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李姓诗兄弟

zhousk124621349

<p class="ql-block">  我曾写过一篇唐朝王姓诗兄弟的文章,大家很喜欢,纷纷围观……</p><p class="ql-block"> 李白、李益、李煜、李商隐、李贺、李峤、李绅,李颀几位都是姓李的。尤其是李白那更是不得了,代表作更是数不胜数,因他的奇思妙想,喝酒之后更是怪诞诗文——大家公推他为诗仙!</p> <p class="ql-block">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等。</p><p class="ql-block"> 诗歌体裁上,李白的古体诗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古体诗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想象奇特、笔法自然。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擅长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p><p class="ql-block"> 说起唐诗,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李白杜甫——所谓李杜诗篇万古传; 由于李白在唐诗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因此,在唐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排名中,占据第一位,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后人誉为“诗鬼”。</p><p class="ql-block">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 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p><p class="ql-block">雁门太守行</p><p class="ql-block">[唐] 李贺</p><p class="ql-block">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p><p class="ql-block">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p><p class="ql-block">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p><p class="ql-block">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p> <p class="ql-block">  李商隐‌:唐朝著名诗人,以其深情绵邈的诗歌风格著称,代表作有《无题》、《锦瑟》等。</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其中,“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以蜡炬成灰、泪干喻指相思之泪至死方休,情感深沉而绵长,极言相思之苦。</p> <p class="ql-block">  李峤在武周、唐玄宗时期比较活跃。与崔融、苏味道、杜审言齐名,称为“文章四友”。为诗富有才思,与“初唐四杰”之王勃、杨炯接踪。李峤独为文章宿老,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唐武后、唐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学者取法的对象。《旧唐书》誉其为“一代之雄”。其著有七言歌行体《汾阴行》,风格慷慨激昂,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佳制。</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风》</p><p class="ql-block">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p><p class="ql-block">《中秋月二首·其二》</p><p class="ql-block">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p> <p class="ql-block">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p><p class="ql-block">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享年八十四——是唐朝诗人的长寿冠军,赠太子少师。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江南曲》、《从军北征》等。</p> <p class="ql-block"> 边塞诗是唐诗的一种题材风格,卢伦、高适,岑参,王昌龄。还有李颀,都是我一段时间很喜欢的边塞诗人</p><p class="ql-block">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p><p class="ql-block"> 我初中时曾背诵过李益的这首诗,至今记忆犹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