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豆瓣的电影评分规则相对还是科学的,这种规则在基础计算法的前提下,引入“非正常评分规避机制”和“修正机制”,从而力求避免评分结果被人为操纵和偏激化情绪的影响。然而,如同许多事物一样,豆瓣的评分很难做到完美无瑕,由于评分的主体来源是豆瓣的注册用户,平台无法保障注册用户整体的审美素养,理论上,这种评分主体的样本偏差,对评分结果有可能形成部分折扣。</p><p class="ql-block"> 最近,观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美国电影《21座桥》。影片在豆瓣影评中得分不高,只有6.5分。面对电视银屏的菜单上一堆的高分剧目,本想指尖在遥控按键将此片轻轻划过,但主演博斯曼以往的表演风格,以及现实中演员本人最后十分悲惜的人生谢幕,让我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这部电影。</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节奏紧凑、充满动作和惊悚元素的警匪片,影片讲述了一个雨夜追凶的故事。一名失意的警探,因为一次突发重案,参与到一场全城范围的追捕行动。追捕中他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十分隐蔽的阴谋。于是,他在紧张的追凶环境下,抽丝剥茧,涉险取证,最后让罪犯一一现形。</p><p class="ql-block"> 影片的剧情显得老套,并且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过于理想化,感觉,这可能是得分不高的原因。但全剧看下来,没有明显的败笔,故事虽然一波三折,但推进非常干净利落,具有较高的观赏性。</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讲述风格不同,前苏联电影《最后一击》(《解放》系列之五)以还原历史的形式,对二战中苏军攻占柏林的激烈场景展开了宏大叙事。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获得9.1的高分,这样的高分自然也就容易点燃观众的兴趣,毕竟,俄罗斯文学对人性的细腻表现,曾经让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个人理解能力的问题,这部高分电影让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很快失去了耐性。《最后一击》的故事背景,原本是历史进程中非常精彩的一页,真实事件的本身,就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冰火激浪。然而在实际观影体验中,给人的感觉是流水账式的单调,缺乏对主题的深度讨论,并还有画面剪辑和拼凑的痕迹。人物塑造也相对单薄,缺乏由矛盾冲突而形成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影片出现的人物较多,但一路看下来,几乎没有让人记得住的角色。整部影片感觉有失高分之誉。</p><p class="ql-block"> 以上啰嗦了一堆,只是个人在两部电影观影后的一孔之见,无意影响和左右他人对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作一次这样的比较,只是想表明:分数并不是唯一的价值认知渠道,有时候,对自己而言,更重要的是认知过程的自身感受。</p><p class="ql-block"> 外孙女四年级第一学期已接近尾声,随着教学进程的加深,小家伙的积累与消化也变得更加吃力。原本我印象中属于中学的教学内容,如今也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的教材中。下题是一道数学题:</p> <p class="ql-block">“长方形ABCD中,AD长6厘米,AB长3厘米,三角形ADE、四边形EBFD及三角形CDF的面积相等,求三角形DEF的面积。”</p><p class="ql-block"> 类似难度的题型,以及排列组合中的数量关系、几何图形引申辅助线的巧算等等,屡次出现在小家伙的数学作业中。为了及时完成当日作业,一老一少时不时在夜晚讨论至超出一个四年级孩子应有的休眠时限。这种现象很自然引起我的警觉:是否有必要让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学得如此辛苦?我开始为小家伙身心健康担忧,更让我思虑是,学习上接踵而至的所谓“重点难点”,是否会浇灭小家伙对未来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墙上的摆钟指向17:30时,我准点来到小学门口。外孙女从放学队伍中一蹦一跳地来到我身边,照例,把重重的书包挂在我肩上。回家的路上,外孙女有些兴奋:“今天美术课,老师要我们选举美术课代表。先报名,下一节课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我报名了。”我没有说话,只是感觉回家上坡的路段,肩上的书包更加有了分量。</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外孙女把消息告诉了姥姥,两个老人表现出一样的担忧:小家伙目前已经是数学课代表了,份内主课的作业,已经日显繁重,一旦又当选美术课代表,平添的班级工作,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想起前不久外孙女参加班级文艺演出,同样是占用课余时间排练,于是提出:</p><p class="ql-block"> “要不,咱不去当了。反正美术课也不考试的。”</p><p class="ql-block"> 外孙女立刻显得很委屈:“可是,我很喜欢画画。”</p><p class="ql-block"> 外孙女的话音,在我脑海带出一个画面: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女孩,非常安静,身上很少会发出同样大小孩子常见的哭闹,只需给她一支笔,一张纸,小女孩能安安静静一人涂抹半天。一天天的涂抹,一天天的长大,女孩子对线条和色彩有了更大兴趣。稚嫩的手,涂涂抹抹出来的图案,常常让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父母赞口不已。几年后,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女孩子的手工制作摆放在幼儿园的获奖展柜上,获奖名单写着外孙女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想想,无故阻断一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多少,于心不忍。</p><p class="ql-block"> 入夜,斜靠在床头,手机上随意浏览,一段文字跳了出来,这是一位家长对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快乐教育”理论的感悟:“在读书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家长们要求孩子完全把读书视为正面情绪体验是不现实的。他们不断向低龄孩子灌输读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孩子在读书中的自我感受,忽略了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要注意减少孩子读书时的负面情绪体验,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午后的斜阳打在了学校门口的台阶上,打亮了一队队放学同学的笑脸。外孙女带着同班三位同学围住了我,说:“学校下星期要举办献爱心义卖活动,形式自由。我们四人商量好了,打算自己动手做水果蛋糕义卖。老师说了,义卖的收入,全部上交学校,学校统一捐给贫困地区。”</p><p class="ql-block"> 我问:“你们会做蛋糕吗?”</p><p class="ql-block"> 外孙女指着一位同学说:“她家是开蛋糕店的,有全套工具。我们分工好了,在她家做,她妈妈教我们,我们各自分担做蛋糕的材料。嗯、、、要家长支持。”</p><p class="ql-block"> 面对四个孩子这么好的主意,我自然高兴:“支持,一定支持!”</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外孙女悄悄告诉我:“姥爷,我们美术课代表投票选过了。老师在黑板上用‘正’字笔划来计票,我得到笔划最多,老师宣布我当选。”说完,有些得意地转脸向我一笑。</p><p class="ql-block"> 午后的斜阳又一次映在了外孙女的脸上,斜阳下,那张小脸尤显纯净而灿烂。</p><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先前看过两部电影的感受,心里,一些东西活泛起来:</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分数很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