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成都博物馆小记

锋星

<p class="ql-block">成都博物馆是西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已有65年的历史。博物馆挂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牌子,是2006年国务院授牌的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国字号博物馆。</p> 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 <p class="ql-block">分为四个展览,分别是“九天开出一成都:先秦时期的成都”,“西蜀称天府: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成都”,“喧然名都会: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成都”以及“丹楼生晚辉:明清时期的成都”。</p> 九天开出一成都——先秦时期 <p class="ql-block">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以宝墩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城址群是成都早期城市文明的先声。约与夏、商、周同时期的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代表了古蜀文明的发展高峰、是古蜀国的统治中心所在。战国时期,古蜀开明王朝在今成都市区建都,此后城址再无迁移、秦井巴蜀张仪筑成都城,李冰修都江堰,成都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p> <p class="ql-block">商业街船棺葬出土漆器数量众多、制作精美,按用途可分为家具、生活用具、乐器和兵器附件等。漆器均为木胎,胎体厚实,斫制、挖制或雕刻而成,部分器物分别制作构件再以榫卯连接。木胎制成后在黑漆地上朱绘纹样,纹样以成组的蟠螭纹、回首状龙纹为主,还有窃曲纹和刻划符号等。</p> <p class="ql-block">船棺</p> <p class="ql-block">石犀。镇馆之宝。该兽形石雕长3.3、宽1.2、高1.7米,重约8.5吨,形状似犀,作站立状,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下颌及前肢躯干部雕刻卷云纹。《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该石犀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铜剑</p> <p class="ql-block">铜矛</p> <p class="ql-block">铜斧、钺</p> <p class="ql-block">蚕纹铜戈。援部两面均饰以兽面纹。内部正反两面均饰有蚕形图像,实证了先秦时期蜀人种桑养蚕、从事纺织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铜戈</p> <p class="ql-block">狩猎纹铜壶,战国。腹径26厘米,高41.4厘米。壶口微侈,颈部瘦长,椭圆形腹,矮圈足。肩部两侧有对称的铺首衔环一对。从壶颈口部至圈足,全身分为七段,均有不同的图案和纹饰组成。主题图案有羽人仙鹤图、狩猎图、三足鸟向日图等,在三组图案之间,分别由几何菱形纹、蟠螭纹、云雷纹等纹饰间隔。</p> 西府称天府——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p class="ql-block">两汉时期成都为蜀郡和成都县治所,延续秦大城、少城格局,“立成都郭、十八门”,城市得以扩展;兴水利、重农桑,“沃野干里,号为陆海”;设盐官、铁官、工官,手工业产品畅销各地;创立郡学,“蜀学比于齐鲁”;设益州刺史部,巩固了汉王朝对西南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陶俳优俑(东汉)。俳优俑,俗称说唱俑。此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应有鼓槌击鼓,张口嘻笑,表情幽默、诙谐,动作夸张,彷佛表演正进行到精彩之处,活现一作优正在说唱的形象。俳优俑在四川地区东汉墓中多有出土,表明当时蜀地说唱表演颇为流行,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天府之国的富庶安逸,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髹漆陶鼎。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陶胎,子口,直立附耳,浅直腹,大園底近平,常形矮足。表面黑漆为地,腹部、足跟、足尖、耳外、耳侧等部位绘红漆花纹,纹饰有平行线纹、水波纹、条带纹、涡云纹、弦纹等。造型有明显楚式风格,推测墓主属楚地移民。</p> <p class="ql-block">汉代是中医学理论发展史的重要时期。成都老官山西汉墓出土的经穴漆人,是迄今我国发现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是近年针灸学史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出土900余支医简,为四川首次发现,其中有与文献记载神医扁鹊相关的医书,为研究汉代蜀地中医源流提供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陶鼓,陶吹排箫俑</p> <p class="ql-block">漆支踵</p> <p class="ql-block">浆洗街成汉墓出土陶俑样貌奇特:高鼻大耳,有的耳垂有孔,宽眉、大眼、阔口,神态别具一格。由于成汉政权的建立者李特、李雄为窗人首领,因此推测这些陶俑形象可能源于窗人的相貌特征,也可能与其宗教信仰有关。</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佛头像</p> 喧然名都会——隋唐五代宋元时期 <p class="ql-block">邢窑“官”字款白瓷瓶。邢窑是唐五代著名的窑场,窑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因唐时属邢州,故名邢窑。“南青北白”是我国唐代瓷器生产的写照,邢窑白瓷即为北方白瓷产品的代表。这件成都江南馆街遗址出土的“官”字款白瓷瓶腹上均匀分布八条细棱,底部正中刻有“官”字,胎质致密坚实,釉质细腻,釉色莹润,是邢窑细白瓷产品中的精品,也是我国唐代白瓷典范。</p> <p class="ql-block">唐镂空鎏金香囊</p> <p class="ql-block">唐代斜纹宝相花纹锦、联珠羊纹锦拼鸟纹锦</p> <p class="ql-block">以青羊宫窑、邛窑为代表的制瓷业在唐代得到长足发展。作为中国彩绘瓷发祥地之一,邛窑独特的高温釉下复合彩和邛三彩烧造技术,翻开了古陶瓷技术史上的崭新一页。邛窑瓷器传世甚多,自唐代起风行成都平原,五代之后更销售各地。</p> <p class="ql-block">邛窑褐绿双彩单柄花口瓷杯,青瓷菱花口盘</p> <p class="ql-block">晚唐~五代的邛三彩瓷碗,黄绿釉高足瓷炉。这件邛窑黄绿釉高足瓷炉炉体呈豆形,高柄足、子口、缺盖。口沿与足部施黄釉。炉身通体贴塑三重卷曲莲瓣,每层花瓣上模印手持菩提枝的飞天。三重莲瓣错落有致,施绿釉,花瓣尖积釉,使得釉色深浅分明。</p> <p class="ql-block">唐青铜力士像,青铜菩萨立像,青铜观音立像</p> <p class="ql-block">菩萨头石像。福感寺始建于东晋,因祈雨十分灵验而得名,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一直是益州名寺。这件菩萨头石像面相饱满圆润,头梳高髻,戴化佛冠,面部庄严祥和,是研究成都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一组后唐时期彩绘陶乐俑,表情生动丰富,很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磁峰窑白瓷长颈瓶,景德镇青白釉花口瓷瓶</p> 丹楼生晚辉——明清时期 <p class="ql-block">彩釉陶将军俑</p> <p class="ql-block">彩釉陶侍从俑</p> <p class="ql-block">彩釉陶骑马仪仗俑</p> <p class="ql-block">彩釉陶侍从俑</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成排摆,挺豪横</p> <p class="ql-block">铜带钩,花草蝠纹金发饰,镶宝石鎏金铜带钩,暗八仙纹金压发,镶宝石金束发冠,镶宝石鎏金铜带钩</p> <p class="ql-block">清代窑变釉瓷穿带瓶、粉彩蝴蝶纹瓷赏瓶</p> <p class="ql-block">清代玉饰件</p> 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近世篇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成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保路运动的重要策源地、抗战大后方的战略重镇、解放大西南的主要战场。这三座丰碑,将永载近代中国的百年史册。</p> <p class="ql-block">刘湘佩剑</p> <p class="ql-block">《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民俗篇)》没有去看。</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天府广场上的成都博物馆是网上博主推荐的旅游打卡地。因此博物馆里里外外卧熙熙攘攘,走廊上商铺火爆。没有想象中博物馆的安静肃穆。</p><p class="ql-block">围绕成都的展陈内容也很丰富。因为刚去过三星堆和金沙博物馆,所以与这两个遗址有关的内容都没有纳入。</p><p class="ql-block">出口处遇到几个大学生在做社会实践采访我。请我谈一下对成都博物馆关于红色历史展出的看法。我大概说了几点,主要是内容平淡,使用春秋手法,把新中国的建立与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混为一谈;对四川军阀、民国生态的揭露不足,对川籍烈士事迹的挖掘不够。根子上讲,这是历史现和战争观的偏差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