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惠安女

装仙

<p class="ql-block">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惠安东部沿海四个乡镇的女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她们🈶着被人们调侃的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加上长居娘家和童婚的习俗,因而备受世人瞩目,成为诗人、画家等文人墨客表现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惠安女,福建三大渔女之首——一个勤劳、节俭、坚韧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群体。</p> <p class="ql-block">  在吟咏惠安女的诗歌中,我最喜欢的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舒婷所写的《惠安女子》:</p><p class="ql-block"> 野火在远方、远方</p><p class="ql-block">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p><p class="ql-block">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p><p class="ql-block"> 约束柔软的腰肢</p><p class="ql-block"> 幸福虽不可预期,</p><p class="ql-block"> 但少女的梦</p><p class="ql-block">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p><p class="ql-block"> 呵,浪花无边无际</p><p class="ql-block">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p><p class="ql-block">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p><p class="ql-block">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p><p class="ql-block"> 唤醒普遍的忧伤</p><p class="ql-block">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p><p class="ql-block">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p><p class="ql-block">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p><p class="ql-block">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p><p class="ql-block">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惠安女,向海而生,称其为“海的女儿”一点都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福建多丘陵,被描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狭人稠,闽南人不得不蹈海为生,因此男人大多数不是打鱼,就是从事建筑业漂泊于四海,女人就这样撑起了一个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惠安的农田基本上是女人在耕作,石雕厂、建筑工地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女人的身影,她们长年累月从事着超过身体极限的繁重的体力劳动。此外,还要哺育子女,照顾家里的长辈,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p> <p class="ql-block">  石头上绣花的惠安女。</p> <p class="ql-block">  建筑工地上挑石条景象。——上世纪50年代惠安建造乌潭水库,动员了41000人,其中35000人是女性,占比达85%以上。惠安女用她们柔软的肩膀,挑着坚硬的石头,发挥着战天斗地的精神,终于完成了这个水利工程,该壮举史称“万女锁蛟龙”。乌潭水库1960年更名“惠女水库”,这是对惠安女的高度认可和奖赏!</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自己已经去世了的母亲,当年她还不到20岁,也参与到了这项工程,她也是这个群体中值得骄傲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辛苦育儿的惠安女。</p> <p class="ql-block"> 感谢惠和石文化园的表演,让人们通过艺术的形式了解到了惠安女的辛勤劳作。</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程朱理学深深地影响着福建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深入人心,诚如腰间那沉重的银链束缚着惠安女柔弱的腰肢,她们只能默默地演绎着一代代的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舒婷说:“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绝迹。”诗人含蓄地写出了惠女的困境和她们所遭受的苦难。</p><p class="ql-block"> 当弹簧被拉伸到极限时,反噬就必然出现。陈规陋习以极端的反人性的方式出现时,女人的消极反抗就不会消失(此处略去若干字,具体可阅读地方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海天之间的惠安女,站成了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居娘家和童婚的习俗已基本不见了,惠女服饰也有了一些改变。但节庆礼俗中,当地女性还是会穿戴这些服饰,以示对传统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我前年底应邀参加了小岞的一场婚礼,拍下了这些原生态的现代惠安女。</p> <p class="ql-block">  哪怕在室内,她们也不肯摘下斗笠。</p> <p class="ql-block">  头巾变窄了,更多的是起装饰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还有人用安全帽代替斗笠——不知道是保暖需要,还是另类的审美正在悄悄地崛起……</p> <p class="ql-block">  2006年,惠女服饰就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了惠女服饰所蕴藏的文化价值。然而,这两年蟳埔女的簪花围火遍全国,惠女服饰仍旧“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惠安女(不太正统)的俺,颇感不解…</p> <p class="ql-block">  顺便放一首惠安雕艺城里一首关于《惠安男》的诗,不知道该诗是否能够诠释一个地方之所以以女性闻名、而男性缺位的历史现象?</p> <p class="ql-block">  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并闪亮出镜,那个谁谁谁、谁谁谁,就不一一刊名致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