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埃及记

葛村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中下旬,随旅游团去了一次埃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到埃及,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就会冒出“出埃及记”这个词。 《出埃及记》是《圣经·旧约全书》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犹太人在埃及的奴役经历以及他们最终在上帝的引导下离开埃及的故事。后来又有人以“出埃及记”为名,谱写乐曲、拍摄影片等。顺着这个脑回路,就把此篇就叫“入埃及记”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埃及,可谓向往已久。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约形成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文明是老大。地球上有诸多河流,流经埃及的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入埃及,穿越6000多年时空,去与遥远的从前会面;入埃及,跨越7000多公里距离,在尼罗河上泛舟,想想就是一件很美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行,是先到达开罗,再从开罗乘飞机飞到埃及最南部的城市阿斯旺,在阿斯旺登上游轮,沿尼罗河向北而行,至卢克索上岸,然后去洪加达看红海,再从洪加达返回开罗。</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最古老的城市与</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最牛的博物馆,之一</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埃及第一天,在飞机上熬了一夜,于凌晨到达埃及的首都开罗。稍做修整,就马上进入游览程序,参观开罗古城和埃及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睡眠不足,受时差困拢,又要从导游那里接受关于古埃及的巨量信息。那一整天,人是懵的,同时又兴奋无比。游走于形形色色的古之又古之中,那种感觉很奇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开罗有5000多年连续不断的历史,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据说黎巴嫩有个名为"提尔“的城市,历史更久远一些。但开罗还大,开罗至今是北非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她横跨于尼罗河,分为开罗古城与新开罗两部分。2023年开罗市的人口达到2850万,比上海的人数还要多。埃及的人口,有四分之一强在开罗。</span></p> <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开罗本来就很古,又是世界上少有的遭受战争破坏最少的古城之一。所以,开罗的古城部分宛如一座大型历史博物馆。各种数千年历史的古迹比比皆是。就是路边的普通民居,看着也很有历史。我们所参观的</span>巴比伦堡<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圣乔治大教堂、苏丹·哈桑清真寺清真寺,</span>阿慕尔清真寺,岁数都是一千多 。</p> 这是巴比伦堡,也叫罗马城堡。约建于公元300年,是埃及为罗马统治时期所建的一个军事要塞。公元7世纪,这里曾发生著名的巴比伦堡垒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击败了拜占庭军队,为最终征服埃及奠定了基础,之后进入阿拉伯时代。</h1>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马城堡、也叫巴比伦防御堡垒</span></h5> 这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约建于公元4世纪未,距今约六百多年。因为是建于古开罗的巴比伦堡南门的两座高塔上方,又被称为悬空教堂。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母玛利亚大教堂</span></h5> 这是圣乔治大教堂,也是建于巴比伦堡之上。埃及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圆形教堂,是在埃及少见的东正教教堂。建于公元10世纪。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乔治大教堂</span></h5> 坐落在尼罗河畔的阿慕尔清真寺,是埃及乃至全非洲最古老的清真寺。由征服埃及的阿拉伯穆斯林将领阿慕尔于公元 641年首先建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它的建立标志着阿拉伯民族和伊斯兰教开始在埃及兴起。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丹·哈桑清真寺清真寺</span></h5> 罗古城,古韵十足的民居,两边摆满图书架的小巷,头顶埃及烤饼的妇人……都很有味道。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罗古城民居</span></h5>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开罗古城的埃及博物馆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座始建于1858 年的双层石头建筑物,</span>其貌不扬,却内有乾坤。馆内珍藏的<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物有30 多万件之众。埃及博物馆又被称为“法老博物馆”,因为馆中文物大多来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年的法老时代。拥有如此众多的公元前文物,这就是埃及博物馆牛气所在。也许在埃及,少于千年的东西根本就进不了博物馆,甚至根本就不配叫“文物”。</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中国类似,埃及许多古文物的存留离不开墓葬文化。古埃及君主被称为法老。参观埃及博物馆,看来看去,看的就是法老们的棺椁和殉葬品。那些棺椁太多了,以至于有的展厅,给人感觉就像是棺材铺。不过那些棺椁都非同一般,木头的、石头的、琉璃的、纯金的,都材质优异、制作考究,经历数千年仍基本保存完好。那些纯金打造的棺椁真是亮瞎人眼。还有一个玻璃棺椁,出自3000多年前的墓室,那时的玻璃工艺已经如此精良了?</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3000多年历史的玻璃棺椁</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及大名鼎鼎的金字塔也与墓葬文化有关,它们其实就是法老们的巨型坟墓。说起来,也幸好古人们,特别是古代达官贵人们都重视身后事,才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贝。而这些宝贝对于研究历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以现代人的观点与做法,能有什么能留存数千年?数据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埃及博物馆,记住了一个名字——图坦卡蒙。他是一位去世时年仅19岁的古埃及少年法老,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1341年至公元前1323年。他大名鼎鼎,并非因为生前功绩卓著,而是因为他的墓穴很难得的在3000多年间从未被盗掘,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墓穴中的珍宝震惊了世界。现在埃及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前5名,都与他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由24磅纯金制成,镶嵌着各种宝石,被认为是古埃及工艺的巅峰之作。是全球估值最高的文物之一。</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坦卡蒙黄金面具</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坦卡蒙金棺,它由204公斤纯金制成,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之一。</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坦卡蒙人形金棺</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图坦卡蒙黄金座椅、黄金内脏箱等等。埃及博物馆大厅的两尊最大的塑像,也与图坦卡蒙有关,那是他祖父母的雕像。</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坦卡蒙黄金座椅</span></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坦卡蒙祖父母的雕像</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及博物馆中还有一件文物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哈莱普斯女王的头像。据说她是埃及唯一一位女性法老,相当于中国的武则天。如果看塑像,这位女王真是美丽动人。但她的头像被不伦不类地加了一把胡子,说是要以此表明她虽为女人,但也具有男人般的力量与权威。到底是男权社会,一个细节充分体现男权意识。</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莱普斯女王头像</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及博物馆毕竟已经使用了100多年,内部设施已经老旧。那些展厅感觉对不起那些金贵的展品。为了更好安放展示古文物,埃及又新建了一个博物馆,叫大埃及博物馆。可惜这次没能去看。</span></p> <h1>  </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古老壮观而令人敬畏的神庙</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发前看行程安排,发现有5个参观神庙的项目,心里不免犯嘀咕。埃及的金字塔那是举世闻名,可神庙的知名度似乎没这么高。加上前不久在日本看到过的庙宇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所以对神庙没有太大的期望值。谁知到实地一看,瞬间折服。太美太壮观了,完全超乎想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最伟大的神庙</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阿布辛贝神庙</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埃及的第3天,凌晨四点来钟爬起来,乘车前往阿布辛贝神庙。这是一个自费项目,连同另一个参观努比亚村项目,要花180美金。另外,往返还要坐近8小时的车,这是很让我这个晕车的人发怵的。所以一度犹豫。但想想既然这是埃及最了不起的神庙,决定不管怎么着也还是要走这一遭。当我们穿越一片金色的沙漠,来到矗立于美丽的纳赛尔湖边的千古神庙面前时,真的被它的古朴壮观神秘给震住了,也为这种穿越几千年的会面感慨,就觉得这一路奔波还是值得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布辛贝神庙建成于前1233年,至今已有3200多年历史。神庙有一大一小两座,是古埃及最著名的统治者拉美西斯二世为自己及爱妾所建。按理说,这神庙应该以拉美西斯命名,却有了阿布辛贝这个名字,只因为它是由一位叫做阿布辛贝的小男孩于1813年发现的。看来,能够流芳千古的办法与途径是多样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布辛贝神庙在埃及的诸多神庙中很特别。它原来是在砂岩悬崖的山体上,用人工劈凿出来的宏伟建筑,属岩窟式神庙。上世纪60年代,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位于尼罗河畔的阿布拉贝神庙会被淹没。联合国高度重视,出资赞助,埃及人用了4年时间将此神庙切割迁移至一安全位置。阿布拉辛神庙因此成为人类迁移过的最重的建筑物,成为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迁移后的阿布辛贝神庙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这个湖是因修建阿斯旺大坝而形成的世界第一大人工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布辛贝神庙门前4座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雕,作为埃及古文物的代表,至今具有很高的爆光率。神庙中有左右两排的柱廊大厅,正是这些石柱承受了洞顶极为沉重的压力。大厅四周刻满精美的壁画,记述着拉美西斯二世的事迹。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布辛贝神庙之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神庙。原因之一是它闻名于世的“太阳节奇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阿布辛贝神庙尽头供奉有四尊石雕神像。这个洞窟式的神庙本来是终日昏暗,但每逢拉美西斯二世的诞辰日(2月21日)和登基日(10月21日),阳光就会从神庙的大门射入,穿过67米深的庙廊,披撒于阿蒙拉太阳神、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保护神全身,时间长达20分钟。而位于左边的普赫塔赫冥界神则永远在黑暗之中。上世纪60年代,神庙搬迁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了国际一流的科技人员,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测算设计。结果,太阳节的时辰还是错后了一天,照射角度也没有那么精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阳光精准的射入时间、精准的照射位置,这真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现代科学家都没能做好的事情,3000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是如何做到的?天文学、星象学、地理学、数学和物理学都要用到吧。这一被称作“太阳节”的奇观,使得阿布辛贝神庙成为世界建筑史上杰出的巅峰之作之一,也成为古埃及人的智慧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太阳节奇观”我们自然无缘得见,只能从网上借用两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供奉双神的神庙</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科翁坡神庙</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是入埃及的第3天,从阿布拉贝神庙回来,游轮启航。黄昏时分,游轮停靠一码头。我们鱼贯而出,上岸看另一神庙,科翁坡神庙。这是一个少有的同时供奉两个神,鹰神和鳄鱼神的神庙,因此又被称为“双神殿”。历史没那么长,2000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由于不是洞窟式的,所以科翁坡神庙建筑更具有埃及神庙的建筑共性。高大,以石块砌筑。带有柱廊的内院、大柱厅和神堂。大门前有方尖碑或法老雕像。墙上刻有着浮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及神庙有一个在别处很少见的特点,就是都有很多高大的石柱,石柱间距都很小。据说如此可以强化神庙的庄严神秘的气氛。这一特点在后面看到的埃及最大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发挥到了极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保存得最好的神庙</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荷露斯神庙</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埃及的第4天,半夜,游轮停靠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城市埃德福。凌晨5点半,又是倒尿那么早,我们就爬起来去看荷露斯神庙。坐游轮就这点不好,观景时间要受游轮行驶时间的限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荷露斯神庙修建成于公元前237年,历时200多年才竣工完成。因为地势较低,尼罗河泛滥时,整座神庙被淹没深藏于沙土之中,躲过了人为破坏和风沙侵蚀。1860年,才由一位法国的考古学家发现。因祸得福,荷露斯神庙成为了全埃及目前保存状态最好的神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荷露斯神庙自然供奉的是鹰神荷露斯。根据埃及神话,荷露斯的父亲奥西里斯为埃及人带来了文明,后来却被他的弟弟赛特杀害。荷露斯为报父仇,在埃德福杀死了赛特。于是埃德福就成了供奉荷露斯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荷露斯神庙的塔门高达36米,是埃及第二大的塔门。</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荷露斯神庙的塔门</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马车去看荷露斯神庙,一路上充分感受了埃德福的脏乱。埃及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稀少,尘土飞扬是常态。但埃德福的垃圾似乎也多了些,码头、景点附近也很杂乱。我们这些人也是给家乡养得娇气了。对比之下,感觉得能够生活在干净整洁之中,真是一种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埃及第二大神庙</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卢克索神庙</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埃及的第4天,黄昏时分,游轮到达卢克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的古埃及,尼罗河中游,曾经雄踞着一座无以伦比的都城,叫“底比斯”。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稠密,广厦连亘,极为繁荣,光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把底比斯称为"百门之都"。就是在底比斯作为埃及都城时期,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与庞大的墓群。数千年岁月流逝,许多宫殿庙宇已然堙没,但仍有少量经发掘而现世,让人们藉此想象当年底比斯的恢弘风采。这个“底比斯”就是今天的卢克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卢克索一直是埃及的旅游胜地。有句话叫做不到卢克索就不算到埃及。埃及神庙的老大和老二都在卢克索。卢克索还有一个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大约是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时期的法老和贵族的主要陵墓区。 现在已经开发了62个陵墓。埃及博物馆里的宝贝有相当部分就来自帝王谷。</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卢克索神庙外的旅游大巴</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及神庙的老二,著名的卢克索神庙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修建者涉及好几任法老,其中的第一院的修建者就是修建阿布辛贝神庙门的拉美西斯二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我们夜访卢克索神庙。只见在幽蓝色的夜幕之下,神庙庄重巍峨。巨型的神像,高大的廊柱。让人感叹古埃及文明之璀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趣的是,卢克索神庙曾经被沙土掩埋,只剩约三分之一露出地面。进入阿拉伯时代,有穆斯林就利用神庙的残垣,建了一座清真寺,成功地实现了神庙与清真寺的嫁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卢克索神庙的墙上、廊柱上 ,同样布满精美的浮雕及壁画。下图中的这个图案,就是上面一个圆圈,形似钥匙的图案,在多个神庙都能见到,它在埃及被称为“生命的钥匙”。因为寓意良好,成为埃及工艺品的重要素材。在埃及的不少店铺都能看到这个“生命的钥匙”的挂件或钥匙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发现埃及神庙特别适合晚上去看,夜幕中,星空下,神庙更显壮观而神秘。加上灯光一打,整个神庙都熠熠生辉。看来也不是我一人发现,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夜晚的卢克索神庙熙熙攘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透过高大的石柱,能看到空中有一颗很亮的星星。同伴说,我在家也老看到这颗星星,不知它叫什么名?不管它叫什么名,它就是一颗跨越时空,一直与神庙共存的星星,也是跨越空间,始终与地球人共存的星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埃及最大的神庙</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卡尔纳克神庙</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卡尔纳克神庙也在卢克索。她供奉的是太阳神阿蒙,始建于3900多年前,之后陆续扩建,扩建过程绵延20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卡尔纳克神庙的体量在埃及神庙中排行第一,它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古建筑物之一。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众多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神庙内那些大立柱上的彩色绘画,居然至今未完全褪色。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卡尔纳克神庙,你可以充分体会古埃及人对高大石柱的热衷与执着。神庙大厅中央,巨大石柱林立,石柱的直径明显大于石柱的间距,这种情况在别处是很少能见到的。石柱处处遮挡着人们的视线,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而且,置身那些石柱之间,真的会感觉有一种压迫感。这个中央大厅其实我们早就见过,著名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曾经在这里取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年代的久远,神庙已是破败,但透过那些仅存的部分,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尔纳克神庙当年的宏伟壮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日之内看了5座神庙,但并不觉得厌倦,反而越看越兴奋。一则这些神庙各有故事,各具风采。二则这些神庙似乎均气场强大,能给人感官及心灵的冲击,并令人敬畏。嗯,反正我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及神庙不仅是宗教崇拜的场所,还承载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多方面的功能和意义。古埃及被称为“众神所在之地”,曾有许多神、许多神庙。星移斗转,桑海沧田,多少神庙已然消踪匿迹。多少人寻寻觅觅,才发掘出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另一角度看,神庙多,恰恰映证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悠久。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皆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2000年左右的历史。而在世界宗教时代到来之前,人类还经历过自然宗教、多神教或一神教等时期。古埃及的神庙应该就属于多神教时期。在中国,在别的国家,我们能看到的大抵是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教堂、清真寺,佛教庙宇。而埃及,早在世界宗教时代到来之前已经有较发达的文明,是以留下了历史更为久远的神庙。古埃及文明,果真是古中之古。当然,这里面也有埃及气候干燥,加上当年又讲究以石头作为建筑材料,所以那些古代建筑保质期更长的缘故。</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和美丽的红海</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及是个拥有大片沙漠的国家,但她又有两个与水有关的美丽,一个是美丽的尼罗河,一个是美丽的红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埃及之行,在尼罗河的游轮上住了四晚三天。中途几度停船上岸,游览相关景点。我还从没有与一条河亲密接触这么长时间。我们的黄河长江,我也只是在长江游轮上呆过一天一夜而已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而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尼罗河为古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还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可以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文明,就没有埃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阿斯旺,我们曾打卡阿斯旺大坝和纳塞尔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0至1971年,埃及斥资9亿美金建成阿斯旺大坝,将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拦腰截断,而后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湖纳塞尔湖。这个湖为拥有大片沙漠的埃及实现了有效的用水调节,使得一亿人口的埃及既便是在几乎全非洲都闹饥荒的时候,也基本可以做到粮食自给自足。不过由于这湖的面积太大,居然有101公里越过边境,进入了苏丹境内。一个国家修水库,水漫他国领土,这本可以引起两国纠纷。但苏丹正好也缺水,于是乐享其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阿斯旺大坝,苏联帮了忙。所以在附近建有埃苏友谊纪念碑,很壮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埃苏友谊纪念碑时正赶上一群学生也在参观,得以旁观他们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阿斯旺,我们还曾换乘小汽轮沿尼罗河而行,去逛了坐落在尼罗河畔的色彩斑斓的努比亚村。努比亚人,生活在埃及南部及苏丹北部的土著居民。他们喜欢用色彩鲜艳的油漆粉刷房屋,于是他们的村落成了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努比亚村,有老师教我们一些简单的阿拉伯语。过程很欢乐,结果很悲催。一众人等学了半天,啥也没记住。还好,这位老师根据我们名字的读音,给了我们各人名字在阿拉伯文中的写法。这才知道阿拉伯文字是一种表音文字。</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阿拉伯语的老师</span></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的名字</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努比亚村,往返都是乘船。顺便欣赏了尼罗河的两岸风景,巨石,芦苇,各色水鸟……很美。《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大侦探波罗住过酒店依然伫立尼罗河边。其间,还有小孩乘小帆板来到汽轮边,扳着船舷给我们唱歌,讨点小费。有3个孩子居然用中文唱了《两只老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尼罗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河面宽阔,河水清澈,而且有相当部分河段的河水会呈现一种湛蓝色。印象中,很少有蓝得如此漂亮的河。河两岸又是埃及最富饶、最富生机之所在。在如此美丽的河流上航行,又时时可以欣赏尼罗河两岸风光,这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特别是在从埃德福到卢克索一段,正值天气晴好,两岸风光渐入佳境。岸边摇曳的芦苇,成片的麦苗,高大的椰枣树与波光粼粼的河水构成极美的图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途中,游轮一度停下来,排队等待通过伊斯纳水闸。在长江,也曾经这么过过一次水闸。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尼罗河之游结束于卢克索。离船上岸后,我们乘车奔赴埃及的海滨城市洪加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洪加达最宝贵的资源在于红海。她座落在红海边,拥有绵延40多公里的海岸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洪加达于上世纪80年代,从一个曾经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渡假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天一早,我们乘玻璃船出海。这又是个自费项目,80美金。原曾想自己大海也见多了,没必要再花这个钱。后转念一想,既然来了,怎么的也应该到红海上兜兜风。哎,幸好去了,不然真的会后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海太漂亮了。令人惊叹的清澈,浅海处,清澈见底;深海处,又纯净幽深。随海域的深浅变化,不同层度、不同层次的蓝都有着宝石般的美丽。难怪人称红海是无需滤镜的玻璃海。埃及的冬季,气候正好。沐浴阳光,吹着海风,心情都是清澈而美丽的。下到玻璃船的底舱,透过大幅玻璃看海底世界,也很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洪加达,住的是一个五星级的度假村。住宿不错,环境很好。度假村离海滩很近,村中又布满大小不等的游泳池。游客中有各色人种,以白人居多,又以德国人和俄国人最多。都是来玩水晒太阳的。对他们而言,似乎晒太阳又比玩水更重要。海边、渡假村,目之所及,到处是一具具晒得红彤彤的躯体,甚是壮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不理解的是,不论是在尼罗河游轮,还是在红海度假村都吃的是品类丰富的自助餐,却都没能吃到很好的水产海鲜,顶多也就有一道鱼。在度假村时,有一次说是有螃蟹。一看,那螃蟹小到离谱,还极不新鲜,根本没法吃。尼罗河与红海水产不丰吗?</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人类最伟大的建筑之一</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金字塔</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埃及的第8天,也是在埃及的最后一天。终于与神秘而伟大的金字塔面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巨石垒就,三角形。因为形状像汉字里的“金”字,所以中国人把它叫做金字塔。在埃及,他们直接把它叫做“三角形”。金字塔的内部是空心的,其中通常放置有石棺。人们还曾在塔内的壁画上,找到了描绘法老往生的神秘图画。估计金字塔也是法老们为求往生而不遗余力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对金字塔的用途,还有许多猜测,其中有些猜测十分魔幻。但也只是猜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埃及现已发现的金字塔有108座。我们参观的是位于吉萨高地的3座。它们以塔的主人、祖孙三代法老的名字命名,分别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是埃及,也是世界最大的金字塔。约建成于公元前2560年,距今已是4500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夫金字塔的塔高曾经达到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现在只剩下了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底座有5万多平方米,相当于7个半标准足球场。砌成金字塔的石料有230万块,每块有1.5吨至160吨。10万人,花费了20年修建而成。胡夫金字塔被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而且,在1889年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的4449年间,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橫卧沙漠。古埃及人常用狮子代表法老,象征其无边的权力和无穷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经有4000多年,高度雄居世界第一,至今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陵墓之一。能够把陵墓建成如此庞然大物,可以想像数千年前的埃及人做事的胆魄和气度。在没有现代运输吊装设备的4当年,古埃及人是如何完成如此浩大工程的?这曾经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有人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所为。现在虽然有了一些猜测,但许多事情仍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经看过一部以金字塔建造为背景的,忘了叫什么名的影片。里面的劳作场面很壮观。仅仅为了统治者身后躯体的安放及死后往生的欲望,一代又一代难以计数的人付出辛劳,乃至生命。想像不出当时的参与者会是什么想法?而他们也肯定想像不到,他们所建造的是在数千年之后仍巍然屹立的伟大建筑,所创造的是让后人钦佩不已的千古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500多年,太过漫长。人这一辈子,能看到4000多年前的东西,这种感觉很特别。在埃及有句话——我们害怕时间,时间害怕金字塔。一个朋友在我的朋友圈看到这句话时,止不住地嘎嘎乐,她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替她分析:是不是一直以为时间最无敌,现在终于发现有一样东西能够让时间害怕了,所以就忍不住地乐呀?是啊,岁月流逝,沧海桑田,金字塔依然固我,时间奈何不了金字塔。 </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五、热情的埃及人</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埃及,“烦恼”之一是需要随时得体地应对埃及人的热情,当然这是快乐的烦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种热情是纯粹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住游轮,找来客房主管帮解决点问题。事毕,身形高大的主管笑容灿烂,边说着很好、你们很好,边要与我握手。我虽然有点不明所以,但也赶紧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开罗有800年历史的汗哈利利集市喝下午茶,店主店员主动而热情地用中文说“我爱你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街头,随时有人与你打招呼,而且多有用中文。在卢克索乘马车浏览市容。马车很高,路边行人与马车乘客的距离是超过了需要打招呼的社交距离的,但不少行人,特别是孩子们都热情地向坐在马车上的我们问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埃及,学会的唯一一句阿拉伯语是“哈比比”,意思是“亲爱的”,我们的导游小穆,整天冲着我们喊“哈比比”。</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热情地向马车上的我们问好的</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路边男孩</span></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动与我们打招呼的路边女孩</span></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斯旺集市中的微笑姑娘</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卢克索的快乐马车夫</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种热情是带有点目的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一是笑容灿烂地向你讨要东西,清凉油、笔、打火机。要清凉油的最多。也不知为何埃及人如此热爱中国清凉油。走到哪里都有人边冲着你边笑边嘴里嚷嚷着“清凉油,清凉油”。幸好行前得领队提醒,在某宝上买了几十盒带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二是热情地推销小商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尼罗河游轮,我们经常上到顶层甲板看风景。有小商贩划着小船,笑容灿烂地向游轮上的乘客兜售披肩、T恤一类的东西。一次我与同伴正扒着围栏看热闹,一条披肩竟然从小船抛到了同伴怀里,搞得同伴一时手足无措。那么高的游轮,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街上及旅游景点附近,更是经常遭遇众多小商贩的热情拦截。若听他们的推销词,东西都很便宜,很多都是一美金。这种热情有点烦人,但带点微笑,目不斜视地躲避而过,嘴里再来点“sorry、sorry”,也就应付过去了。倒是在景点,会有一些人主动地要帮你拍照,或邀你去看看他的骆驼什么的,这就要小心了,过后十有八九会问你要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头想想,在埃及,唯一遇到的高冷就是在飞机上。那些空姐空少空姨空叔几乎是一律地面无表情,间或还会表现出不耐烦。不知为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过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带点功利性的热情又何妨?生活不易,体谅一下就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金字塔,告别埃及。很享受在埃及的这种穿越时空,与遥远的从前会面的感觉。也时常被古埃及文明的深远所折服,为尼罗河与红海的美丽所倾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话说回来。在四大古代文明中 ,有三个都必须带一个“古”字,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只有中国,不需要说成“古中国“。巴比伦,早就已经不复存在。古埃及,随着公元前30年埃及首都被罗马军队占领,埃及沦为罗马的一个省,古埃及文明就已经告终。古印度文明也在公元前187年,因雅利安人的入侵等原因而灭亡。只有中国文明是从未间断,延续至今。中国文明不是最古的,却是存续时间最长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最最牛的还是中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