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4日上午,嵩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吕宏军委托研究会理事冯昶富、范占标等,陪同原河南省旅游局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原主任范修芳一行,赴登封市大冶镇西施村,考察西施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大冶西施村,冯昶富就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吳-越争霸、嵩山及马岭山地区旧石器晚期人类行为和文化发展、历史名河洧水源等历史文化,解柝了古越国范蠡、西施为何北上中原、归隐嵩山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在大冶镇西施村老干部景丙林引领下,考察团实地考察了嵩山东麓马岭山、洧水源、西施浣纱池、西施祠及西施墓遗址、西施旧石器遗址、洧水河、洧源县遗址等。</p> <p class="ql-block">考察团认为:实地考察登封大冶西施村范蠡、西施归隐嵩山遗迹,游览了嵩山的名胜风景,加深了对历史人物范蠡、西施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对范蠡、西施等历史人物的贡献,也有了新的发现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西施村区划沿革</b></p><p class="ql-block">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五年(958)年,告成县并入登封县,至宋时属河南府管辖。</p><p class="ql-block"> 元时改为河南府管辖,明时又复位河南府管辖。明朝下设里、甲。此时登封设44里,明神宗万历年间并为36里(保),西施村此时属大冶保管辖。</p><p class="ql-block"> 清代行政制变登封归并为10里8镇,西施村此时属卢刘里。</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17年(1928年)沿袭清制,西施村仍属卢刘里所辖。 </p><p class="ql-block"> 民国18年(1929年)全县又8里改为8区,卢店为第三区。唐庄、卢店、大冶并为登封县第二区属,辖十三联保。此时西施村属登封县第二区属管辖。</p><p class="ql-block"> 民国29年(1940年),废区署设乡镇,全县划为八个乡镇,实行“镇保甲”制,卢店改为镇。东至景店、施村,西至龙头沟,南至双庙沟,北至张沟。此时西施村属卢店镇管辖。</p><p class="ql-block"> 1950年西施村从卢店划归大冶管辖。从此,西施村划归大冶第六区。</p><p class="ql-block"> 1955年撤区设大冶、施村、垌头、王村4个中心乡。西施村归施村中心乡管辖。 </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19日成立大冶前进人民公社。下设大冶、弋湾、施村、垌头、王村五个管理区,西施村仍属施村管理区所辖。</p><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又改大冶前进人民公社为登封县第六区。改5个管理区为5个小公社,西施村属施村小公社管辖。</p><p class="ql-block"> 1962年7月又撤区恢复公社。王村又从大冶划分出去,独立公社。公社下设大队,大队下设生产队,生产队下设组。从此西施村独立成村,更名为西施村大队,直属大冶管辖。</p><p class="ql-block"> 1993年撤乡改镇,称大冶镇人民政府。西施村仍称西施村村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2002年第十七村民组分为两个村民组。分别是:中一节(东)、中一节(西)。西施村 23个村民组从2002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西施村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西施村位于大冶镇西北部,距镇区4.5公里。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吕豪恩如称臣,每年向吴王现爵进贡。越王府下大臣范蠡曾跟随吴王夫差当过臣子,深知吴王迷恋酒色,就向吴王献美人计。于是,越王在浙江储集招来美女,西施和郑旦招回宫中。经过三年培训演练,送给了吴王夫差。吴王夫差见西施有沉鱼落雁之美,飒爽株丽之姿,终于陷于酒色不理朝政。越王趁机攻打吴国,一举吞并了吴国。越灭吴后,范蠡便携西施泛舟五湖。游至洧水源头时,观此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西施便与范蠡隐居于此,最后死并葬于此地而得名西施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紫罗池遗址</b></p><p class="ql-block"> 紫罗池位于马岭山下,西施村西北,系洧水之源。</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越国以美人计灭掉吴国后,范曦携西施到此隐居。因西施在池内洗过紫罗裙后称紫罗池。西施死后埋葬于此,西施村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 村东2里许有西施园</b>西施村中学(大冶第三初中)东南150米处,原有西施坟一座,1958年平整土地时被毁,村中并建有西施祠,不知毁于何时。</p><p class="ql-block"> 紫罗池,石缝层叠,均有细水渗出,汇流成滩,水平面面积约400平方米,池水碧绿,常年满盈,长流不断,有史以来,遇到大早,水流量不见其减。其水质甘甜。传说春秋时期西施隐居于此,常年在此池内换洗罗裙而得名。紫罗池,每年到了雨季,马岭山之流水,随坡而下,汇聚石簸箕,流经“花手巾”,流过“洗脸盆”,形成瀑布水帘,复满“卧龙池”使龙池内水势突涨,射出龙门,搏击石壁,声势大震,浪花翻飞,雾气腾腾,经里河湾,过千层岩,经牛舌头,翻大石堰,汇集紫罗池后,顺流南下,经大柏树,石龙嘴,过四方大石头,沿丈许宽的深沟之关爷庙与石板道洧水源系汇流,形成双溪河。</p><p class="ql-block">1958年村民在此修一水库,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水屿游集,肥鱼成群,旱天可浇上千亩地。后谷底表面水位下降,加上下游的几个煤矿的深层排水,地面沉陷,导致池水于1996年后干涸,再不见当年之风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