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补前白:<br> 最近收到一些质询和反响,再多写几笔。“文不对题挑眼球”?这是我的自由也是独到的感悟;“涉重大党史政史军史,你啥身份,真实性如何”?我没必要也没动机胡编乱造,敢写就敢负文责,读不读信不信由你。笔者读书不多,彝民,业医退休带病养老,民间爱好,非党史文史专家,参加“泸州四渡赤水研究会”多年(46名会员之一)。拙作是在脑疾手术后恢复期所写,请读者网友担待,包容,欢迎指正,商榷。<br> 笔者2025年1月8日 补<br><br>————————————————————</h3> <h3> 我的第一张照片,是在我大约十个月时的黑白相,可惜年久受潮毁失了。早年不如何觉得,我已三十多岁的八十年代,方知我照像的石厢子,居然还藏有惊天秘密,是一个险被遗忘,神秘而得意的红色景区。现今我已年近古稀,是在我表叔曹仕林老先生多次提起过那张相片,才勾起我想到那张照片烙下深深的时代迹印,于是就试想用文字回忆记录《它》,并倾注深隐的情怀,第一次试着用铅笔胡乱描绘出记忆中的位置情景。一则追忆严父和慰籍长期含辛茹苦年迈多病的慈母,二则提醒自己,承诺在2025年孙辈们暑假前,完成与表叔再照一张留影。<br> 这張普普通通的照片,因它摄影地的神秘而让我更加的可惜。居然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才略知她的神秘面纱(因是后来根据伟人们的回忆,党史普查和当时老红军的日记等翔实资料,逐渐认定的这段辉煌历史),但现今仍鲜为人知。</h3> <h3>谨凭记忆学描的画景<br>注:画中左为当时矮小的母亲头缠青布帕子,抱我在怀中,中是严父,右为表叔。画面时间是公元1957年春,李子树芽还没多长。长辈们衣衫单朴补丁累累,我光着脚Y圈躲在母亲胸前咬着小手。</h3> <h3>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当时的地域背景:<br> 照像地点是石厢子相舘。石厢子现为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场镇(政府治所地),该地系四川西南盆缘乌蒙山系大山深处,照像时属于现叙永邻县古蔺县管辖,后划归叙永。这里当时是以彝民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更为落后和荒凉,彝民们解放前过着相当于准奴隶制度的苦日子,晚于全国是在1950年才彻底解放,1950——1953年國家又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加上短短几年还要清剿残匪等影响投入建设,1957年尚在建国不久,百废待兴,交通绝塞,全是羊腸小道,画景也能反映一二。<br> 这里是闻明的鸡鸣三省地域,老一辈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1935年2月率领史无前例的红军长征返经过此地,实际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首个彝区,也为后来穿越凉山彝区,积累了经验和基础。毛主席最得意的四渡赤水之战役,一渡后来到万山丛中的“夹皮沟”——石厢子,在石厢子党中央召开著名的“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进一步消除中央和军委遵义会议后余下的一些争议并调整了常委们的核心集权和分工,博古交权给張闻天就在这次会上落实,实际根据当时情势,博古和国际共产派来的洋指挥李德等分歧影响,本该由毛接管总书记一职,为减少分歧尽快决策转移振救红军,是毛泽东力排众议建议由張闻天先过渡,主权力还是毛泽东力挽狂澜)。长征中唯一一个春节,就是在石厢子这个小场镇过的。军民联欢,伟人们研判态势,号召向扎西方向集结,接着才召开的扎西会议,扎西会议结束兵分几路二渡途中又有一路大军再经石厢子去渡赤水。红军在石厢子开会,杀猪过开心年,打富济贫,开仓分粮,处决顽抗地方富霸,宣传革命真理。极大的鼓舞了当地各族人民的革命信心和积极性,也激怒了国民党的极度愤慨……,但毛泽东思想始终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毛主席神妙地运用川滇黔结合部的“大迷宫”潇洒带领神兵巧妙往返穿梭,最终艰难而得意的谱写并取得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的最值得骄傲的四渡赤水最得意伟大战役的胜利。不足两万人的中央纵队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庞大的围追堵截攻势,继续北上长征,老蒋完全是被牵着鼻子瞎追。<br> 地图难找貌不起眼的石厢子,实为四渡赤水得意之战中的得意之镇,毛主席和红军在这里过的是最得意之春节。<br> 是石厢子的偏僻,交通闭塞,通讯为零,少数民族老百性在水深火热之中,得到了劳苦大众自己的救星队伍的尊重,帮助,振救……,从而也力所能及的接纳,支援,带路,收留红军伤员,掩埋红军烈士等。石厢子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特别是四渡赤水转战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党民,军民,民族团结进步抗争的史实遗址。</h3> <h3>八十年代的石厢子旧照片</h3> <h3>石厢子地名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奇石</h3> <h3>图中的建筑原为政府治所,现在正改建为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石厢子分院。白云萦绕区是贵州省管辖地,山后河谷即为英雄的赤水河流经地。</h3> <h3>2025年1月7日央视节目(录制现场)<br> 相 约 石 厢 子<br><br> “ 忆”起过新年<br> 网络截图<br><br>2025年2月3日,正月初六,央视音乐频道等播出,有杨洪基,李丹阳,周冬雨等大明歌星现场助阵。欢迎全国观众观看和品味“红色村晚——相约石厢子”。公历2月3日正逢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进入石厢子的日期。</h3> <h3>伟人孙子来到石厢子</h3> <h3>打造建设中的石厢子一角</h3> <h3>这是中央红办《红色汇》摄制组在石厢子。</h3> <h3> <br><br><br> 生在石厢子,长在石厢子,在石厢子读书,在石厢子工作,退休,幸福感满满的。</h3> <h3>不是胞兄弟却胜于亲兄弟。左为家父(已故)右为曹表叔。<br> 父亲曾在古蔺县法院工作,因家庭特困辞职,后为村小民师退休。<br> 表叔年轻时患哮喘,坚持任教退休,引领主创成立“坛厂读书会”,影响力远近闻名跨省跨海,尤其诗词更有建树,桃李满山乡。是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之士。</h3> <h3>曹叔记忆家父的诗作</h3> <h3>父母亲的生活照,勒俭朴素,尽显艰苦。</h3> <h3>1985年的我,虽为事业单位职工,仍继承父辈俭朴。</h3> <h3>表叔问及的相片,因经济困难,是孤张,再也找不回了。哎<br> 只有依赖拙作留在记忆里了。</h3> <h3>阔别八年,终在泸州短暂会面,背戴沿帽者为表叔。</h3> <h3>不舍的分别。</h3> <h3> 隆冬别曹叔绿韵居记<br><br> 文/范启林<br><br> 泣别八年遥挂牵,<br> 匆匆拜见溢欢甜。<br> 泸风捲酒醉旧忆,<br> 再几何时领淳言?<br> 父叔一生密无间,<br> 双双树典敢为先。<br> 谦仁德义柔刚济,<br> 晚辈必当步先贤!<br><br>注: 2024年12月28日上午,携妻安定云,寻址短暂拜访曹叔(同在还有:琴姨;萍华俩妹),时曹叔因患帕金森不能移步,琴姨也多病行动缓慢,幸二老思维清晰,耳聪目明,气质尚佳,甚慰!告别泸州市江阳区绿韵网红一区二号楼二单元2002号,留迹。我也是在一年前做过脑瘤手术,尚在恢复后期。饱含浓浓亲情的席间,身体因素,实谈而未饮,但借胡耀邦总书记“风过泸州带洒香”佳句意境享景,文本拟示“泸州空气溢酒香”,也不知当否?父亲虽故,与曹叔亲情胜过胞兄弟,处世盛于近龄人,奋于逆境重生,敢与命运抗争……,更值傲骄的是,都多子孙。我虽尽全力组句,尚难表真诚切意。</h3> <h3>表叔的指导及约求。</h3> <h3>应表叔之求,翻出来2016年十月初二,我的103岁寿星祖母诞辰时的珍贵《全家福》,必须说明的是这幅《全家福》的摄影作者,就是曹表叔。<br> 特别致敬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