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幼师——元月四日下午培训记录

刘志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李镇西老师在他的著作《自己培养自己》中呼吁:愿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拥有真正的“儿童视角”——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言犹在耳,仿佛就是命定的呼应。时光定格在元月4日下午,竟然在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保育院科研室主任刘洁老师所做的主题报告《基于儿童视角的家园共育技巧与实践》中再次得以验证。我们需要做的是将目光放回儿童身上,以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儿童,去探索儿童在每一个生命阶段的发展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精准适切地创建使儿童的生命自然舒展的教育成长环境,引导儿童健康全面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伴着《最美幼师》的旋律,下午的培训拉开了帷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听到最动人的语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是你叫我一声老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看到最迷人的脸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是你微笑的眼眸。</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抱着你的那一刻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你已悄然走进我心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收到你的那一份祝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是你画的雨后彩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谢谢你,亲爱的宝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你陪伴阳光明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谢谢你,亲爱的宝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你陪伴我才最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师,我是幼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多么可爱的名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师,我是幼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多么温暖的怀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你每一次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都是我最大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你每一次的进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都让我心潮澎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美的幼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美的情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用爱浇灌希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用心点亮未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洁老师请在场所有平川幼教人随着这首歌的旋律,共同沉浸在这份属于幼教人的情怀与梦想中。这旋律中,有我们对幼儿的深深挚爱,有我们对幼教事业的无限热忱,更有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成长的坚定信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的主题报告从四个方面展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感悟儿童视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用心读懂儿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聚焦家园沟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链接实践应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主题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是感悟儿童视角。</b></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什么是儿童视角?刘老师从一个故事讲起。从刘老师的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地认识儿童、理解儿童,需要从自然生命中的个体身份、时代群体中的代际身份、地方文化中的社群身份、家庭中的子女身份和学校中的学生身份这五重身份去感知、去了解儿童。换句直白的话来说,一个整全的儿童就是这五重身份的整合。这五重身份的整全性框架,确定了一个儿童的能力、见识、思维、性格、言行、品格、志向、精神意志和认知结构。我们在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把它建构成一个儿童整全发展模型,用这个模型可以化繁为简,洞察、衡量每一个儿童当下的生命成长状态,建构适合他这个个体自然成长的教育路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方式。通过理解和尊重儿童的感受和需求,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也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友好和包容的社会环境。</b></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我们常常谈论儿童视角,可什么是儿童视角?说到底,儿童视角就是儿童立场问题。所谓儿童立场,简言之,就是站到儿童那边去,其中最重要的是“放下身段”。问题在于你缺少儿童概念,内心的高度不愿意放下来。立场的变化是实质上是心灵的变化、思想的变化。教师应当有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头脑。心中常有点纠结、烦恼,以此开始处处留心,突然在某个时候顿悟了,有了新发现,有了好办法——心中始终装着儿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说,是儿童让你真正发现了儿童,是儿童让你拥有了儿童视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说到底,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样子成长,这是天然;让每个儿童因为自己的“形态”而得到尊重,这是本然;让每个儿童都能充分地成为自己,这便是自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大三班“拍拍男孩”游戏故事》的视频,通过11段音乐的切换,将大三班“拍拍男孩”的快乐、欢愉、喜悦、兴奋、畅快、天真展现得淋漓尽致。视频中,我们仿佛也跟着那些小男孩一起,跟着音乐节拍欢快地跳动起来。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有魔力一般,牵引着我们的心弦。我们的脚趾不自觉地随着节奏轻敲地面,双手也忍不住在空中比划着,仿佛想要抓住那些飘扬的旋律。我们看到他们在不管不顾地嬉戏蹦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不管音乐如何切换,“拍拍”的动作始终不变,那份纯真的热情始终不变,那份无邪的笑容始终不变,那份因音乐而舞动的天性始终不变,那份简单的快乐始终不变。无论音乐是欢快还是舒缓,他们的“拍拍”动作都那么有力,那么有节奏,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纯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快乐,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快乐,是任何玩具和糖果都无法替代的。我们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起奔跑、一起欢笑,分享那份纯真的欢乐。视频虽然结束了,但那份“拍拍”的快乐,那份不变的纯真和热情,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它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对纯真的坚守,对生活的热爱,对好奇心的保持,对探索的勇气,都应该始终不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更难得的是,提供给我们这份“快乐”的大三班的老师,因为有她的敏锐视角、独到眼光、锐意洞察、悉心捕捉、用心记录,才有了我们此刻对儿童快乐时光的温馨回忆,对儿童纯真笑容的深刻印记,对儿童奇妙想象的无限感慨,对儿童成长点滴的珍贵收藏,对儿童视角这个命题的深入思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什么是儿童视角,刘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场景,引发我们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眼中的琐碎,变换成儿童眼中的奇妙与探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眼中的平凡,变换成儿童眼中的惊喜与发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眼中的日常,变换成儿童眼中的冒险与奇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眼中的普通,变换成儿童眼中的新奇与趣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眼中的平淡,变换成儿童眼中的神奇与奥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眼中的寻常,变换成儿童眼中的重要与珍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繁琐的规矩和条理,变换成儿童天真烂漫的想象和创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沉重的责任和压力,变换成儿童轻松愉快的游戏和探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严肃的态度和言语,变换成儿童活泼可爱的表情和话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深奥的知识和理论,变换成儿童好奇求知的问题和答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视角就是把成人复杂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变换成儿童简单纯真的感知和理解方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什么是儿童视角?刘老师指出,让儿童站在舞台的中央,在儿童成长的一切生命场域中看见儿童,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诚如斯言,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切实地以儿童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倾听他们的真挚话语,体悟他们的内心需求,理解他们的独特愿望,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洞察他们的情感变化,回应他们的深切期盼,体贴他们的心灵感受,支持他们的梦想追求。给予他们无限的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给予他们无尽的激励与认可,让他们在自信与勇气中勇往直前;给予他们充分的鼓舞与赞誉,让他们在自信与热情中展翅高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说,感悟儿童视角,就是要尊重儿童、看到儿童、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理解儿童、走进儿童、支持儿童、引导儿童,试图读懂儿童的——星辰大海。最终,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感悟儿童视角,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姿态的调整,更是一种心灵深处的觉醒。尊重儿童,是认识到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价值;看到儿童,是用心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捕捉那份纯真与美好;了解儿童,是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探寻他们的所思所想;发现儿童,是惊喜于他们的独特天赋与无限潜能。理解儿童,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儿童,是与他们并肩同行,共享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支持儿童,是在他们需要时伸出援手,给予力量与勇气;引导儿童,是用智慧与爱心为他们指引方向,助力他们前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试图读懂儿童的星辰大海,就是读懂他们的梦想与追求,读懂他们的纯真与善良。这需要我们以一颗赤子之心,去倾听、去感悟、去回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主题报告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用心读懂儿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何用心读懂儿童,刘老师用了四个关键词做了概括,即:读得懂、跟得上、接得住、放得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鲁迅所说的“孩子,是即我非我的人。即我,故应教育;非我,故应放手。”做了独特的解读。她说:“孩子,既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梦想,又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未来。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既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用心浇灌,悉心培育,让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的人;又要学会放手,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自由,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去创新,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既不负为人父母的使命,又不羁绊孩子成长的脚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怎么做,才算是“读得懂”呢?刘老师让我们齐声诵读,以加深印象:儿童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一张白纸”“装载知识的容器”,是“需要教育的对象”……这些观念,都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儿童本真的生命状态,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儿童各种附属属性,使得儿童什么都可以是,唯独不是他自己。孩子是孩子自己,有自身的地位、独特的价值和发展的规律,有自己的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儿童观逐渐被接纳,但因各种教育因素,旧的儿童观并未退场,依然对教育实践发挥着影响。新旧教育观的并存,提醒我们还需进一步加深对儿童的理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说,要做到“读得懂”,最关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再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教育孩子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必须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孩子不能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对某种行为、技能或知识掌握速度最快、最易受影响的时期。如果在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他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永远无法弥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孩子主要有以下发展的关键期: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学习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这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后也不会轻易改变;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想象力发展关键期(2—8岁);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一时期的许多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这时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在这一时期没能让孩子大量阅读并给予科学指导,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时期教育不好,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结合三十多年幼教经历和实践,对3—4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做了梳理:这一阶段,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速度相对减慢,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大肌肉发展较快,身体动作比以前灵活,开始协调,能够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喜欢跑、跳、玩球、骑小车、投扔沙袋等。手部小肌肉有较大发展,作逐步精细化,能够搭积木、串珠、折纸、捏泥、使用剪刀等。自理能力增强,逐步能自己用勺进餐,穿、脱衣裤,扣纽扣。处于智能发展较快的时期,有利于进行学前教育。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常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对新鲜事物、新异活动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集中。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模仿对象广泛,包括成人和同伴的行为。语言进入飞速发展期,能够明白成人的指示,逐步能用简单的句子与别人交往。词汇量迅速增大,能够掌握双音节的语言,喜欢念儿歌、听故事,尤其爱重复地听故事。表达能力提高,能够指认许多物品名,说出2-3个字组成的短句,或讲述简单的情节故事。有强烈的独立行动愿望,喜欢说“不”,常要求“我自己来”。喜欢与亲近的成人有身体接触,如抱抱、亲亲等。开始接纳同伴,能够和同伴一起玩,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但还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容易产生外显性的侵犯性行为。情绪容易冲动,情绪可能支配行为,通常不能通过理性控制,容易为小事大哭小闹。情感需求强烈,喜欢被关注和赞扬,对成人的依恋仍然强烈。喜欢唱歌、做律动、跳舞,喜欢敲打物品发出声音,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绘画逐渐从涂鸦期进入象征期,会边画边讲,对感兴趣的事物特征做过于夸大的表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5岁儿童的年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体格发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速度减慢,稳步增长。4岁以后,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但仍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身高每年增长6-7厘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动作更加协调和熟练。儿童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基本动作,如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登、投掷等,且动作更加准确、灵活和协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姿势改善。儿童开始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姿势更加稳定,能够站在一条腿上一段时间,坐得更加直立,并学会了更多的动态姿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认知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语言发育基本成熟。4—5岁儿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相对完善,词汇量有质的飞跃,开始大量使用形容词等,能够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儿童的思维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是形象和具体的。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相对较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意注意初步发展。儿童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维持时间较短,容易被新的刺激所吸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好奇心旺盛,好模仿: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提问,并乐于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行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规则意识萌芽。儿童开始能够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虽然是非观念还比较模糊,但听到批评时会感到不开心,自尊心开始萌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社会性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社交能力发展。儿童开始与同龄人互动,通过游戏和合作来学习社交技能。他们愿意与人分享玩具、食物与快乐,开始有了集体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自我意识增强。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他们希望能自己做一些决定,如选择衣服、玩具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独立能力提高。儿童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如穿衣、洗漱、吃饭等。他们早晨起床后能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这些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情绪与情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情绪波动较大。儿童的情绪容易激动和冲动,既可能在高兴时大肆庆祝,也可能在气急败坏时说出脏话、吐口水或打人。这是因为他们处于心理断奶期,正努力适应新的成长环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情绪管理能力初步发展。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轻易发脾气或哭闹。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尝试使用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其他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免疫系统发育相对完善。与3岁以前的儿童相比,4—5岁儿童的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仍需注意预防传染病和各种意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营养需求增多。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营养需求也相应增多。家长需要注意为儿童提供均衡的饮食,补充蛋白质、钙质、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游戏是主要学习方式。儿童通过游戏来学习,将游戏中的实践活动内化为思维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儿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身体和动作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6岁是幼儿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方面呈现快速增长。5岁时脑重约为成人的75%,6岁时约为成人的90%,脑的结构已相当成熟。动作的灵活性增强,能较熟练地做大肌肉运动,如单脚跳、多种方法玩球、玩绳等。平衡能力提高,能攀爬、滑行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精细动作机能得到较大提高,能较自如地控制手腕和手指,灵活地使用一些工具,如剪刀、锤子等;能用泥捏出造型的精细部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的精细运动和大运动能力进一步发展,可以进行复杂的动作和技能,如跳绳、滑冰、骑自行车等。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认知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开始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较长的时间。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集中时间能延长至约15分钟左右,有了初步的任务意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能主动观察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如芽和树的变化、蚕和蝌蚪的变化等。掌握了初步的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视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记忆的有意性有了明显的发展,能主动记忆所学的内容或成人布置的任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的萌芽。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理解事物间的相对关系,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求知欲和探索欲强,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喜欢使用一些材料和工具进行操作、做科学实验等,渴望寻求科学的答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语言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能用较准确的词汇和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连贯性也增强。词汇量迅速增加,能较清楚、连续甚至有表情地描述事物,讲得生动、形象。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能较好地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交流,能自信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主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阅读兴趣显著,能力提高,开始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会创造自己想象的文字,能较独立地、专业地看图书,理解能力不断增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社会性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自我认同意识增强,逐渐明确自我,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希望被接受和认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当别人的评价与自己的感觉不相符时,会表示反对和进行争辩。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情绪表达能力提升,能够用语言或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耐心和理解。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逐渐适应和理解社会规则,开始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了基本的社交技巧。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关心劳动结果,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艺术表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艺术表现欲望增强,喜欢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增强,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和表现几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或舞蹈,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能用多种材料和使用辅助工具等进行美术创造,能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其他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求知欲和探索欲强。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喜欢提问、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初步理解因果关系。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个性初具雏形。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表现出自己相对稳定的兴趣,各人有自己的特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敏感期的教育重点做了总结:一是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客观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质。二是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三是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再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四是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要太多干预,并适时予以协助、指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何“跟得上”?刘老师指出,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我们爱孩子,就必须跟随儿童的节奏,超前和滞后,都是因为过分期待或过于放任,导致节奏出了偏差,需要及时做出调整。既不强化训练,拔苗助长,也不缺位放任,无所作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诚如斯言,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内在的发展规律。这种节奏,既非外界强加,也非随意可改,而是孩子天性、兴趣、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我们以爱的名义,试图超前推动孩子,让他们提前学习超出其年龄和能力范围的知识或技能时,我们其实是在打乱他们的自然成长节奏。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仅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和挫败,还可能剥夺他们探索、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乐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同样,如果我们过于放任孩子,对他们的成长不加引导和支持,那么孩子可能会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感到迷茫和无助。这种缺位放任的态度,虽然看似给了孩子自由,但实际上却可能让他们错失成长的机会,甚至养成不良的习惯和性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因此,真正的爱孩子,就是尊重他们的成长节奏,既不强求也不放任。我们需要做的是,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引导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耐心和信心,相信孩子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跟随孩子的节奏,是教育的智慧所在。让我们以爱为名,以尊重为基,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见证他们每一步的奇迹和变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说,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幼儿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和学习的愿望。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无时无刻不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通过游戏认识周围世界,感受生活,享受快乐。教师应积极接纳并支持孩子自由自在地游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的观点让我深感共鸣,游戏确实是幼儿成长的乐园,是他们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游戏中,孩子们释放着天性,用他们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用稚嫩的小手触摸着这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次的探索、发现,都是他们心智成长的宝贵财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游戏不仅是孩子们的娱乐,更是他们学习的途径。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想象,他们的思维如同插上了翅膀,自由翱翔;他们学会了创造,用小小的双手搭建起心中的梦想。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实则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享受快乐的重要方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成为孩子们游戏的守护者和支持者。我们要用心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倾听他们的欢声笑语,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不要压抑他们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游戏中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们以一颗童心,陪伴孩子们在游戏的天地里畅游,见证他们的每一次成长,分享他们的每一份快乐。因为,游戏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与孩子们心灵相通的桥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何才能“接得住”?刘老师指出:要有效支持孩子的成长。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个体有不同于他人的智能,在各个领域中,各种智能不是均等的。”有差异,不均等,是常态。爱孩子,就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了解孩子的个性,气质特殊,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适时、适度、适当地支持儿童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化的发展。采取自然的,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儿童在轻松愉悦中游戏、探究和体验,“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的指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支持孩子成长的道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更是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智能发展各有千秋,不均等、有差异,这正是生命的奇妙之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爱孩子,就要从心底里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像细心园丁一样,留心观察每一株幼苗的生长态势,善于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性、气质,以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他们的不同,欣赏他们的独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支持孩子成长,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适时、适度、适当地引导。我们要采取自然的教育方式,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让生活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在游戏里探究,在体验中学习,让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成为他们获取经验的宝贵途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接得住”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陪伴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稳稳地走向未来。教育,就是一场耐心的陪伴,一场智慧的引领,让我们用心去爱,用心去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自由翱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何做到“放得开”?刘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儿童的秘密》这本书,并告诉我们:我们放得开,儿童才能行得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的秘密》是一本深入探讨儿童内心世界与教育意义的著作。书中,作者马克斯·范梅南和巴斯·莱维林通过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普通秘密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他们指出,秘密不仅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更是他们自我意识、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关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书中详细阐述了秘密的多种类型,包括生存秘密、交际秘密和个人秘密,并探讨了这些秘密如何影响儿童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作者强调,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而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此外,《儿童的秘密》还深刻揭示了儿童秘密与其成人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提醒教育者和家长要尊重儿童的秘密,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访谈记录,展示了儿童对秘密的独特体验,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秘密的误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的秘密》是一本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著作,它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更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读得懂、跟得上、接得住、放得开做了总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得懂,就要认识到,孩子是孩子自己,有自身的地位、独特的价值和发展的规律,有自己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跟得上,就要明确,既不强化训练,拔苗助长,也不缺位放任,无所作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接得住,就是要做到,有效支持孩子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放得开,就是要坚定一个信念,为了儿童的持续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得懂、跟得上、接得住、放得开,就是用心读懂儿童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走进童心,陪伴成长,共创未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得懂、跟得上、接得住、放得开,就是用心读懂儿童的一架桥梁,这座桥梁让我们跨越代沟,沟通心灵,携手并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得懂、跟得上、接得住、放得开,就是用心读懂儿童的一缕阳光,这缕阳光让我们播撒希望,温暖成长,照亮前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得懂、跟得上、接得住、放得开,就是用心读懂儿童的一条纽带,这条纽带让我们紧系童情,传递关爱,共绘蓝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主题报告的第三部分是:聚焦家园沟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从四个方面展开,什么是沟通?家园沟通的意义和作用,家园有效沟通的模式,与家长沟通的原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什么是沟通?刘老师告诉我们,沟通是一种真诚的对话、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一种信息的互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沟通,是一场灵魂的深度触碰,是真诚对话的微妙舞蹈。它不仅仅是唇齿间的轻吟浅唱,更是心灵秘境的悄然开启,让情感的细流在无声处潺潺涌动。在这交织的言语之网中,信息如同繁星点点,于无形中互换,照亮了彼此认知的暗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沟通,是那未曾谋面的心灵握手,是跨越千山万水的情感桥梁。它让我们在纷扰的尘世间,找到了一丝共鸣的慰藉,仿佛夜空中最遥远的星辰,虽不相邻,却以光相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这场对话的绮丽旅程中,我们学会了聆听沉默的声音,那藏在眼眸深处的未言之语。沟通,教会了我们如何以心传情,以言绘意,让那些隐匿于日常琐碎中的真挚情感,得以如春风般拂面而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奇妙的契约,它让陌生变得熟悉,让隔阂化为乌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沟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呢?刘老师告诉我们:沟通可以弥补情感的互缺,可以抚慰各自的伤痛,可以激荡思想的火花,可以消除偏见的误解,平息怒火、达成共识,相互激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精心思索,的确如刘老师所说的,沟通可以填补心灵的空白,可以治愈内心的创伤,可以点燃智慧的火焰,可以化解固执的偏见,缓和冲突、增进理解,彼此鼓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沟通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激发智慧的碰撞与融合,可以搭建理解与共识的桥梁,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共创未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沟通可以开启智慧的大门,可以拓宽视野的边界,可以激发潜能的释放,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增进友谊、加深了解,共谋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何理解沟通的作用?刘老师组织我们所有参训幼教老师做了一个名为“信息传递”的游戏,旨在让我们明白沟通不仅是信息的简单传递,更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及时到达,并促进彼此理解、协作与共鸣的关键过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游戏中,我们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在传递信息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表达不清、理解偏差、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最终接收效果。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深刻感受到,有效的沟通需要清晰的表达、耐心的倾听、及时的反馈以及共同的语言或理解框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更重要的是,游戏让我们意识到,沟通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还包括非言语的信号,如表情、姿态、语气等,它们都在无形中传递着信息,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在沟通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观点,寻求共识,而不是一味地坚持己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信息传递”这个游戏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沟通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信息交流的桥梁,更是建立信任、增进理解、促进协作的基石。作为幼教老师,我们将把这份对沟通的理解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与孩子们、家长以及同事们建立更加和谐、有效的沟通关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对沟通的模式,刘老师从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个角度做了自己的分享。在言语沟通方面,刘老师强调了清晰、准确表达的重要性。她指出,言语是沟通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但往往也因为表达不清、用词不当或语气不合适而导致误解和冲突。因此,在言语沟通中,我们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确保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对方。同时,刘老师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倾听,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应对方的需求和期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非言语沟通方面,刘老师则让我们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等非言语信号,比言语本身更能传递真实的信息和情感。她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互动环节,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非言语沟通的力量。比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拥抱,都能传递出友好、赞同或安慰的信息,而一个冷漠的眼神、一个不耐烦的表情,则可能让对方感到被忽视或不被尊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提醒我们,作为幼教人,我们要认识到非语言暗示的重要性。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们的情感、需求和意愿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可能成为他们与我们沟通的桥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要认识到,非语言暗示是孩子们天然的语言,是他们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比如,当孩子皱起眉头、撅起小嘴时,可能是在表达不满或委屈;当孩子睁大眼睛、手舞足蹈时,可能是在分享喜悦或兴奋。这些非语言的信号,比言语更能直观地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作为幼教人,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去捕捉孩子们的非语言暗示,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非语言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用温暖的笑容、鼓励的眼神、亲切的拥抱,去传递我们的关爱和支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教育工作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非语言沟通呢?刘老师提醒我们,要准确把握这门艺术,需要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幼儿或其家长那瞬息万变的表情与动作:一抹浅笑,或许是对新知的欣喜;一次皱眉,可能是对困惑的无声诉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应以温柔之姿,倾身倾听那未言之语,用心灵去触碰孩子们的世界。一个轻抚,传递的是安慰与力量;一个点头,给予的是肯定与鼓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还需注意的是,非语言沟通需与文化背景相契合,如同调色盘上细腻的色彩,根据孩子们的家庭、习俗调适。尊重差异,才能让沟通之桥更加稳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如何把握?刘老师提醒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益一致原则,二是平等交流原则,三是互相配合原则,四是帮助服务原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利益一致原则,这是沟通的基石。我们与家长,虽角色不同,但目标一致,都为了孩子那棵幼苗能够茁壮成长。在沟通时,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一共同点,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与决心。我们的话语中,要流露出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憧憬,让家长明白,我们是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为孩子的明天努力。这样,家长才会愿意与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平等交流原则,这是沟通的桥梁。家长不是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要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对话。我们的语气要温和,态度要诚恳,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与理解。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分享孩子的点点滴滴,共同探讨教育的真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互相配合原则,这是沟通的动力。家校合作,如同双翼齐飞,缺一不可。我们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表现,也要倾听家长对孩子在家情况的描述。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与家长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成长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这样,家校之间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孩子向前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帮助服务原则,这是沟通的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当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给予专业的建议与支持。我们的帮助,要让家长感受到温暖与关怀,让他们明白,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坚强的后盾在支持着他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要把握好利益一致、平等交流、互相配合、帮助服务这四大原则,用真诚与智慧去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做了具体阐述。刘老师指出,与家长沟通,尊重家长是前提,懂得倾听是手段,电信交流是途径,了解孩子是功课,方法策略是保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与家长沟通,要注意什么呢?刘老师指出,一要尊重家长,才有效果;二要正确定位,真诚交流,三要积极主动,及时沟通;四要读懂孩子,不偏不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对此,刘老师做了简要阐述。刘老师指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要尊重家长,才有效果。家长,是孩子生命的引路人,他们的心中藏着对孩子无尽的期许与关爱。与我们沟通时,他们渴望的是被理解、被尊重。因此,我们当以谦卑之心,倾听家长的每一句话,无论那是忧虑还是喜悦。我们的眼神中,应流露出对家长的敬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与他们并肩而行的伙伴,而非指手画脚的评判者。如此,沟通才有了温度的基石,效果自然水到渠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要正确定位,真诚交流。在家校合作的舞台上,我们与家长各有角色,但目标一致。我们需明确自己的位置,既非高高在上的指导者,亦非卑微的附和者。而是以真诚之心,与家长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我们的话语,应如清泉般清澈,不掺杂丝毫的虚伪与敷衍。在真诚的交流中,家校之间的隔阂悄然消融,合作的桥梁愈发坚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要积极主动,及时沟通。教育,是一场不能等待的旅行。孩子的成长,每一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需如敏锐的侦探,捕捉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然后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分享。无论是孩子的进步还是困惑,我们都应及时沟通,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知情者与参与者。如此,家校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加紧密,共同为孩子的未来绘制美好的蓝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要读懂孩子,不偏不倚。孩子是家校沟通的纽带,也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我们要如细心的读者,读懂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动作背后的含义。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要以孩子的视角为出发点,不偏不倚地描述孩子的状况。既不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刻意隐瞒孩子的不足。如此,家长才能真实地了解孩子,与我们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刘老师通过六个方面与我们做了分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中,接待家长的三个一,让我们深感受益。一把椅子,体现尊重;一杯热水,表达关心;一句寒暄,去除防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把椅子,体现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把普通的坐具,更是我们对家长身份与地位的认可。当家长踏入校门,步入我们的接待室,那把静静等候的椅子,便如同一位无声的使者,传递着我们的敬意。它说:“您辛苦了,请坐,这里是您休息与交流的地方。”这把椅子,承载着我们对家长角色的尊重,让家长感受到被重视、被欢迎的温暖。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长的心门悄然打开,沟通的桥梁也随之架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杯热水,表达关心。在寒风凛冽或酷暑难耐的日子里,一杯热腾腾的水,如同冬日里的暖阳,夏日里的清风,瞬间温暖了家长的心房。这杯水,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我们的一份心意,一份对家长辛劳的慰藉。它告诉家长:“我们理解您的付出,愿意为您送上一份小小的关怀。”这杯水,像一股暖流,流淌在家校之间,让彼此的距离更近,心更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句寒暄,去除防备。在正式的交流之前,一句简单的寒暄,如同春风拂面,轻轻吹散了家长心中的防备与紧张。这句寒暄,可能是对天气的评论,可能是对家长近期状态的询问,也可能是对孩子近期表现的肯定。它不在于内容的多少,而在于那份真诚与亲切。这句寒暄,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友好与亲近,愿意放下心中的戒备,与我们敞开心扉地交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个一”,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它们是我们接待家长时的礼仪之邦,是我们传递尊重、关心与真诚的桥梁。一把椅子,让家长感受到被尊重的尊严;一杯热水,让家长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一句寒暄,让家长感受到被理解的亲切。</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就高效沟通的六大步骤做了简要阐述:事前准备、确认需求、阐述观点、处理异议、达成协议、共同实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六大步骤如同乐章的骨架,支撑着整个沟通过程的流畅与高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事前准备,是乐章的序曲。它要求我们在沟通之前,如同乐师调试乐器,对沟通的内容、目的、方式进行周密的思考与规划。了解对方的背景、需求、期望,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为沟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前准备,让沟通有的放矢,避免盲目与随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确认需求,是乐章的第一主题。它要求我们像倾听者捕捉旋律中的每一个音符,仔细聆听对方的诉说,准确理解对方的需求与期望。通过提问、反馈、确认,确保双方对沟通的核心问题有共同的认识与理解。确认需求,是沟通的基础,也是达成共识的前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阐述观点,是乐章的华丽变奏。它要求我们如同演奏家展现技巧,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用逻辑串联,让对方能够信服并接受我们的观点。阐述观点,是沟通的核心,也是影响对方决策的关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处理异议,是乐章的转折与过渡。它要求我们像指挥家面对突发的变奏,冷静、灵活地应对对方的质疑与反驳。尊重对方的意见,理解对方的立场,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处理异议,是沟通的润滑剂,也是增进双方信任的契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达成协议,是乐章的高潮与和声。它要求我们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如同乐师们共同奏响和谐的旋律,达成共识与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实施的时间与步骤,为共同实施奠定基础。达成协议,是沟通的成果,也是双方合作的开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共同实施,是乐章的尾声与延续。它要求我们如同演奏家将乐章演绎到底,将达成的协议付诸实践。保持沟通与合作,及时反馈与调整,确保协议的顺利实施与达成预期效果。共同实施,是沟通的落脚点,也是双方合作价值的体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效沟通,如同一场精美的交响乐,六大步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让我们在沟通的舞台上,用心演绎每一个音符,共同奏响和谐的旋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说,微笑是世界上唯一通用的语言。微笑是自信的象征,微笑是礼貌的表示,微笑是友好的反映,微笑是沟通的手段,微笑是健康的表露。微笑是“诚于衷而形于外”,因此,它应当是出自内心的真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要感谢刘老师的倾囊相授。的确如此,微笑,不仅仅是面部表情的一种展现,更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自信、礼貌、友好、沟通与健康的综合体现,是“诚于衷而形于外”的生动写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笑,是自信的象征。当一个人面带微笑,那意味着他对自己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认可。这种自信,如同山间清泉,清澈而坚定,无需言语,便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力量。微笑,是自信者最迷人的徽章,它告诉世界,我准备好,我无所畏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笑,是礼貌的表示。在人际交往的舞台上,微笑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传递着对对方的尊重与欢迎。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昂贵的礼物,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就足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陌生的环境变得温馨,让尴尬的气氛变得融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笑,是友好的反映。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微笑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彼此的心灵。它告诉对方,我愿意与你接近,我愿意与你分享,我愿意与你成为朋友。微笑,是友情的催化剂,它让冷漠变得热情,让隔阂变得亲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笑,是沟通的手段。在交流的过程中,微笑如同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够跨越文化的障碍,穿越心灵的隔阂,让信息传递得更加准确,让情感交流得更加深入。一个微笑,就能让复杂的话语变得简单,让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笑,是健康的表露。一个人的微笑,往往反映着他的内心状态和身体状况。一个经常微笑的人,他的内心是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他的身体也是健康而有活力的。微笑,是身心健康的晴雨表,它告诉我们,快乐与健康,其实就在一念之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而最重要的是,微笑应当是出自内心的真诚。它不是机械的重复,不是刻意的伪装,而是心灵深处自然流露的情感。只有真诚的微笑,才能触动人心,才能传递温暖,才能成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语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笑,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让我们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用微笑去传递爱意,用微笑去构建和谐。因为,微笑,是心灵最美的风景,是人间最暖的阳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说,眼睛会说话,心笑脸就笑,脸笑眼就笑,看着您说话的对象,看着在说话的人。教师的目光要亲切、自然、坦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总是无声地诉说着千言万语。在教师的舞台上,目光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灵魂的触碰。心笑脸就笑,脸笑眼就笑,这不仅仅是表情的联动,更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映照。当教师与学生相对而坐,那目光中的亲切、自然与坦诚,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的目光,应如晨曦般亲切。它温暖而不刺眼,柔和中透露出无尽的关怀。当学生遇到困难,那目光便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当学生取得进步,那目光便是一束鲜花,庆祝成长的喜悦。亲切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的温暖,仿佛在说:“我在这里,我陪你一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的目光,应如流水般自然。它不造作,不刻意,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自然而然。在课堂上,教师的目光游走在每一个学生之间,没有偏爱,没有忽视,每一个眼神都是平等的对话,都是真诚的关注。自然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平视的尊严,仿佛在说:“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共同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的目光,应如明镜般坦诚。它清澈透明,不藏不掖,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的真实。当学生犯错,那目光不是责备,而是引导,鼓励学生正视错误,勇于改正;当学生成功,那目光不是炫耀,而是欣赏,肯定学生的努力,分享喜悦。坦诚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被支持的力量,仿佛在说:“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得更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看着您说话的对象,看着在说话的人,这不仅是目光的聚焦,更是心灵的对接。教师的目光,应该始终围绕着学生,关注着他们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捕捉着他们的每一个情感波动。在目光的交流中,教师传递着知识,更传递着情感,传递着人生的智慧与态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的目光,是教育的艺术,是心灵的桥梁。它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它自然,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它坦诚,让学生感受到信任。这样的目光,如同春雨滋润心田,如同夏风拂去烦躁,如同秋阳照亮前程,如同冬雪净化心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沟通中的“三明治法则”做了简要阐述。“三明治法则”如同其名,将批评或建议巧妙地夹在两个正面的评价之间,形成一个类似三明治的结构。具体而言,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表扬与肯定。对对方的某一方面或整体表现给予真诚的认可与赞美。增强对方的自信心,降低其防卫心理,为接下来的批评或建议铺垫一个积极的氛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层:批评或建议。委婉地提出对方存在的问题、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对方心理防线较为松弛的情况下,传达出建设性的批评或建议,使其更易于接受。第三层:鼓励与期望。对对方的未来表现给予积极的期望和鼓励,强调其改进的可能性和潜力。巩固对方的自信心,激发其积极改正不足的动力,同时结束沟通时留下正面的印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何在日常沟通中运用赞美与批评?刘老师分别给出了四个技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宛如细雨滋润幼苗,既需要温暖的阳光——赞美,也需要适时的雨露——批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强调,赞美要如童话中的魔法棒,点亮孩子们的闪光点。孩子们的每一个小小进步,无论是学会了一个新字,还是勇敢地站在台上表演,都值得被看见和肯定。教师要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如“你画的小兔子眼睛真亮,好像会说话一样!”这样的赞美,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创造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批评,则需如春风化雨,温柔而有力。刘老师提醒,面对孩子的错误,教师要避免严厉的指责,而是要用温和的语气,指出问题所在,并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改正。比如,“宝贝,你把玩具乱扔,小玩具会伤心的,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吧。”这样的批评,既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教会了他们如何去做,充满了教育性和启发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赞美与批评要适时融合。刘老师说,就像编织一件五彩斑斓的毛衣,赞美和批评要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在孩子表现优秀时,及时给予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孩子犯错时,适时给予批评,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这种适时的融合,让孩子们在爱与规则中健康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强调,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要以爱为出发点,以尊重为基石。教师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孩子们的行为,用赞美去鼓励他们,用批评去引导他们。在沟通中,要保持耐心和倾听,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日常沟通小技巧中的四种方法做了分享:先扬后抑法,委婉含蓄法,耐心倾听法,换位思考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先扬后抑法,犹如春日里先绽放的繁花,再拂面的微风。在沟通之初,以赞美为引,如“你的这个想法真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先让对方沐浴在肯定的阳光中,心门悄然打开。随后,再轻轻提出改进之处,如“不过,如果能再考虑一下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转折,既保护了对方的自尊,又促进了成长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委婉含蓄法,则如同一缕轻纱,轻轻覆盖在直言不讳的棱角上。它教会我们在指出问题时,不直接锋芒毕露,而是用“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或许换个角度看看……”这样的句式,如同细雨润物,让听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建议,心灵得以温柔触碰,而不至于因直接批评而心生抵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耐心倾听法,是沟通中最温暖的拥抱。它要求我们在对方倾诉时,全神贯注,不打断,不急于评判,只是静静地听,偶尔以“嗯”、“然后呢”等简短话语回应,如同林间小溪,静静流淌,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与理解。在倾听中,我们收获了对方的信任,也为深入的交流铺就了坚实的基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换位思考法,则是沟通中的桥梁,它让我们跨越自我的界限,走进对方的世界。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的心理换位,让理解之花在心间绽放,减少了误解与冲突,增进了共鸣与和谐。它教会我们,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心灵的交融与共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四种沟通小技巧,如同四季更迭,各有千秋。先扬后抑法如春之温暖与希望,委婉含蓄法如夏之细腻与柔和,耐心倾听法如秋之深邃与宁静,换位思考法如冬之纯净与包容。它们在日常沟通的舞台上,共同编织出一幅幅温馨、和谐、成长的画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是立场、观念不同而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怀揣着各自的故事、经历与梦想。当我们踏上沟通的征途,试图跨越那看似无形的鸿沟,连接彼此的心灵时,便会发现,所谓的“对”与“错”,不过是站在不同山巅所见的风景各异。刘老师的提醒深刻洞察了这一点——沟通,不是一场辩论赛,非要争个你对我错;而是一场旅行,我们在其中探索、理解、共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立场,是沟通的基石,它承载着我们的身份、背景与情感。如同山川湖海,各有其形,各有其色。在沟通中,尊重他人的立场,就如同尊重那片独一无二的风景,不轻易评判,不贸然否定。因为,每一个立场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份深沉的情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观念,则是沟通的灵魂,它引领着我们的思考、判断与选择。观念的形成,如同河流汇聚成海,是无数经历与思考的结晶。在沟通中,遇见不同的观念,就如同遇见不同的海洋,或深邃,或广阔,或平静,或汹涌。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去感受,去欣赏这份差异带来的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的话语,提醒我们,在沟通的旅途中,要学会放下“对”与“错”的执念,转而拥抱“理解”与“尊重”。因为,真正的沟通,不是赢得一场争论,而是赢得一颗心。当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立场,去尝试理解他人的观念;当我们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不同的声音,沟通便成为了一场心灵的盛宴,一场智慧的碰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主题报告的第四部分内容是链接实践应用。刘老师设置了一个场景,让我们讨论:当家长询问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时,怎样回应最适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讨论结束后,刘老师请三位老师做了分享发言,有的认为应全面客观,既说优点也说不足;有的强调要突出孩子的进步,给予正面鼓励;还有的提出要结合具体事例,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设置的这个场景,让我们认识到家校沟通中那份不可言喻的细腻与深远。回应家长的询问,不仅仅是传递孩子的信息,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一次情感的交流。它要求我们以最真挚的态度,最贴切的语言,去描绘孩子的成长轨迹,去勾勒教育的美好愿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理解,更学会了如何用爱与智慧去编织家校共育的华章,让每一份期待都得以回应,让每一份关爱都能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三位参与分享个人观点的老师进行了综合评价。刘老师指出,沟之有谋,通之有略,可谓是人人有“宝典”,个个有“实招儿”。在家校共育的广阔舞台上,每位老师都怀揣着一本独特的沟通秘籍,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教育的智慧与温情。有的老师擅长以情动人,用细腻的话语搭建起心灵的桥梁;有的老师则精于策略布局,用巧妙的方法化解家校间的误会与隔阂。而这些“宝典”与“实招儿”,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展现,更是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对孩子成长深情的呵护与期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和幼儿沟通过程中,哪些话孩子一定会听?哪些话孩子根本不听呢?刘老师娓娓道来,如果我们仅仅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他会感到迷惑和灰心,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相反,直接告诉他可以做什么,就如同为他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探索世界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当他们听到“你可以试着这样做”、“你来决定这件事”时,眼中会闪烁着兴奋与自信的光芒。这些积极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而那些负面、禁止性的话语,如“别碰那个”、“不要这样做”,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束缚和压抑,甚至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在孩子的世界里,好奇与探索是天性使然,他们渴望的是自由与尝试,而非无尽的限制与否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因此,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应多一份耐心,少一份责备;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禁止。用积极、鼓励的话语,为他们搭建起成长的阶梯,让他们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勇敢地迈出每一步,探索这个多彩的世界。这样,我们的沟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时间过得飞快,如同指尖滑落的细沙,不知不觉间,刘洁老师的报告就悄然落下了帷幕。刘洁老师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将家园共育这一宏大主题细腻地拆解开来,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常常被忽视的细节与微妙之处。她不仅深入剖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巧妙地将这些理论与家园共育的实践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实用而富有创意的技巧与方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王维诗云:行动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场报告就是一桌知识的盛宴,有独到的观点如同美味的佳肴,有鲜活的实例宛如佐餐的美酒,还有互动的环节好似餐桌上的欢笑,更有心灵的触动犹如餐后的余韵,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杜甫曾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场报告就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有真挚的情感如同清澈的泉水,有感人的故事宛如滋润的甘露,还有贴心的建议好似温暖的阳光,更有启迪的智慧犹如点亮的明灯,让人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陆游下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场报告就是一场探索的旅程,有前沿的理念如同指路的罗盘,有实践的经验宛如脚下的道路,还有思维的碰撞好似沿途的风景,更有收获的喜悦犹如终点的奖杯,让人满载而归,心怀憧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今人化用李白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创新舞台思飞扬。这场报告就是一场创新的舞台,有新颖的观点如同独特的剧目,有前沿的理念宛如创新的道具,还有激烈的讨论好似舞台上的互动,更有思维的火花犹如舞台上的灯光,让人眼前一亮,心潮澎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后总结时,我写了几句诗表达内心无穷的感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感受到最有魅力的培训指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是元月四日下午您在平川的主题报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领略到最精彩的培训盛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是您于午后阳光下的精彩讲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从看到您的那一刻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就在尝试读得懂并竭尽全力跟得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收到您的这一份祝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是您让我们放得开并能接得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谢谢您,尊敬的刘老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您让我们了解、发现、尊重、看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您让我们走进、观察、理解、引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您让我们读懂儿童,掌握家园共育技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您点拨我们才读懂儿童的语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您启发我们才洞察儿童的需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您帮助我们才探知儿童的秘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您教诲我们才助力儿童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学习,我们一直努力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多么炽热这份坚定的锐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成长,我们一直渴望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多么热烈这份逐梦的向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您与我们每一次的互动、对话、交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都让我们思维活跃、思想开阔、思绪飞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您给我们的每一句鼓励每一个微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都让我们心怀感激、心向未来、心生力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