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诸用明书》博仁老师导读

圆玉

<p class="ql-block">各位致良知教研究院正心班的同学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来学习《寄诸用明书》,阳明先生在这篇文章里给他的妻弟诸用明说了一些肺腑之言。这篇文章的话,其实也是给我们每一位说的,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当时阳明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四十岁,诸用明是阳明先生的妻弟。阳明先生对妻弟诸用明是非常的欣赏和认可。在这篇文章里,他不仅表达了对妻弟诸用明的一些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诸用明的两个儿子以及他的侄子的成长建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原文:<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得书,足知迩来学力之长,甚喜!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况吾平日所望于贤弟,固有大于此者,不识亦尝有意于此否耶?便中时报知之。</b>第一段里,阳明先生对自己的妻弟诸用明说,你来信,我已经收到了。得知贤弟近来学问功夫有很大的长进,我非常非常的高兴。但是这里有一句话很重要,<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b>。阳明先生说作为君子,我们只要担心有没有把自己的学业修好,至于考试中第的早晚,那个不需要讨论。</p><p class="ql-block">阳明先生说这句话,可能我们感觉到跟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当中的观念有所不同,我们现在的观念就是学习,不就是为了考好成绩、有个好工作吗?阳明先生在这里告诉我们,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这个学业有没有修好,至于考试中第,那个只是早晚的事儿,不需要太关心。因为这封信,它是写给自己的妻子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家人,所以我们能够感受到阳明先生,他的表达是非常坦诚直接的,而阳明先生作为一个开悟之人,<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他为什么会这样说</b>,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阳明先生给他的妻弟说<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这段话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阳明先生不是不关心考试中第这件事,只是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本末倒置了,只求那个果,你有没有考中,那是一个果,根本就没有在因上下工夫,反而果也没有求到,最后落的一场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这里阳明先生告诉我们了,只要把我们的学业修好,考出一个好成绩,那是必然的事情。修好学业就是好成绩的因,做好自己就是齐家治企的因,因上下足功夫,结果一定是最好的。</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先生所言的是大智慧,在因上下工夫,在根本上用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这一段儿,也正是给我们正心班的每一位同学说的。我们在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当中,不管你定的是什么目标,不管我想达到什么样的成果,我们要问问自己,那个因是什么?能够让我拿到这个成果的因是什么?如果我真的知道了拿到成果的因,我只需要在那个因上下工夫,果就会必然达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因上努力,成果必达。</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第二段:<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阶阳诸侄闻去岁皆出投试,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为然。不幸遂至于得志,岂不误却此生耶!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xī]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诸贤侄不以吾言为迂,便当有进步处矣。</b>这一段,非常重要。阳明先生听诸用明说他的两个侄子,去年都参加科举考试了,并不是先生不喜欢看到他们少年有志,能够有所成就,但是从先生个人私心角度来说,我真的不以为然,反而,他们如果不幸考中了,那岂不是耽误了他们一生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那为什么阳明先生会说出这段话?</b></p><p class="ql-block">因为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一定要考出一个好成绩来,一定要越早出名越好。其实这些看似是为孩子好,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把孩子给害了。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我们从伤仲永这篇文章就能看到,一个人如果真的有才华,而且非常年轻,非常早的就显露出来,不一定是好事。所以阳明先生这个所谓私心,就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不希望他的侄子们能够考试考中,反而他认为假如真的中了,那就有可能耽误他们的一生。这个说的非常直接,考中了,反而耽误他们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怎么会这样?</b>我们今天家长多么希望孩子考试考一个好成绩,<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阳明先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b>他说,<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凡是天资优秀的年轻人,一定要让他韬光养晦,厚积薄发</b>。其实不仅仅是年轻人,<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们今天很多人在成长的路上,遇到很多的挑战,也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遇到很多的失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去面对、克服的话,反而让我们有能力在未来创造更大的成就,或者是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因为自然的规律就是天道,而人的规律和天道完全是相应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阳明先生说: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诸贤侄不以吾言为迂,便当有进步处矣</b>。花开的太茂盛了,都把养分给吸收了,反而结不出果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今天用在我们人身上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取得一点点成就,我们就觉得自己非常厉害了,然后就开始宣扬,随之升起骄傲和傲慢之心,那么接下来等待我们的就肯定是失败了。在线下的课程里面,我讲到一个种子的特性,叫做转换消失,也就是说种子长出果实来以后,那个种子就没有了。</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所以我知道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什么时候,就是我们不断付出,不断种下善的种子,但我们却得到的是恶果,甚至是不如意的失败。那么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时候,那就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因为,</span><b>我们种下的善种子,它一定会长出善果,而我们收获的这个恶的果子,也意味着我们恶的种子没了。所以我们经常说,在我们人生的旅程当中,如果我们取得成功,获得了成就,这个时候,一定要拍大腿,告诉自己坏了,我成功了。</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成功了意味着什么?</b><b>意味着我成功的种子没有了,我要抓紧时间继续去种下成功的种子,继续付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反过来,</b><b>当我们遇到困难、失败、挑战、不舒服的时候。我们也不要抱怨,反而内心充满了欢喜和感恩,然后一拍大腿说,太好了。经历这些,从表面上看我是失败了,从根本上看,把我过去中的那些坏种子,都给我消掉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如果你现在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没有获得你想要的成功,不要着急,这个正是我们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前夜,认认真真的继续,千万不要付出一点努力,就急着去想摘果子,去想享受成功的果实,这样反而我们可能无法有非常大的成功。</b></p> <p class="ql-block"><b>今天阳明心学的学习也是一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沉下心来,不要说,我通过学习阳明心学,就是立刻让我的事业、家庭获得什么,拿到什么成果,反而就是踏下心来,通过学习阳明心学,修自己这颗心,然后当自己的身心有了变化和不同的时候,外在的成果它是自然发生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我们来继续看最后一段。<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书来劝吾仕,吾亦非洁身者,所以汲汲于是,非独以时当敛晦,亦以吾学未成。岁月不待,再过数年,精神益弊,虽欲勉进而有所不能,则将终于无成。皆吾所以势有不容已也。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悦,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徒付之浩叹而已!</b>那最后这段儿,阳明先生在信里说,弟弟们都劝我出仕,就是出来当官。当然阳明先生他自己说,我也并不是洁身守道不问世事的人,我之所以这么急迫的在学问上用功,不仅是因为现在这个时候应该韬光养晦,同时也是因为我的学问还没有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阳明先生已经40岁,其实已经完全悟道了,但是他自己却告诉自己的弟弟,现在自己的学问还没有成就,还要非常急迫的在学问上下工夫。<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今天,我们反身自问,我们跟阳明先生相比,我们有没有这颗急迫的在学习上用功的心,真的是学不厌、悔不倦吗?</b>阳明先生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特别感慨,我觉得阳明先生能够如此,我们做一个普通人,更应该在自己学习上下足功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这里,所说的学习,就是学习圣贤智慧,就是在修自己这颗心上、良知上下工夫。</span>阳明先生说,岁月不等人,如果再过几年我们精力衰退了,就是再想进一步的话也很难了。所以今天我们遇到这样一个最美好的时代,遇到阳明先生,我们不要错过,要紧紧的把握住,在自己这颗心上下工夫,天下所有事情以修身为本,如果我们不能把自己修好,我们没有成为我们立志要成为的那个人,我们怎么可能会干出我们想要干的那个事儿呢?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我们把所有的精力就用在一件事儿上,就是让自己成为那个人,用在自己的志向上,成为那个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p> <p class="ql-block">同时先生也讲自己没有出仕,没有出来当官,也是因为形势所迫,但全家人从上到下都不是很高兴。所以阳明先生在这里也表达说,不会不顾他们的感受,一意孤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明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511年,到了1512年,阳明先生就做到了会试的考试官,那个时候已经很厉害了,他在仕途上,也开始了一个新的高峰。</p><p class="ql-block"><b>所以我们今天看诸用明书,</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一我们要在学业上下工夫,在自己的心上下工夫,在自己成圣成贤的这条路上下工夫,不用把焦点放在成果上</b><b>。当然,并不是说成果不重要,我们不要目标,不要成果,只是当我们真正在成圣成贤的路上下足功夫的时候,在我们的学习上下足功夫的时候,我们想要的成果,他自然会到。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焦点放在成果上,就不一定拿到成果。有时候我们赚了很多钱,也许我们住在很大的房子里,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够幸福、自由、坦荡、有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同学们这一周的学习,要特别精进,用心的去读原文,听导读,听老师的点评责善,认真的写功课,越是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越要精准用心,100%的做到,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的,我做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在看我是不是那样一个用心认真,说到做到的人,希望大家坚定的走上这条成圣成贤的光明大道,让自己每时每刻觉察自己的所言、所行、所想,是不是朝着自己的志向在努力。如果是的话,我相信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取得非常卓越的人生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感恩阳明先生的智慧指引,感恩所有志愿者的担当付出,感恩所有同学们的信任支持。感恩大家!</p> <p class="ql-block">2025-1-4 齐忠友老师点评责善.mp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