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资料的乐趣:记2024年的夏天

心若闲云

<p class="ql-block">在2024的春季学期,基本写完了第二本书中最艰难的一章,用德里达和海德格尔等哲学理论来分析科技史上的化学造字,其中分析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非常有特色的化学命名提案:一个是陆贯一的化学元素命名,另一个是梁国常的有机化学造字,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虽然分析讨论差不多写完了,但发现一些基本事实还没搞清楚。比如陆贯一到底是哪几年在MIT读书,学的是什么专业,后来去的那个“美国加省婆客壘”是UC Berkeley吗?这个梁国常1920年左右上的是北大还是燕京?在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这两所是完全不同的大学,校址也不在一起。如果梁国常上的是燕京大学,那我文中讲的胡适和任鸿隽就根本没在那段时间教过他,所以搞清楚这些史实还是挺重要的。但网上的信息少之又少,大概只知道陆贯一是无锡人,和陆定一是兄弟或堂兄弟,托人在山东威海打听梁国常也无果,因此决定利用暑期回国的机会,亲自去他们的老家走一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篇2005年的报道寻找陆贯一</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31日晚,我跟女儿从绍兴坐动车来到无锡。手上唯一的资料是之前在网上找到的《江南晚报》2005年的一篇新闻报道,说在无锡西河头位于道长巷66号的一个叫“陆家里”的公益图书馆,是“祖籍无锡西漳的台胞陆贯一先生出资24万美金献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就住在无锡火车站的汉庭酒店,第二天一大早,步行去找这个道长巷66号。门牌号码没错,但早已物是人非。我特意问周围一些年长的老人,居然真有人知道,说阅览室早就没有了,但他们陆家老宅就在这附近,陆家人还住在里边,亲戚也经常会来。我顿时惊喜,觉得有望,请其中一位带我去陆家老宅(西河头28号,今县前街8号)。上面赫然写着陆定一故居,正在修缮,不对外开放。<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个陆蓉第就是陆贯一和陆定一的爷爷,陆家也是无锡的名门望族。</span></p> <p class="ql-block">也真是巧,在工人干活的敲打声中,里边走出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果然是陆家人,叫陆瑞园。她听我找那篇报道里陆贯一的儿子陆晋川,就很热情地让我去映山华庭去找她的堂兄陆志修,说他堂兄应该知道。我跟女儿喜出望外,心情异常激动。马上扫了两辆车,按照导航很快就找到其堂兄家。从那儿得知陆晋川已九十高龄,告我们抓紧时间在老人午休之前去鲲鹏公寓直接去探访。大概上午11点左右,我们到了鲲鹏公寓,里边的电梯需要密码。说来也巧,一位女士正好进来,我们就鱼贯而入,她还比较提防,问我们去哪儿,我们应答如流:到顶层去找陆晋川,对方说,“啊,老陆家啊”。我们就这样非常顺利地按响了老人家的门铃。</p> <p class="ql-block">陆晋川老人是1934年出生的,今年正好90周岁。当他得知我专门到无锡来了解他父亲的生平,非常热情地欢迎我入座,并且马上进入主题,给我讲了一个半小时。<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人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博闻强记,侃侃而谈。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历史,他记得清清楚楚,讲得有条不紊,实在让晚辈佩服!</span>他说他父亲1906年生人,跟陆定一同龄但小两个多月,1928年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之后,就到MIT学习,两年后1930年拿到化学工程系学士学位,之后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石油采掘两年,在屋州大学 (University of Oklahoma) 一年的时间就拿到石油提炼工程硕士学位,共在美国留学五年。1933年回国,在航空委员会(1936年宋美龄任秘书长)的油料研究所当所长。1934年国民政府组成四川考察团,报告集是蔡元培题字,里面有一篇是陆贯一的石油考察文章(作者按:后被译成日语)。1938年12月,航空委员会因抗战从南京搬迁到四川的北碚(重庆的一个区,嘉陵江边)后,他父亲的那个机构撤销。之后在桐油(人造汽油)冶炼厂当厂长,但因造价昂贵,后到贵阳植物油料厂的国有企业当总工程师。当日本人打到贵州的独山都匀(离贵阳很近)的时候,他们家搬到重庆。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时,重庆发大水。当时他们有5个兄弟姐妹,陆先生是老二/长子,当时经济实力不够,又有很多从美国带回来的书,约六大箱,所以当时的无锡老乡集资买了一条船,七八十人顺江而下,漂到汉口。到汉口后上了一个没有舱位的轮船,到了南京,再从南京坐火车回到无锡。当时是小年夜,回到西河头的家中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荣氏家族也是无锡人,<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荣毅仁的哥哥荣伊仁(字一心)Paul Yung 和陆贯一在MIT是同学</span>,所以请陆贯一1947年到台湾的荣家企业做顾问。1948年底,荣一心空难死了(作者注:同机遇难的还有老罗斯福总统的孙子,所以当时影响很大),陆贯一帮他经营,于1948年举家搬到台湾。不过当时带过去四个小的(后来在台湾生了老八),留下最大的三个在无锡读书(因为台湾教学质量不及大陆,当时陆晋川先生在读初中)。在台湾,荣家的产业被称为敌产被没收后,陆贯一办了一个化工厂,企业小,但利润不小。这个在新竹的联工化学厂现在还在,变成了家族企业。1988年台湾解禁以后,陆贯一回到无锡,不过之前从1985年开始通过巴西的一个亲戚他们全家在香港每年会面一次。当时在香港和北京都见过荣毅仁,陆贯一在北京见到已是副主席荣毅仁时的第一句话是:“我把你的企业都糟蹋掉了”。回台湾以后不幸中风了,1991年抱病回到无锡,最后叶落归根,1992年在故乡去世,终年86岁。</p> <p class="ql-block">说到那笔办阅览室的钱,当年陆贯一在台湾因为荣家企业还被抓起来,关了100多天。后来说是冤假错案,所以赔了一笔钱。他就把这笔钱捐给了无锡老家的连元街小学,剩下的钱由老四陆晋德在2002年办了这个阅览室,开了将近十年,后来社会效益不是很好,就关门了。</p> <p class="ql-block">讲完他父亲的生平,老人开始给我讲陆贯一相关的学术。除了化学命名法,他在美国就开始搞汉字编码,叫“笔团构字法”。口诀是“0作补充1点捺,2横3竖4挑横,5助隔离67折,8分左右9围合”。举例来讲,合体字“陆”可以用六个代码763434,单体字就是三个代码:“中”的代码930,“甲”是934,“串”993,“申”是934。<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香港曾经跟当时的北京科委主任和五笔字型的王永民谈过</span>。还买过一个中文打字机,尝试把7000多个常用字打进去,但是重码太多(比如上面的“甲”和“申”),有二百多个重码,打字机也作废了。此外,陆贯一还从事文学翻译,曾把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Lord Nelson 和公爵夫人 Emma Hamilton的爱情故事翻译成《<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英意</span>夫人》。陆贯一的妹妹也就是陆晋德的姑妈还会背一些,把直布罗陀海峡趣译成“舅婆拉耳朵”。另外把歌曲《老黑奴》Old Black Joe 翻译成《黑大哥》。陆贯一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曾把《诗经》翻译成白话,自己也做点诗。<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理大师顾毓琇也是无锡人,经常跟陆贯一交流</span>(作者按:后来读他1959年的著作《科学正名集》,知道他也跟甲骨文大家<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董作宾</span>经常书信往来)。</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多么珍贵和难得的口述史、家族史和一手材料啊!每次想起那天的经历,都觉得妙不可言,奇妙得不可思议。临行前,老人还送给我三本他在台湾的弟弟写的书,陆晋德先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也是文理兼备,做了半个世纪的化工厂董事长,业余时间还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和诠释《老子》,真是家学渊源!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到台湾新竹,亲自拜访陆先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篇荣成的“小众”文章寻找梁国常</p> <p class="ql-block">关于梁国常的生平,搞科技史的人引用的文献主要是1997年出版的一本《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志》,但里边只有短短四行,无法解答我的诸多疑问。2024年5月9日去北大看老师,也想顺便去北大档案馆查找梁国常的信息。在张师妹的指导下,我提前在网上填了表,申请预约。当天下午正在张鸣老师家聊天,档案馆打来电话,我还很兴奋,对方告诉我,有梁国常的信息,但必须得有对方家属的授权才能查档。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人,到哪儿去找他的家属啊!我唯一的希望被堵死了。当时在旁的张老师说你找谁,我来看看,没过一分钟,他用微信搜索功能查到了一篇《誉满杏坛的梁鹤铨先生》。WHAT?! 我在过去几年苦苦寻找,毫无音讯,没想到老师得来全不费工夫!这篇文章是2020年发布在山东荣成的一个叫“文史本草”的公众号上,内容详实、资料丰富,里边记载<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梁国常是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span>,还附有其去世后在家乡的墓碑照片。作者署名是梁善勇,应该是他本家。我如获至宝,强烈希望能联系到这位作者。但我给这个公众号留过几次言,都没有回音。发现他们最后一篇文章是2022年一月更新的,估计这两年已经废弃不用了?</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假日期间,送女儿回青岛,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去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梁国常的老家荣成县桥头村(今天属于威海),并试试找找这位梁善勇大夫,之前在百度百科上查到他在荣成市人民医院工作,并编著了《百味本草的前世与今生》(2018,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书。</p> <p class="ql-block">女儿跟我有了无锡的经历,觉得这种adventure很有意思,这次出发前虽然同样没有任何联系方式和电话,她也喜欢跟我一起去探险。一大早我们坐上动车,无座票即站票,也是一个第一次经历。出了荣成车站,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开往桥头村。司机是本地人,这个荣成话真不好懂,后来想起<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倪萍《天气预报》里用的就是荣成方言</span>。他听说村里还给立了个碑,说应该是个名人,到了问村里人肯定知道。不过问了两个大妈,说没听过。于是我们前往村支部。因为司机小伙子会说当地话,我就请他进去交涉。果然这个村干部说知道墓碑的位置,并找了一个村民带我们去。于是我们坐着出租,跟在村民的电动车后面,不多时就找到了那块墓碑。</p> <p class="ql-block">结果墓碑上又写着“<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span>”,到底孰是孰非?看来还是得找到梁善勇先生。</p> <p class="ql-block">正巧给我们带路的村民大哥说梁善勇的弟弟和父亲都还住在村里,他可以带我们去他家。于是我们又跟在他的电动车后面,找到了梁家。梁善勇的弟弟帮我给他哥哥打通电话,我和女儿又坐着同一出租返回县城,路上大约30分钟。</p> <p class="ql-block">梁大夫非常热情好客,开车带我们去了当地一家非常好吃的饭馆,里边的鸡汤和茶包都是他自己加中药配制的,女儿觉得那是她喝过的最香的鸡汤。又美味又养生!</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边吃,一边聊。梁大夫还带来了他研究发表的关于梁国常的文章,并送我两本他撰写的梁氏家族的书籍:《古村落里的梁氏庄园》和《威海梁氏记事》。他现在刚退休,但每天过得非常充实。经常上山采药,我们根本分辨不出来的野草在他看来可能是名贵中草药。他同时又是当地史料学会成员,对地方志和家族史颇有研究。为写梁氏家族史,他还给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的办公室去信,因为梁的祖籍也是他们这个家族这支。治学相当严谨!</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青岛的火车上,我就迫不及待地翻读这两本书。真是文采飞扬,史料翔实,光是这几百年的历史、那么多家族人物整理出头绪就是项大工程,更别说旁征博引,寻访当事人口述历史、奔赴各地博物馆档案馆查找资料,更难得可贵的是梁大夫不像我们靠研究吃饭,而是凭着真正纯粹的热情和兴趣在做,真的是让人非常景仰和敬佩!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祖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梁萼涵</span>还在我们山西当过巡抚,惩罚了一个我老家乡宁的知县。读到他们梁家的抗日名将梁春溥在山西乡宁蒲县抗战的历史,书里提到的很多公社名字我都非常熟悉,那是爸爸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真没想到,读山东梁氏家族史,竟然增加我对山西和自己家乡历史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因此,寻找资料带给我很多乐趣,且不说一路上又像记者又似侦探,关键是了解到很多书本上无法获得的有趣人生和故事。这次不仅见识了九旬陆晋川<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人</span>的非凡记忆力,也结识了民间李时珍兼学者的梁大夫。6月10号,我还惊喜收到陆晋川在哥大学历史和文学的外孙女的来信,希望了解更多她曾祖父的历史和陆家家史。而去年夏天的确也让我对中国的家谱和家族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绍兴的鲁迅故里</span>,知道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进士(古代的最高学历),父亲周伯宜是秀才,没有一定家底,不可能有这好几进院子,而且家里能办得起私塾,从周家走几步路就到三味书屋了。所以周氏三兄弟都成为人中之杰,绝不是偶然之事。</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无锡钱钟书故居</span>,钱钟书的祖上钱谬是五代十国吴越国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钱基博是国学大师,曾任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国文教授。</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常州青果巷周有光</span>出生的宅邸,是他祖上购买的明代的唐顺之(唐荆川)的唐氏八宅之一。他们家后门有私家码头,直接通运河的。</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参观中国科学社旧址,<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胡明复</span>也是无锡人,先去康奈尔大学,1917年获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也是中国数学家中第一位博士。是《科学》杂志的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看到他们胡氏宗谱和“胡门三博士”,三兄弟和妹妹都那么优秀!</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上海图书馆</span>,也看到了1948年陆贯一参与修编的《陆氏世谱》,他们祖上可以上溯到南宋的陆游和陆九渊。</p> <p class="ql-block">里边陆定一的介绍非常简单,连上海交大电机系都没提😂。他的哥哥<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陆坤一</span>也很厉害,<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也是清华预科以后在耶鲁大学拿到经济学硕士</span>。</p> <p class="ql-block">而陆贯一的简介应该是他自己写的,非常详细,跨了两页,研究者的福气。</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刘家没有这么厚重的家谱,但幸亏嫁给孟子之后。在孟家家谱,我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立马感觉很有历史成就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