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我们的三合小院

海林

<p class="ql-block">  走进超市,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映入眼帘,各种喜庆的年货上满了货架,我才想起是快过年了。此时,我心潮激荡,思绪猛然飘回了儿时的三合小院。</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三合小院依山傍水,环境僻静,所处位置叫岭背后。屋后住着两大户,其中一户是现村支书哥哥家。屋的下面是两个堂叔家。其他的邻居和我们相接于岭的另一边。邻里之间住得比较分散。爷爷奶奶带着父亲三兄弟,我们十二姊妹居住在这样一个三合小院里却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小院一片闹腾腾的景象。大人们辛苦劳作了一年还没来得及卸下疲惫,又着手操劳起年货来。酒是自己酿造,蒸甜酒、烤烧酒每家每户忙得热火朝天。大人们如技艺精湛的酿酒师,一个个动作娴熟,味觉敏锐,每一道工序时间把握精准,火候掌控恰到好处,蒸馏出来的酒绵甜爽净、酒体醇厚,香飘三合小院。大人们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知道什么时候可收“缸”。这时,我们小的一拥而上接“尾子酒”。父亲的那个“军用水壶”正好被我派上用场,接上满满一壶,此时的酒虽没什么浓度,也没多少酒味,但也常常把我喝个满脸通红。有了酒,年就更多了些喜乐、多了些趣味。</p> <p class="ql-block">  打糍粑也是乡里年的一种传统习俗,象征一家人幸福团圆和喜悦的丰收。打糍粑需要劳力,更需要全家一起参于。大家分工合作,配合无间。爷爷负责挑水,蒸糯米是母亲、伯母、满娘的事。捣糍粑是叔叔和两个堂哥的任务。他们先把石臼和木杵洗净,这些传统用具取之于大自然,用山石、木头雕刻和刨制而成。看上去粗糙简单的工具,却是家族里最珍贵的传家之宝,凝聚了祖辈的智慧和印迹。一声声“嗨佐、嗨佐”,米粒随着叔叔和堂哥手里的木杵一起一落,与石臼撞击后变得越来越黏绸。然后从石臼取出拧成一小团,再用糍粑模印上小花。拧团是奶奶的绝活,奶奶拧的团精妙绝伦,堪称完美的艺术品。给糍粑印花的任务自然就落到我们小的身上,大家七手八脚,也难免帮些倒忙,奶奶的经典句“碧颗咯”给做糍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看着竹盘里整齐排放的糍粑如鲜花盛开,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欣慰感。即便天寒地冻也全身是热。累了饿了就从石臼抓起一把往嘴里塞,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年猪是乡村人一年来劳动的大丰收,也是一年来辛苦付出的回馈,谁家的年猪又肥又壮,那可是件了不得的事。宰年猪是乡村人年前最热闹最有仪式感的大喜事。不管谁家宰年猪都会邀上亲邻一起庆贺。现宰现炒,满满一桌带有猪余温的佳肴。猪血开汤,味道鲜嫩。五花肉炒辣椒,肥而不腻、喷香爽口。猪肝切片清蒸,好吃又营养。就连猪肺也是那么香甜被端上了桌。再配上自家酿的土酒,堪称绝佳的味觉体验。大家同举杯用乡里最朴实的话互说着祝福语,“祝福来年的猪更壮更肥,阳春更加的好。”你给我夹块肉,我给你再添些酒,好不热闹。喝着说着,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我给你送块肉,你再回我一块肉。这便是乡邻间最质朴的情感表达和最真挚的情谊维系。</p> <p class="ql-block">  酒、糍粑、肉准备好了,其他年货办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这时,在外工作的伯父和父亲也陆续回到了家,一家老小欢聚一堂,此刻,无声胜有声。左邻右舍闻迅也纷纷赶来打照面,老邻居久别重逢难掩喜悦之情。递上一根烟点上火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母亲迅速进厨房煮好了猪血丸子,对邻居说:“来咯,进屋咯,尝一下我的酒味道如何。”还叫来了伯父,邻居喝了一口连连称赞“好酒、好酒”,母亲一脸的微笑。大家围坐在柴火旁听父亲和伯父讲城里的故事,别有一番情趣,春节未至年味却先浓了。通过父亲和伯父的讲述,我对城里产生了好奇。听着听着,脑海里便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憧憬着有朝一日自已也能走出大山走进城里。</p> <p class="ql-block">   随着那一声声鞭炮声响起,年来了,我也被鞭炮声震醒。而今,我已是准备年货的主角了。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就让三合小院的年永远留在时光的记忆里,留在我的思绪中。</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音乐:温暖的掌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