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风情行》刘璇

文川山人

<p class="ql-block">山乡风情行</p><p class="ql-block"> ◇刘 璇</p><p class="ql-block"> 立秋时节,我随永安作家协会采风团来到洪田镇古竹下坂,开展文学采风活动。行走在古竹下坂,山野田地,篮天白云,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一条小路的尽头,是两座清朝时建筑的大瓦房。一座是游氏祖祠"统源堂",旧时被称为“永安西路第一大厝”。始建于清乾隆中期,为三进七重厢房,大小房间一百余个。白墙乌瓦、屋檐高翘,雕梁画栋,青砖铺地。庭院深深处,门前有斜墙和半亩方塘。</p><p class="ql-block"> 其右边有一座传统五柏头大瓦房,名为裕德堂。仅一厅一房,左右各两重厢房,建于咸丰五年。</p><p class="ql-block"> 古时游氏先人注重建村造房的风水,层层叠叠树林守望着古村落。文川溪环村穿流而过。在这青山绿水的怀抱中,演绎着天人合一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一次邂逅了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穿梭在精美的百年大厝。惊艳了时光,感受到游氏家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印迹。在这座古建筑群里,历代曾出过十余个秀才。一直以诗书礼仪的书香气质著称,蕴藏着许多人文古迹。</p><p class="ql-block"> 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古宅,叙说着血脉传承的荣光。同时,这里也记录了一段红色革命往事,独具别样韵味和风采。</p><p class="ql-block"> 游生忠老师领着我们参观他的书斋——“立雪庐”。一间约十平方米小屋里,摆着一张从童年起就语伴着游老师成长的杉木旧式大床。</p><p class="ql-block"> 踩着咯吱作响的木梯上到阁楼,墙角摆放一个书橱。书橱里大多是古今中外名著。都是游生忠老师认真拜读、精心收藏的书籍,以及游老师自己著的书《千秋雪》之类的作品文集。</p><p class="ql-block"> 紧挨书橱是一张书桌,上面摆放一台小电视机。在这简陋方寸之地,游老师写出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 "开轩面场圃,把酒画桑麻"。推开屋子南面的窗户,向外眺望,只见山峦翠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幅美丽乡村田园风光画卷。</p><p class="ql-block"> 水色山光给了游生忠老师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也是他的心灵栖息地,每每眺望远方他便诗兴大发,文思泉涌。</p><p class="ql-block"> 游生忠老师深情回忆,小时候他常坐在河边大树下读书,熏陶一下人文气息。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流水潺潺,仿佛让他置身于世外桃花源。</p><p class="ql-block"> 在下坂大厝统源堂前半亩方塘边,一堵不显眼的矮矮斜墙,无声诉说着尘封往事:</p><p class="ql-block"> 据《彭绍辉日记》记载,1934年8月彭绍辉率少共国际师从清流赶往洪田阻击敌人,8月13日率部来到古竹渡自然村驻扎,8月15日,司令部召开全师通信会议,整顿通信工作。</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飞机前来轰炸。幸亏部队注意伪装、隐蔽,未暴露。国民党飞机投下的炸弹没有炸到彭部人员,却把下坂大厝统源堂前面的围墙炸斜了。现在还可以看见那一堵长几十米的斜墙,</p><p class="ql-block"> 彭绍辉将军驻地的统源堂和裕德堂,还依稀可见留下的几个红军部队番号和标语。</p><p class="ql-block"> 我轻抚着斑驳的墙体,触模那过往岁月的清冷与热烈。聆听着游生忠老师讲述峥嵘岁月的故事,脑海里浮现出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古竹渡地处闽西通往闽北、闽南水陆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时候,河边有一条几百米长的街道,店铺林立,过往旅客众多,商贸繁盛。如今街道年年荒草萋萋,难寻踪迹。</p><p class="ql-block"> 古书院的遗址已渐成湮灭之势,昔日的风流蕴籍,皆荡为寒烟冷雾,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剩下一些过往的美好传说了。</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多次在古竹激烈交战,期间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无数战斗事迹。</p><p class="ql-block"> 少共国际师等部队在统源堂和裕德堂两座清代大屋驻扎过。许多革命先辈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p><p class="ql-block"> 淳朴热情好客主人以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我们这些"贵客"的到来。杀猪宰鸡鸭、打滋粑,设丰盛的农家宴款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喝着清香四溢的浓茶,吃着可口的茶点和鲜甜西瓜。我们谈古论今,说烽火岁月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观青山绵绵,品岁月静好,感受悠悠时光的美感,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气息。真是逍遥惬意的乡村生活。</p><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临走时主人也不让我们空手,提着土货满载而归。</p><p class="ql-block"> 古竹下坂村沐浴百年风雨沧桑,经历过战争磨难。往昔艰难困苦,风雨中不垮,苦难中开花。在幸运的裹挟下,被关注关怀。</p><p class="ql-block"> 人们坚持传统又勇于创新,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美化家园,让乡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焕发出新的生机。周未闲暇时间大家不妨来这个传统古村落走走看看,感受独特的人文情怀,欣赏生态美景,满目风光,体验古邑新生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录自《《燕江文学》微刊:(2023年第10期,总第41期)</p><p class="ql-block"><br></p>