,但好歹试一试,也有些特色。</p><p class="ql-block">生活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展开,分出并未预料的枝枝叉叉。由朋友聚会,想要再练书法,再到由一块木板联想到笔架,日常的轨道便偏到了木工活上。生活也像榫卯一样,或紧密或松散,有意无意间扣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做这种拼图很麻烦,也很费时间。首先要做22.5° 、45°和67.5°的切割模具。</p> <p class="ql-block">而要制作和使用这个模具,那么先要做一个莫克桑木钳。</p> <p class="ql-block">这个红木迷你刨买了很久,一直当做装饰。这次因为工件小,试着用它刨了一下,居然非常好用。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具有实用价值的装饰品,就像我这次做的笔架,首先它是实用的,练过书法的都知道,洗过的毛笔如果不挂起来晾干,笔毛不顺,会影响书写,也会缩短毛笔的寿命。</p> <p class="ql-block">精确量出1/2”宽度。</p> <p class="ql-block">做一个等距槽模具,用来给框架木条开槽。</p> <p class="ql-block">笔架下面的盒子决定用锁键方式制作。为了确保成功,先用小料试做了一个。</p><p class="ql-block">写这类东西的时候,我往往很疑惑,到底是以事件为主,还是以制作为主?有点像写游记和旅游攻略的区别。最后送自己四个字:随心所欲。</p><p class="ql-block">给自己看的东西,那有那么多讲究。</p> <p class="ql-block">这个盒子也没浪费,后来钉到工具墙上French cleats 的一个单元上,放些小东西。</p> <p class="ql-block">这个键需要反复测试,做到一丝不差还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切好盒子的所有4块板,并切出底板槽。</p> <p class="ql-block">尽管有垂直打孔导孔帮助,但还是打了激光线帮助手钻垂直钻孔。</p> <p class="ql-block">检查连接角度。</p> <p class="ql-block">顶板要切不规则形,先制作模板。模板厚度1/4”为宜。</p> <p class="ql-block">模板与工件用双面胶贴牢,切割时不一定要一次到位,最好慢慢向模板边缘靠近,特别注意曲率半径小的拐点处。</p> <p class="ql-block">制作等厚刨床架,用来加工久美子木条。</p> <p class="ql-block">木条的宽度和厚度,用等距刨滑轨模具最后加工。</p> <p class="ql-block">切条先做等距槽板。第一次做的达不到精度要求,作废了。锯片宽度窄于木条宽度,也就是说一个槽要锯两锯,这个精确度非常难掌握。稍后给框架木条开槽也是一样的道理,需用塞尺微调,反复测试。</p> <p class="ql-block">做木工很辛苦,但更烦人的是脏,稍微动动电锯,就灰头土脸的。做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倒是很漂亮很光鲜,但不沾个十斤八斤灰,哪里做得出来。</p><p class="ql-block">网上买了一个吸尘系统,但接口和管道不匹配,有时得反着接。不过效果也还好。只是有一次跳了闸,让我立刻处于完全的黑暗中,周遭都是工具。车库只有一路电,15安。所以后来不再开锯时同时开吸尘,只是事后勤加打扫。</p> <p class="ql-block">这个系统还是挺有效的。锯末和灰尘基本都落到桶里了,吸尘器底部只有少量木屑。</p> <p class="ql-block">粗一些的框架条,就是在台锯上借助等距槽切出来的,有角度的细木条就要用久美子模板手工制作了。</p> <p class="ql-block">22.5°、45°、67.5°一体久美子加工模具。</p> <p class="ql-block">完成45°大斜边。</p> <p class="ql-block">费了一天功夫,完成第一个图案。</p> <p class="ql-block">木条计数:</p><p class="ql-block">框架:横条5根,竖条13根</p><p class="ql-block">内嵌条:45°大斜条12根,67.5°-22.5°斜条48根,这个是最耗时的。45°小斜条24根。</p> <p class="ql-block">完成笔架整体榫卯及胶合。</p> <p class="ql-block">采用锁键结构,切底板槽时会在两侧分别漏出2个小矩形孔洞。用切下的废料补好。左边是孔洞,右边对称的地方是修补后的效果。这个笔架的盒子很小,修补后不特别观察不会注意到。假如做的盒子比较大,这样的修补要注意匹配相同的木纹。</p> <p class="ql-block">笔架主框架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定位打孔,以便安装挂笔的小圆棒。</p> <p class="ql-block">共打了6个孔,孔距1-1/8”。</p> <p class="ql-block">制作挂笔的圆木棒。</p> <p class="ql-block">一面6个,两面12个。所以最多挂12支笔。</p> <p class="ql-block">制作最大的挑战是部件尺寸太小,很难操作。</p> <p class="ql-block">笔架主体与镂空装饰并行制作。装上挂笔圆棒。</p> <p class="ql-block">装饰件也接近最后的环节。</p> <p class="ql-block">细木条的材质是桦木。木条在笔架中的的高低位置似乎不好决定,有点考校构图水平的意味,黄金分割率在这里似乎并不适用。于是干脆不永久固定,而将它作为额外的装饰物,可装可拆。</p> <p class="ql-block">原想将笔架漆成桃花心木的偏红颜色,细木条保持原有的乳白色,形成一定的对比。但最近特别喜欢木原色,于是全部统一刷了桐油,随其自然。</p><p class="ql-block">大功告成。虽有瑕疵,但总算可以使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