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梓潼文昌帝君庙位于宕昌县沙湾镇上堠子村。始建于元,明代重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前、后殿,前殿由山门、东、西厢房、过庭组成,皆土木结构。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人”字梁架,硬山顶,檐下施斗拱;殿门正中檐下斗拱施彩绘,内壁彩绘人物故事画。山门由三台阶构通,门两侧各一尊石狮,门板上各有一幅人物画。保存较好,对研究清代建筑制度和建筑史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梓潼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东北方,历史悠久,自古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梓潼县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等。梓潼的七曲山大庙是文昌祖庭,始建于晋,被认为是主管文运功名的星宿文昌星的发祥地,终年香火旺盛、游客不断。</p> <p class="ql-block">唐宋以后,由于民间的普遍信奉以及帝王诏令,全国各地渐次建起了成百上千的文昌宫观,宕昌文昌宫初形应该修建于宋后期,元代进行了大规模扩建。</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 3 8 3年,这一年在总兵李志刚的带领下,重修了上堠子村梓潼文昌帝君庙,并于明洪武十六年(1 3 8 3年)癸亥秋七月庚申三日甲辰刻碑记之。</p> <p class="ql-block">总兵李志刚在沙湾时,精于治理地方矛盾,为民谋福祉,之后政通人口,重修文昌宫,民风大变,社会逐于稳定。</p> <p class="ql-block">大明重建梓潼文昌帝君庙廟记,碑文文字简洁流畅,碑刻刀法娴熟,篆写书法有艺术价值,使研究明史与当地人文地理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碑文文字大体记载如下:明洪武十五年时,当时正在重修文昌帝君廟,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西面有羌戎,与迭部藏族相连,南面许多盗寇居险处崖壁,北面有秦家等族自设防线构垒林山,他们之间犄角互援,经常下山到河对面对峙,并纠合联合起来一同行动,经常掠攘武都城,屠掠众民,都是一些流冠,罪行极大。上奏朝廷后,洪武帝于1382年秋7月,颁发命让岷州卫使马烨指挥统领精兵对其进行讨伐俘首追责冠头领责任,出兵势如破竹,一举胜杖,并燔祀神灵,秋毫不犯,从沿河流和山谷并进形成包围,星罗棋布,步步为营直冲盗寇的地方,雷震貔飞,兵从天降,获寇魁头领,捕西戎服,都释放遣送为良民回家。后把西面羌,迭番的绝隘险沟堑岩石塞筑并加固堡垒,延继周边百余里路,险要陡岩修平整,上设关口相把守。当时胜利后,军队士气高涨并犒劳士兵,并驻于西固城下,和风化雨,改良民风,对势力庞大特殊族群和贫困的族群进行安抚抚绥救助。于是当时的许多德高望众和村族里有威望的人都高兴的推荐说:西北角落十多里地方有梓潼君庙,从宋朝至元代,不管天旱求雨还是雹涝灾害祷告求之,非常灵验,造福大众,效果显著,众人信服。由于兵荒马乱,争纷不断,烧毁于乱兵战火,仅存遗址,旁边祠植有二个松柏,修着围栏,长势蔚然苍翠,挺拔秀丽,枝条屈伏,龙飞虎踞之势,当时考虑,没有忍心砍伐,应该好好修建一下,于是以加强民众团结和信抑,指挥马烨(江苏淮东六合人),感念神灵佑于国,助我们战争攻克付伐中获胜,应该奖怀和宣传戴恩,依据这些条理募筹工人,修墙墁瓦,建筑楹栏围墙,设计神位,画师丹青绘像,庄齐各位神灵排位,在重峦叠嶂中,江色浮轩,湍漾回溢流,澄光照在牖篇上,非常壮观,东与阶州相连,西抵川戎卢,南控制着迭部松潘,北面通往岷郡,路途遥远,有千个堠村户,像蜂房一样相聚落一起,有千余家,以此为记。王的护卫,风调雨顺,民心所向,平安顺遂,一切按规矩行事,今年秋天,庙宇落成,千户富人姚哭着领下属记住这个修复过程,神灵显,圣上功成,宣善昭示彰于众,保卫了国家护佑了民众,培养教化根植民众的思想道德,向人们传布,所以人人念其功,感谢永远的政绩,指挥马候王马烨恢复庙规制度,征显威严,亘古耀今,并对过去的遗迹作了详尽的描述,过去没有什么规定,现在什么都有了制约,渊源悬虚,影气好,天象厥明,万灵看到一切,功勋卓著,田野沃丰并雨顺,民众有依靠,千年推崇祀,一改颓废之势,阳光明媚,气象轮回,庙宇嵩峙,政通人和,城郭坚固,论奖功劳,就是马烨,歌舞升平,民众安康集市如炽,永远在天朝的护佑下,皇恩不忘。明洪武十六年癸亥秋七月庚申三日甲辰告知(明13 8 3年癸亥猪年7月三日)</p> <p class="ql-block">当时李志刚就和大家商议,开始募工,马烨负责,重修文昌庙帝君廟,屋顶墁瓦修栏杆,飞甍楹栏,画廊彩绘,丹青绘像,</p> <p class="ql-block">宕昌梓橦文昌庙不仅是信仰的象征,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文昌文化对于传统社会民间美德和公序良俗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逐渐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