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战地探访 赤土风铃

八千里路(a忠)

<p class="ql-block">昔日厦门岛曾经是战火粉飞的海防前线,建国初期海峡对岸的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袭扰厦门是常有的事。儿时耳畔常响起振奋人心的《厦门颂》:厦门、厦门,你是英雄的城,千里海涛万里浪,你屹立在祖国的国防线上,大炮雷轰金门岛,打得敌人心惊 胆丧,万里长空雄鹰飞,屡建奇功震四方,神勇快艇擒敌舰 ,威名天扬。</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23日下午17时30分,厦大的师生推窗可见远处南太武山至小金门的上空一片红光,仿佛大面积燃烧的晚霞一般,千万颗越海的弹道化成海天一色的天然大银幕上壮丽的奇观。由于弹落点都在金门岛上,隔海相望明显淡化了爆炸的震撼。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八二三”炮战,史称“第二次台海危机”。密集的炮火前后持续了85分钟,据统计解放军厦门前线部队共发射炮弹3万余发”。此后炮战持续了十几年。</p><p class="ql-block">如今硝烟早巳散尽,鹭岛厦门美如画,碧波千顷映云烟。很难想象,在厦门岛面对金门的风情万种的环岛路两旁的山头上,还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当年的工事:战壕、雕堡、坑道。</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喜欢徒步的陈老师带领我们十几个骑缘队队友登上面对金门、烈屿、大担、二担等岛屿的曾山和营口山,探访台海危机时山上构筑的工事。曾山上的坑道四通八达,坑道内设有水池、厨房,据说可屯兵一个团。</p> <p class="ql-block">透过坑道的观察窗海对面的大小金门岛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瞭望塔上极目远眺,临海的双子塔历历在目,对面山间的山海步道清清楚楚,下面大石头上的队友就像小小孩。</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许多形状各异、别具一格的海蚀石。</p><p class="ql-block">海蚀石通常形成于海边,但由于海平面的升降,这些石头就会显露在陆地上,形成山上的海蚀石‌。</p> <p class="ql-block">大石块上刻着“这一生有了当兵的历史不后悔”。</p> <p class="ql-block">老顽童们竞相爬到巨石的顶上。</p> <p class="ql-block">坑道厚重的水泥门。</p> <p class="ql-block">坑道窗口外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海的对面是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山头的坑道,这坑道更长,有多个岔道,有水池、厨房。听说当年能容纳一个团的兵力。</p> <p class="ql-block">水池,水桶里还有一只青蛙,其实不能叫青蛙,皮肤有点红。</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牌子表明这是31614部队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紧临海边的营口山,山上也构建了雕堡、战壕、坑道。</p><p class="ql-block">据《厦门志》记载,塔头巡检司防城建于1387年,是厦门岛内的第一个防城——从石湖巡检司迁至塔头,距今已有637个年头。史料显示,塔头城与厦门城同属军事城堡,其规模虽不如厦门城,但建造时间早于厦门几年,因此塔头城也是厦门岛内早期人文发祥地之一。目前,塔头巡检司防城的遗址已湮灭于岁月中,原驻军处所在的小山被称为“营内山”,有清末爱国将领澧阳孙开华题“驻军处”,在今金沙湾酒店附近。</p> <p class="ql-block">堆满落叶的战壕。</p> <p class="ql-block">海边上的雕堡,瞭望塔下面的巨大的岩石内部掏空,成为一座天然的雕堡。</p> <p class="ql-block">岩石上的摩崖石刻,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p><p class="ql-block">“海滩的一段栈道旁,有一块巨石上有旧时留下的碉堡。“这里算是以前厦门岛塔头城的范围。这块石头靠海边,朝海的石面坡度近70度,我说的石刻就在这上面。</p><p class="ql-block">院禁”石刻文字全部内容的首次完整辨识,对于塔头城文史研究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该石刻位于思明区滨海街道塔头村的海滨巨石上。据石刻记载,在明嘉靖初年,曾有品行不端的石匠等人利用官吏权势,欲开采这一巨石营造漳州江东桥。对此,塔头年高有德者不畏强权,带领乡亲向官府申诉,最终取得官府支持。官府命工匠在此巨石上镌刻禁约,禁止任何人开采此石,违者将受追究。</p><p class="ql-block">该石刻的落款时间为“嘉靖伍年”,也就是1526年。</p><p class="ql-block">“不许借修桥梁,啚充私囊,仍于塔头有关风气等石用强取凿。违者地方拿究,特示!” 这段文字明确禁止了私自开采风水石的行为,并威胁违反者将受到地方惩罚‌。明朝将厦门岛原有的“嘉禾巡检司”管理级别提升至所城规模,“厦门城”由此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当年被盗采的礁石。</p> <p class="ql-block">明初,同安县在厦门岛北部设立“石湖巡检司”,又称“嘉禾巡检司”。直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海防,就把石湖巡检司迁移到厦门岛南部的塔头,称“塔头巡检司”。因此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二月建成中左所(嘉禾所)城之前,嘉禾巡检司是明代厦门岛出现的第一个地方政府派出机构,一度是厦门岛的行政和军事中心。</p><p class="ql-block">明朝将厦门岛原有的“嘉禾巡检司”管理级别提升至所城规模,“厦门城”由此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来历不明的“中左所营”。</p> <p class="ql-block">“望归亭”题刻三字黄宜弘先生题。据望归亭碑记载,这个观景平台是为了纪念著名的闽籍爱国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黄克立先生而建立的。黄克立先生曾追随陈嘉庚先生多年,并在抗战胜利后被委派接收台湾,担任第一任台中市市长。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因此在与金门隔海相望的厦门岛上建立了这个望归亭,以表达他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望归亭位于会计学院后山。</p> <p class="ql-block">队友们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赤土社紫花风铃木</p> <p class="ql-block">赤土社是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洪塘村的自然村,位于天竺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乡村美丽,民风淳朴,环境优美,赤土社是“中国十大美丽休闲乡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来到赤土社,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姹紫嫣红,郁郁葱葱,如烟如霞,蔚为壮观。一朵朵粉紫色的花球绽放在枝桠上,无数朵风铃般的小花朵交织在一起,在这柔和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婉约而艳丽,一幅清丽素雅的画卷呈现眼前,美仑美美奂。</p> <p class="ql-block">紫花风铃木的观赏价值‌非常高。它的花朵色彩鲜艳且层次分明,花期通常从12月持续到次年3月,单朵花可盛开约10天,整株树的花期可达30天左右。紫花风铃木在开花几乎无叶,形成壮观的花球,宛如风铃挂在树上,随风摇曳,展现出灵动自然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行走于大片的紫花风铃花间,一树树紫花风铃绚丽绽放,姹紫嫣红的紫花风铃在寒风中摇曳轻舞,暗香浮动,如梦似幻,浪漫醉人。漫步其间,仿佛就像步入了浪漫梦幻的童话世界,让人心旌荡漾。</p> <p class="ql-block">站在“听风营地”,极目远眺,几百株紫花风铃木并排左右两侧道路,在灿烂的阳光下迎寒绽放,放眼望去如同一道粉紫色的飘带,风儿一吹,紫花轻摇起舞,摇曳生姿,美得如诗如画,引得众人陶醉不已。</p> <p class="ql-block">紫色风铃轻轻摇曳,如梦似幻紫色花海,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路过日月谷温泉渡假村</p> <p class="ql-block">景区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