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贵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548935</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命一声如雷霆,亲人一旦成路人。一粒槐籽见家山,声声唤名游子亲。别了,我的亲人,让这棵小草记住我们的一脉深情;别了,我的老家,用这杯黄土,寄托我们的血缘、祖根;别了,大槐树;别了,老鸹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0月15日,当我们站在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下,尽情欣赏移民情景剧实景演出时,剧情出现了这样一幕:一家人三兄弟摔碎铁锅、兄弟各持一块,是为了日后相认的场景时,上述旁白,抑扬顿挫,声声入耳,催人泪下,直击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紧接着,一首悲伤的歌曲扣人心弦:“汾河水,悠悠长,横穿吕梁与太行,汾河岸边大槐树,传说就是我故乡。大槐树,老鸹窝,传说就是我故乡。大槐树,老鸹窝,老鸹窝里故事多。幼时古训常记怀,祖先就从这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此刻,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游客们,都被强行移民,用绳子绑住手,背井离乡的场景,深深的触动了,一个个泪流满面,有几个甚至还哭出了声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大门一侧立有“明朝移民遗址”石碑。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说所有旅行都是为了出发,那么只有洪洞大槐树是为了回家。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根字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上面的“根”字苍劲有力,寓意着大槐树是移民后裔的根。仔细端详,左也的“木”字旁,很像一个人,正在高昂的头,甩着胳膊走路,“根”字的最后一笔,很像一只脚。形象的说明当时的移民不愿离开家乡的沉重脚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中轴线继续前行,会路过一座莲馨桥。洪洞自古就有莲花的美誉,盛夏而后,到处莲花盛开,花香沁人,整个洪洞城都被莲花包围。“莲馨”谐“连心”,寓意老家人与移民后裔永远心连着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献殿是一个高规格的祭坛,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仿明代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和跨度均为三晋之首,在民间祭祀场所中极为壮观,在全国也属罕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参与者的活动场所。它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献殿祭祖堂姓氏苑,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姓氏起源和自己的根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指引前行,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大槐树。那棵古老而巨大的槐树仿佛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的枝干苍劲有力,伸展向天空,似在追忆着那些远去的岁月。站在槐树下,我仿佛能听到几百年前移民们的脚步声、叹息声和对故土的眷恋之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任谁走近大槐树,都不可能不动感情,景区正门展现的大槐树为一根雕造型。现在景区展现第3代了,当年移民的第1代大槐树现在保存着千年槐根和古树遗址,与第1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2代、第3代大槐树生长茂盛。妻坐在那里等着看实景演出,我则抓紧时间去游览广济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元朝末年,战争和灾荒连年不断,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而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加上大量难民流入,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元后,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便向其他地区大规模移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当地记载,明朝时这里有一座叫广济寺的庙宇,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移民们临别时一个个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span><b style="font-size:20px;">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沿着大槐树走了一圈,也在周围的古驿道和槐木化石旁站了很久,特别是那棵千年槐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槐根盘根错节,形象奇特,是一棵罕见的真根,越端详,越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后,我又穿过“名胜古迹”门洞,沿途看了二代古槐、三代古槐及古大槐树处碑亭。碑亭上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的刘子林,他的好友非常穷,没有钱捐资修碑亭,他用刷子写下了:古大槐树处,他虽然没有留名,但是他刷的这几个字非常传神,于是流传下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又慢慢的游览了几组雕像,最著名的便是“解手、背手、连手” 那组。移民们被官府捆绑着双手,在长途迁徙过程中,人们要方便的时候,就会向押解的差人请求解开双手,时间一长,“解手”就成了上厕所的代称,并一直流传下来。景区的厕所也不叫“洗手间”,统一称“解手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槐树景区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当年移民的艰辛与无奈。他们背井离乡,带着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希望,踏上了漫长的征途。那些被捆绑着双手的移民,在请求“解手”的那一刻,该是多么的无助和渴望自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览过程中,一个个场景的复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移民们的离别之痛、对家乡的不舍,都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也让我明白了无论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时,大槐树也象征着根的力量。无论移民们走到哪里,他们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故土的思念,这份思念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们与家乡紧紧相连。这让我感悟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都应该铭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大槐树景区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游览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将带着这份感悟,更加坚定地前行,努力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精彩的篇章,同时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