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前,应原厦大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郑庆喜博士热情邀请,与陈志伟、沈恩杰等厦大校友一行,来到他二十年前扶贫工作近4年的平和县九峰镇军溪村访问。这里群山环绕,茂林修竹,而山乡巨变令我深受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庆喜是我的莆田仙游同乡忘年交,他1964年生于文旦柚之乡,小我16岁,虽貌不惊人、为人低调,但这位幽默风趣的汉子,曾当过校后勤集团副总经理的历史学博士,在厦大可是个传奇的“喜哥”。我知道这位少年时莆田仙游的“阿骚仔”(调皮捣蛋)为了考上心仪的厦门大学,居然执着地屡败屡战六次参加高考,其中两次放弃上大专的机会,最后在仙游华侨中学复读后,终于如愿以偿考进厦门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后来又在岗师从知名教授林兴宅先生和杨国桢先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习,并修成厦大文艺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这种追求知识真理和奋斗目标执着精神和毅力难能可贵呵!孺子可教噫,舍他其谁?堪为莆仙兴化人自古“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现代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住前埔我家附近的他,开着他的“大众車”跑了170多公里,轻車熟道过闽粤两省交界的柏松关隧道,延着崎岖的山道开到与广东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毗邻的革命老区军溪村(原名逃军村,古代逃避兵荒马乱拉壮丁的穷乡僻壤。)。2004年他由福建省委、厦大党委安排派遣,于5月9日进村挂职当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三年多,2008年才依依不舍地办理离职返校。拐进军溪村的村道大门牌坊边竖立石碑:“军溪·革命老区村”。山村的观音岽可远眺闽南第一高峰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距离平和县城47公里,距离漳州市108公里的九峰镇的“闽粤边贸重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明正德13年(1518年),时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先生)向朝庭奏请获准置县,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有432年县城史,九峰都是平和县治所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秋平和县城东迁小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二十年前他来挂职扶贫的军溪村是个出名的“四无村”(无村部、无村财、无村道、无学校),离九峰镇10多公里穷乡僻壤。这里不通汽車,靠骑摩托車或步行走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进村。军溪村人口886人,辖3个自然村:上村、田中央和际下,5个村民小组。村民种植琯溪密柚、白叶奇兰茶和养殖业为主,劳务收入为辅,山清水秀,客家人与河洛人杂居,许多人会讲客家话和闽南话,民风淳朴。但常受山体滑坡影响,年人均收入仅952元的省级贫困村。多年来我搞乡村振兴扶贫工作、民宿产业发展等,到过全国许多乡村,如此穷困之地还真是少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惑之年的郑庆喜不辱使命,带领乡亲们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笃行致远,并充分发挥他的魅力和能力,多方联系求助,找项目,找资金,“要致富,先修路”,修通了3.8公里的水泥村道;特别是发现村里的饮水源有重金属污染(附近有没啥开采价值的铁矿),不少人患癌症等。他向上反映和组织铺设管道从3公里外的山涧引来清洁甘甜的饮用水,解决了军溪村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找厦大老领导、省教育厅朱之文厅长特批15万元支持盖起了军溪小学校舍,并题写校名。二十年前他来挂职扶贫的军溪村是个“四无村”(无村部、无村财、无村道、无学校)。但这里是革命老区,90年前,王直将军(上杭县才溪乡人,历任二十军八十九师政委、志愿军二十军八十九师政委、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三十一军副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福建省人大副主任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14年逝世享年98岁,我曾经见过这位“英雄儿女”王成、王芳的父亲王主任的原型)曾经在这一带率工农红军第九团打游击,2007年郑庆喜专程跑到福州拜访王直老将军,求得他的亲笔题词墨宝:“牢记革命传统 建设美好家团。题赠军溪村”和“红色观音岽”石碑,发展红色旅游。从碧石寺后爬了约360级石阶,登上海拔782米的闽粤分水岭观音岽,这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王直将军率工农红军109团打游击的地方,追忆家父董福相同时在仙游麦斜岩和蔡园将军在邓子恢领导下的红军108团打游击,怎不令人感慨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军溪村建起了村部、修了村道和篮球场,组织村民们种植琯溪蜜柚、白芽奇兰茶等种植养殖业……三年后,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到3800多元!不少村民盖起新房;将村后闽粤交界观音岽山腰上的碧石寺修建扩大,还千方百计追到广东寻回被盗的观音菩萨像。庙小神灵大,香火旺盛起来。我开玩笑说:那依山石雕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有些象他,就是肚子比他大。他笑答:是因为多干善事才越来越变得象弥勒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文化智力扶贫,要脱贫先要抓学文化教育,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甚至他自己掏腰包资助孩子上学。原来全村没有一个大学生,如今大学毕业和在学的各类大学大专生有四十多个。他这热心人和村民们心连心,村里大事小事甚至找对象、邻里纠纷、红白喜事都找他,二十年来山乡巨变,现任村书记朱小兴告诉我,有前面扶贫的基础,现在村民年均收入正常是在1.2万左右,村财收入4万多,现在支柱产业是种植茶叶(白芽奇兰)为主。不少村民脱贫致富盖了新房,还有了多部小汽車,村容村貌卫生整洁,我们走在山村里鸡鸣犬吠,溪流潺潺,炊烟袅袅,鸟语花香,一派祥和,父老乡亲们纷纷和我们打招呼。至今人们还亲切地叫他喜哥,称他为“永久荣誉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扶贫军溪宜庆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致富村寨愈平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到军溪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朱小兴家泡茶(中为朱小兴,右边为厦大校友沈恩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到毗邻的闽粤边界的上饶县平安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往红色观音岽山顶的石阶路(约360级),右边(东北)是福建,左边(西南)是广东。观音岽海拔为782.36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福建平和县九峰镇军溪村毗邻的广东省饶平县上饶镇之间,村庄和土地公庙跨越两省,房子建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分界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