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昆明官渡古镇

石宁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7号,两位妹妹陪我去官渡古镇游玩。</p> <p class="ql-block">官渡古镇(Ancient Town of Guandu),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主城东南郊8千米处,地处滇池北岸,东南邻矣六乡,南濒临滇池,西连六甲乡,北接小板桥镇,面积约17平方千米。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蜗洞”。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员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元代与昆明同设县,明清时期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集镇。官渡古镇内汇聚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一颗印式”民居。古时有“小云南”之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与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文物古迹30余处,其中尤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刚塔”最为著名。2004年,官渡古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2006年,被评选为云南十大名镇;2008年,被授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官渡区官渡古镇汉族文化保护区”;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批准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示范名镇;2012年,建立“昆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2024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同年5月,列入第一批云南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礼遇官渡文创店</p> <p class="ql-block">云子棋院</p> <p class="ql-block">云南围棋厂 </p><p class="ql-block"> 云南云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因云子而生,创建于1980年,主要研发、生产、经营围棋、棋具及棋类配套等产品,产品40多年来一直保持省、部优及“著名商标”、“知名品牌”、“名牌产品”、“云南老字号”称号,近年来,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先后列为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子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创立四十多年来,专注于云子制棋工艺的恢复、传承与发扬,不断探索传统窑造制棋工艺与现代美学的完美结合,目前围棋厂已成为中国传统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和中国围棋制造业的排头兵。它集国内国际围棋荣誉于一身。近几年,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云子围棋市场占有率,在昆明市科信局及官渡区科信局的项目带动下,通过科技与文化融合,立足知识产权强企能力建设,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组织申请专利,实施相关科技项目。</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弘扬围棋传统文化,更好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于2013年9月成立了云南云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推广围棋文化、构建亲民文化的综合性文化传播公司,公司旗下的云子棋院常年举办或承办各级各类棋牌赛事活动,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围棋擂台赛;云子博物馆常年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云子王智云子围棋基地全年面向社会招收围棋爱好者,进行多层次多班级的云子围棋。为围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云南云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成立,使“云子”更多地关注民生文化,参与到民生文化的建设之中。</p> <p class="ql-block">东南亚商品馆</p> <p class="ql-block">官渡非遗</p> <p class="ql-block">水帘洞</p> <p class="ql-block">花果山</p> <p class="ql-block">古镇主街</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冬樱花</p> <p class="ql-block">土主庙</p><p class="ql-block"> 官渡土主庙,建于南诏时期,已有1200多年。《云南通志》载,土主庙“蒙氏城滇时建,滇人奉为土神,各村邑奉之,独在官渡者灵异”。该土主庙,始建于唐,供奉南诏三大保护神之一的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另两尊是观音、毗沙门)。此神原型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宇宙大神湿婆,归依佛教后成为一等护法大神。天竺佛教初传南诏时,为顺应当地信仰,遂戴上“土主”帽子进驻土庙。这是佛教因俗而化、因地而化最终战胜巫教的手段。南诏借助佛教统一云南,大黑天神功不可没,深得朝野敬重,“凡十户之邑,亦必祀之”,香火历千年而不衰。一等大神势必以一等殿堂供奉,大殿按当时最高规格兴建。此殿为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单檐歇山顶,前廊后厦,穿斗式七檩粱架结构。最为夸张的是正面檐下那片密密麻麻的雕花斗拱。斗拱共四层(术语称九跴四翘),每层又出45°斜拱,又称如意拱。每两拄间的斗拱多达6朵,层层累累,密密匝匝,组成一片巨大的斗拱网。所有拱头都雕刻成龙头、象首,施以五彩,使人眼迷神乱,仿佛有数百头神龙彩象翻腾向前,跃跃欲出。对这铺斗拱的评价历来有褒无贬,溢美之词不绝于文。固然,土主庙斗拱装饰艺术精美绝伦.臻于化境。但这是清代建筑装饰艺术中形式主义、唯美主义发展到极端的表现,是脱离科学、脱离实用,甚至不惜损害建筑体安全来追求美的恶作。下面我们就土主庙的斗拱和用材加以考察,即可看出它的问题。斗拱作为檐柱之间的过渡结构,其功能是支撑出檐,使挑檐溜远而上翘,便于采光和出水,同时将整个屋顶的重量过渡在柱端。此外.斗量拱的数量是服从结构的需要。唐宋殿堂.每两颗立柱之间,只有一朵,最多两朵斗拱。由于斗拱的构造和出跳极富装饰性,因此它很美,但这是基于实用上的美。而清代斗拱已经退化为纯装饰物件,不再具备结构功能。如土主庙为了美,斗拱数量大大增加,将成吨的木料压在梁上.不仅浪费,而且使大殿头重脚轻,损害了建筑体的稳定。这种违反建筑科学的美,富丽而繁缛,堂皇而不实,是清代建筑中一大流行病.也是我国传统殿堂建筑盛极而衰的表现;再说用材,土主庙梁枋的断面大都呈方形,这也是清代建筑中的弊病。宋代《营造法式》规定梁枋高宽之比为3比2,最为合理。而清代《工部则例》规定为10∶8或12∶10,不科学。从材料力学上看,梁枋承重能力与厚度(高)相关,而与宽的关系不大,方形梁既费料又增加屋顶重量,是不可取的。求证于考古资料,我国木构建筑滥觞于新石器时期,兴于商周盛于汉,到唐宋时达到光辉的顶峰,以后有所停滞,至明清两朝,实际上是在走下坡路。土主庙作为时代的产物,让我们看到,传统的典殿堂建筑艺术,走到黄昏末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了。面对世界的挑战,建筑必须改革、创新,既要继承古代优秀传统,更要开创当代新工艺,这才能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当然,作为古典式微期的建筑作品,土主庙代表一个时代、一种潮流,俱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应当好好保护。它犹如黄昏中的一颗明星,荧荧闪耀的是那过去了的,封闭时代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法定寺</p><p class="ql-block"> 法定寺,位于昆明东南郊历史悠久的官渡古镇。系大理国高氏所建,是佛教密宗在官渡兴起的地方,也是其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树林茂密,绿阴葱茏,有“螺峰叠翠”之称,为官渡名胜之一。法定寺体量不大,但举架较高。法定寺,斗拱出45度翼形拱,富于装饰。正面外檐装饰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形状,造形生动,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貌,具较高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妙湛寺双塔</p><p class="ql-block"> 妙湛寺前有十三层密檐方形实心砖塔两座,始建于元泰定四年(1327—1335年间)。多次重修,于明成化年竣工,原建两塔。西塔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地震被毁,尚存东塔。 原东西两塔对峙,每值冬秋夜晚,玉兔东升,两塔倒影似笔尖,阴影移动,犹如神人大师挥动大笔,书写诗篇,赞美天地、祝福人间,故称“笔写苍穹”。</p> <p class="ql-block">妙湛寺金刚塔,</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官渡街道官渡古镇广场中心。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原系妙湛寺建筑群的一部分,又因全部用石头砌成,故又名妙湛寺石塔,塔的基台四面皆有券洞可穿塔心而过,俗称“穿心塔”,金刚塔之名,系在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才开始使用。妙湛寺金刚塔由墩台、主塔和四小塔组成,整体用规则砂石砌筑。塔基呈方形,高4.8米,边长10.4米。基台下有东、西、南、北四道券门十字贯通,可供人通行。故俗称“穿心塔”。金刚塔之名,系在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使用。塔属于金刚宝座式类型,它的形制和雕刻,表现了佛教密宗金刚界五部的内容。妙湛寺金刚塔是金刚宝座塔中现存最早实物,为金刚宝座塔及喇嘛塔的传播、发展研究提供了实物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造型别出心裁,雕刻粗犷,充分表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是劳动人民勒劳智慧的结晶。196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金刚塔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妙湛寺金刚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官渡古镇恢复建设时进行顶升2.6米。</p> <p class="ql-block">三圣宫</p><p class="ql-block"> 官渡三圣宫位于官渡古镇内,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清代建筑,是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坐西向东,由山门,中殿,大殿三部分构成的二进院落,占地面积约1347平方米。为两进院布局,现存山门“三圣宫”三字为清末民初昆明著名书法家陈荣昌所书。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螺屿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具体地址是步行街与金刚街交叉口西北100米。螺屿楼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也是昆明市区内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螺屿楼始建于明朝,是一座集住宅、商铺和防御于一体的古建筑。整个建筑群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由主楼、左右厢房、门楼和围墙等部分组成。其中,主楼高三层,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屋顶覆盖着青瓦,显得古朴典雅。在螺屿楼内,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艺术品,这些都是传统工艺的代表,展示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此外,楼内还保存着一些历史文物和古籍文献,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昆明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除了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螺屿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昆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见证了昆明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如今,螺屿楼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它的历史魅力和文化底蕴。总之,螺屿楼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是昆明市区内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无论是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对于普通游客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旺弟光饼</p><p class="ql-block"> 光饼起源于中国明朝戚继光率领的军队。当时,由于南方正值雨季,军队的口粮受捂发霉,因此弓继光便提出采用山东老家制作杠子头火烧的方法烤制面食干粮。他们制作了两种圆饼:一种小而干燥,叫光饼;一种大而松软,叫征东饼。这两种饼中间都有一个小孔,可以用麻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便于行军时携带和随时充饥。</p><p class="ql-block"> 光饼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戚家军的机动性,在东南沿海抗倭战争中取得了重要胜利。后来,光饼在福建闽北地区流传,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口味和形态。现今,福建沿海各地甚至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沿海一直到福建沿海一带,都有光饼的制作和销售。光饼以纪念戚继光而得名,传承了光复失地的内涵,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感。每当提起光饼,人们都会想到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平息倭患的英勇事迹,为此产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了许多中国人的热血拼搏精神。</p><p class="ql-block"> 旺弟光饼就是其中的传奇,许多中央领导都曾光顾,满墙的照片,就是他们坚持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官渡古镇,参观了古镇里的寺庙街道,品尝了旺弟光饼和葛根茯苓酥,两位妹妹陪我聊天游玩,为我拍照。</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滇池北岸的官渡古镇,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非常感谢妹妹们,我们姐妹三人在一起就是开心快乐!又是一个美好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照片拍摄于2024年12月27号</p><p class="ql-block"> 文字完成于2025年1月5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